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千年滄桑,古鎮風情依美(一)

彭城鎮,西依太行山脈,東接華北平原,地處晉冀魯豫四省要衝和滏陽河發源地,歷史記載已有二千四百多年曆史。早在北齊時期,文喧帝就在此修建了聞名遐邇的南北響堂石窟。在宋代,磁器傳名於世,流傳著“南景德,北彭城”,“千里彭城,日進斗金”的美譽。

歷經千年滄桑,古鎮風情依美(一)

(古鎮遺址)

歷經千年滄桑,古鎮風情依美(一)


彭城鎮,古稱彭城,現隸屬於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從北齊時就已開始燒造瓷器,宋元時期發展為北方最大民間瓷窯,代表了古代北方民窯最高水平。被稱之為千年陶瓷古鎮,北方瓷都“磁州窯”。

歷經千年滄桑,古鎮風情依美(一)

(磁州窯遺址)

歷經千年滄桑,古鎮風情依美(一)


“磁州窯”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也是著名的民間瓷窯。磁州窯創燒於北齊,北宋中期達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續。窯址在邯鄲市峰峰礦區的彭城鎮和磁縣的觀臺鎮一帶,磁縣宋代叫磁州,故名“磁州窯”。

歷經千年滄桑,古鎮風情依美(一)


歷經千年滄桑,古鎮風情依美(一)


歷經千年滄桑,古鎮風情依美(一)

(磁州窯瓷器)

古代磁州窯的匠師們吸取了傳統的水墨畫和書法藝術的技法,創造了水墨畫風的白地黑繪裝飾藝術,開啟了中國瓷器彩繪裝飾的先河。以粗獷、豪放、瀟灑的藝術風格而獨樹一幟,特別是開創的釉下白底黑(褐)花(鐵鏽花)、刻劃花、窯變黑釉最為著名。它的裝飾技法突破了當時的五大名(官)窯(汝、官、鈞、哥、定)的單色釉侷限,運用了數十種豐富多彩的裝飾藝術技法,極其富有民間鄉土氣息和民間藝術特色,有著強大的藝術生命力和劃時代意義。其經典性的裝飾意涵和意趣,對後世彩瓷工藝,產生了深遠的作用和影響,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十分重要地位。2011年8月13日,彭城鎮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陶瓷工業協會聯合授予“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稱號。

歷經千年滄桑,古鎮風情依美(一)

(磁州窯新貌)

歷經千年滄桑,古鎮風情依美(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