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金庸!再見,江湖!

10月30日晚間,央視新聞援引香港媒體報道,武俠泰斗金庸(本名查良鏞)逝世,享年94歲。



再見,金庸!再見,江湖!



金庸,原名查良鏞,他被寫進對聯的十四部武俠小說早已成為經典,有華人的地方無人不知郭靖喬峰。除了文學家的頭銜,他還是香港報業《明報》的創刊人、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香港富豪榜排第64的企業家。

半個多世紀來,無論文學界、史學界、報刊界對他做何評價,其武俠神壇的地位未曾動搖半分。他總是一副文質彬彬的書生模樣。襯衫釦子繫到最上面的一顆,領帶紮緊頂到喉結,標準的國字臉上架一副細框眼鏡。他用一支筆,創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江湖。

生平


金庸的家族浙江海寧查氏世代都是書香門第,顯赫時“一門十進士,叔侄五翰林”,清代康熙皇帝曾為之題詞“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

在家鄉讀完小學後,金庸於1937年考入嘉興中學(現嘉興一中),首次離鄉。

1939年,還在讀初三的金庸與同學合編了一本指導學生升初中的參考書《給投考初中者》,這是此類型書籍首次在中國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書。

1941年因在壁報上寫諷刺訓導主任投降主義的文章《阿麗絲漫遊記》遭到開除,遂轉學去了衢州。

金庸於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後又因對校內學生黨員行為不滿而向校方投訴,反遭退學。

退學後的金庸到中央圖書館掛職工作,在此期間閱讀了大量中外書籍,為他的文學創作打下堅實基礎。

1946年,金庸赴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插班修習國際法課程,同年秋天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並被調往《大公報》香港分社,就此移居香港。

1950年,《大公報》所屬《新晚報》創刊,金庸調任副刊編輯,主持《下午茶座》欄目,也做翻譯、記者工作,與梁羽生一個辦公桌,其間還以姚馥蘭、林歡等筆名寫過不少文藝小品和影評。

1955年,金庸開始在《大公報》與梁羽生、陳凡(百劍堂主)開設《三劍樓隨筆》,成為專欄作家,同年首次以“金庸”為筆名撰寫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

1957年,他進入長城電影公司成為專職編劇,創作過《絕代佳人》《蘭花花》《不要離開我》等劇本,還參與過《有女懷春》《王老虎搶親》等經典名片的導演工作。

曾做過媒體人的他也始終未忘懷自己的新聞理想,最終於1959年牽頭創辦了《明報》,後來又推出《明報晚報》《明報月刊》《明報週刊》及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系列報刊,還成立了明報出版社與明窗出版社,打造出一個龐大的傳媒帝國。

1972年,金庸宣佈封筆不再寫武俠小說,從此專心於新聞傳媒事業。數十年間他先後為《大公報》和旗下的《明報》撰寫社評,創作高峰期甚至達到每日一篇,縱論天下大事,累計達數千萬字之巨。

直至1989年,金庸才開始漸漸淡出傳媒界。在同年的《明報》創辦30年慶祝茶會上,他宣佈卸下社長職務,只擔任集團董事長。

1991年明報集團在香港上市後,他又退出了報業管理層,1993年更正式辭去《明報》企業董事局主席職務,改任名譽主席,由此全面退休。

退休後的金庸並沒有閒下來,當時已近古稀之年的他一邊繼續完成對自己武俠作品的修訂,一邊忙於為內地和香港的文化交流事業而奔走。

1994年金庸返鄉參加嘉興一中90週年校慶並於嘉興高專興建金庸圖書館,後又斥資1400萬在西湖興建雲松書舍,該書舍現已成為杭州的熱門旅遊景點之一,內設金庸作品及手跡陳列室等。

2005年,劍橋大學授予金庸榮譽文學博士名銜。2007年,他應邀於香港中文大學主持講座,題目為《中國歷史的大勢》,並出任港中大文學院榮譽教授。

2009年,金庸被聘為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雖未能親自來參加會議,但他通過致電作協相關人士,表達了對能夠獲得此項榮譽的喜悅之情。

2010年、2011年,金庸又先後被英國劍橋大學和清華大學授予榮譽院士、哲學博士和名譽博士學位院士等頭銜。


微信公眾號:數據分析聯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