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中國》之--茂林幽長

除了有崇山峻嶺之外,在王羲之的眼中,還看到了繁盛的樹林,鬱鬱蔥蔥的竹木。

《筆墨中國》之--茂林幽長

對於中國人來說,竹子同樣象徵著君子的品行,它代表的是君子剛健樸實,正直不阿。中國古代有很多名人告士,他們的故事就與竹子有關,比如最著名的,就當屬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七位賢者在竹林之中高談闊論,時而清談論道,時而機鋒對決,成為了傳世的佳話。


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叫做“百年樹人”。


這句話出自春秋之時齊國的政治家管仲所寫的《管子》。原文是“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培養樹木,使之成材,少不得要十年之久;而培育國家的人才棟樑,則是需要終身去奉行的。


故人經常把樹木與人才相對應,譬如漢武帝設立“羽林騎”的時候,就希望他們能夠“

為國羽翼,如林之盛”。能夠像樹林一樣繁茂,像鳥羽一樣守護國家。


對於國家來講,培養人才固然重要。對於我們來講,努力進取,胸懷成才之志,同樣重要。


《筆墨中國》之--茂林幽長

陳鳳波,海軍政治部現役軍人,師級幹部。著名的軍旅書法家、編劇、演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協會會員,中國軍事寫作學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陳鳳波從小酷愛中國書法,年輕時遍臨歐趙蘇黃米蔡等各朝代書法大家的書法作品,特別是對“二王”的書法情有獨鍾,對《蘭亭序》、《聖教序》、《黃庭經》、《樂毅論》、《洛神賦》等書法作品長年臨摹,陶醉其中。他曾多次在全軍、全國書法大賽中獲獎、入展,先後多次舉辦個人書法展覽。

中國古代的“一年之計”,其實有兩個。文中陳老師所提到的,是《管子》的名言,他指出的是從國家層面考慮,一年的生計如何去滿足。而我們熟知的,則是另一句——“一年之計在於春”。這句話,是南朝梁元帝蕭繹所作,上下兩句便是“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作為博學多才的才子皇帝,梁元帝以時節比對,告訴我們平日要珍惜時光,學習更要從早做起。

與王羲之同時代的東晉大司馬桓溫,組織軍隊北伐中原。相傳他途徑金城(江蘇句容縣北)時,見到了自己年輕時在此處栽種的柳樹,而今柳樹粗壯“皆已十圍”,桓溫長嘆道:“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樹木尚且有這麼大的變化,更何況是人呢?後人多用此成語,感嘆人生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