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泰消停了,行業洗牌剛開始

眾泰又火了,原因不是推出了“法拉泰”,而是被破產,除了眾泰外,華泰、海馬、力帆也陷入破產傳聞。其實這也不算新聞,包括力帆、海馬在內的大部分上市車企每月都會披露產銷數據,即使不披露,也有公開的權威數據可以查詢。

儘管可以把破產歸結為經營不善,但是放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一個行業裡大部分企業的消失是不可避免的。

伴隨企業消失的是行業集中度的提高,如果沒有行政力量的干預,壟斷的形成不可避免,就是有礦也不例外。景氣週期無處不在,對效率提升和更高利潤的追逐也無處不在,每一次景氣低谷,都會是行業集中度提高的機會。文字沒說服力,放張圖感受一下:

保時泰消停了,行業洗牌剛開始

注:數據來源 Choice 國金證券

上市公司中,上游行業(採掘、有色等),中游行業(鋼鐵、水泥、化工)和下游行業(食飲、家電、汽車、地產等)以收入為口徑統計的前4大公司(既CR4)佔行業收入比例,既行業集中度,自2012年進入持續提升階段,尤其是2017年後,提升的速度明顯加快,到2018年,上、中、下游行業CR4分別達到了58%、46%和57%。在下游的食品飲料、家電、汽車整車、房地產行業中,汽車整車CR4的集中度最高,超過70%,2017年有銷售記錄的汽車品牌數量有97個,而陷入破產傳聞的四家公司中,眾泰汽車2017年的銷量排名最高,位列第26名,眾泰尚且如此,其他品牌處境可想而知。

能打破壟斷的,除了行政力量就只有創新,但創新週期是那麼長,雖然知識累積速度的提高會加快這個過程,但至少現在,人類有限度的生命中也許只會趕上一次堪稱革命性的技術創新。

雖然壟斷不利於消費者,但對投資者確是件好事,12年後,下游行業中的頭部公司,哪一個沒在集中度提升的過程中利潤、市值雙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