1986年,宿州市还没成为地级市,那时候还叫宿县地区,现在的宿州主城区是当时的县级宿州市。所以在那个年代里,宿州主城区的规模是非常小的,在卫星地图上所能显示出的,也是不算太明显的轮廓。
到了1996年,县级宿州市的规模有所扩大,值得注意的是,区域内建筑物的密度已经非常高了,这点从卫星图上显现出的灰黑色就可以出。显然,县级市的级别已经无法满足当时宿州的发展需要,所以在两年之后的1998年,宿州升级为地级市,原县级宿州市的区域被划为现在的埇桥区,这也是宿州市唯一的一个区。
1996年到2006年,宿州主城区仍在自身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但是这样的速度相比相邻的宿迁市,一个同样年轻的地级市,还是太慢了,尤其是宿州主城区与所辖各县的联动,也就是区域一体化的进程,显得尤为慢。即使是到了2006年,我们也可以看到宿州主城区与外界的连接通道非常不明显。
这样的情况到了2016年才有所好转,在宿州主城区有了明显扩展的同时,从主城区延伸出的道路也将主城区和宿州所辖的县连接到了一起。但是这种粗浅的区域一体化进程速度已经显得有些缓慢了,不说区域化一体程度极高的苏南地区,就连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到了2016年时区域一体化速度也明显加快。而宿州所体现出的一体化进程也是整个安徽地区一体化进程的一个缩影。宿州乃至安徽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就不得不在区域一体化上多下点功夫。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上面这张2016年时的宿州市卫星全图,难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仅仅是宿州主城区的规模非常小,同时宿州与所辖各县的联动都算不上非常明显,如果说宿州主城区连接灵璧县和泗县的交通要道两侧还有零星的建筑物集中点,那么它与最远的萧县之间则几乎看不出有多少亲密的关系。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宿州主城区与萧县连接处过于狭窄,被省内的淮北市和徐州市紧紧夹在了中间,从萧县去往淮北或者徐州都要比去宿州城区更加方便,所以萧县与宿州主城区的联动,就显得有些鸡肋了。
注:以上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