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寶寶穿太多,反而容易感冒,這樣做能增強寶寶的抵抗力

秋天寶寶穿太多,反而容易感冒,這樣做能增強寶寶的抵抗力

入秋後,天氣開始降溫,晝夜溫差開始變的很大,早上只有十幾度,穿件毛衣都覺得有點透骨的寒意,可是到了中午氣溫卻猛的回升,穿件短袖可能都覺得剛剛好,但是一旦太陽落山,寒意又再次襲來。

秋天寶寶穿太多,反而容易感冒,這樣做能增強寶寶的抵抗力

在這樣忽冷忽熱的天氣下,怎麼給寶寶穿衣成了家長很頭疼的事情,穿多了,怕熱;穿少了,怕著涼,稍不注意,寶寶就生病了。每年季節變換的時候,很多寶寶都會生病,兒科常常在這個時間點「生意最好,人滿為患」,有時候患者等待5至9個小時,有時候醫生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

秋天寶寶穿太多,反而容易感冒,這樣做能增強寶寶的抵抗力

遇上這種節氣變化的感冒,有經驗的醫生都會叮囑家長:“不要給寶寶穿太厚了,注意加減衣物,一冷一熱的更容易感冒。”

可是在母親的眼裡,有種愛就叫做“媽媽覺得你冷”。天氣的變化母親或者長輩覺得:孩子太小,抵抗力太差,應該多穿點衣服,即使寶寶爸還在穿短袖。可是就算家長們層層防守,稍不留神,就會被感冒鑽空子。或許很多家長並不知道:多穿衣服反而更容易感冒少穿衣服,適當的抗凍能力訓練,反而可以提高寶寶身體的免疫力,更不容易感冒。

日本就有著很強的抗凍文化,他們並且將這種文化融入到了孩子的教學當中,通過測量了中日青少年的身體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日本兒童比中國兒童強壯很多。具體表現在:心肺功能、柔軟性、瞬間爆發力、反應速度等。雖然身高比列相差不大,但中國的孩子更像個長長的高粱杆,並沒有強健的肌肉。

秋天寶寶穿太多,反而容易感冒,這樣做能增強寶寶的抵抗力

是什麼原因讓兩國的孩子在身體素質上出現了那麼大的不同呢?

日本的耐寒教育

在日本,“耐寒”既是一項修行文化,又是一門成長教育,有著較深的傳統和歷史,日本人有句形容孩子的諺語,“孩子是風之子”, 風屬於大自然,寓意著人和大自然應該融為一體;風是寒冷之物,寓意著孩子是天生體格抗寒的個體

秋天寶寶穿太多,反而容易感冒,這樣做能增強寶寶的抵抗力

日本人從孩子出生就讓他們儘量地少穿衣,因為他們很崇尚皮膚與自然的親密接觸,日本將兒童列為受寒教育的“強制”對象。在日本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女生制服都是短裙孩子們上下幼兒園的路上必須穿規定的制服。部分學校的體育課規定,上體育課只能穿短褲短袖衫,即使在只有幾度的冬天。

秋天寶寶穿太多,反而容易感冒,這樣做能增強寶寶的抵抗力

日本還有以寒冷修行的民俗。例如飛流急下的“瀑布浴”、大雪地帶東北地區的裸身雪浴等。在日本還有一項專門針對幼兒的耐寒訓練,赤裸上身在校園裡跑步,根據年齡的不同,跑的長度也不同,如3歲孩子要跑400-800米,5歲就要跑1200-2000米。

曾經有個中國的媽媽讓自己的孩子在日本讀幼兒園,因為日本的耐寒訓練,上小班和中班的時候沒少感冒,但是經過兩個冬天的鍛鍊後,儘管冬天穿得很少,上幼兒園的最後一年冬天居然一次也沒有感冒。

為什麼訓練耐寒就可以增加孩子的免疫力,減少孩子的感冒呢?

秋天寶寶穿太多,反而容易感冒,這樣做能增強寶寶的抵抗力

※冷對孩子免疫系統的影響

人的本身有一個的防寒免役系統,人的皮膚對冷和熱都會作出防禦反應,皮膚適當受到冷和熱的刺激可以提高這種反應能力。

如果感到熱,皮膚的血管就會擴張讓血液流動加快,從而散發體溫;如果感到冷,皮膚的血管就會收縮從而防止熱量散發。當皮膚敏感地受到或冷或熱的刺激後,血管就會不停地重複收縮和擴張的動作,這一動作嫻熟之後,人的自律神經就會非常發達,而自律神經發達後內分泌就會變得旺盛,人體的免疫力也就增強了。

由於體溫調節功能改善,就不容易傷風感冒,還能 提高人體內分泌功能,使腦垂體功能增加,從而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太過溫暖對孩子免疫系統的影響

如果總是給孩子穿得太多,那麼皮膚感知外界氣溫變化的神經就會變得遲鈍,自律神經也就不再活躍,孩子的免疫力自然也會下降。中醫講的秋天陰盛而陽衰,體內的熱氣需要宣發至體外,如果這時候體內的熱散不出去,就會形成內熱,中醫上面說:沒有內熱不感外寒。所以需要春捂秋凍。

秋天寶寶穿太多,反而容易感冒,這樣做能增強寶寶的抵抗力

怎麼進行抗凍訓練呢?

1、 寶寶很小的時候,可以經常在外面玩,注意把鼻子和耳朵包好,兒童在0-6個月的時候,因為本身自帶的抗體,寶寶很不容易感冒,一般在戶外待的時間長點的寶寶,都很容易抵抗寒冷。

2、 寶寶大點了,可以讓寶寶赤腳在地面上跑,地面一般都不是很冷,冷了可以適當的穿雙襪子。

3、 大點的寶寶,可以用冷水進行洗臉,也可以用冷水衝腳。

4、 可以每次運動前,適當的減少衣服,運動完後再加衣服。

經過耐寒訓練的寶寶,手心,腳心經常都是熱的,增強抵抗力,而且不容易感冒。

你好,我是80後寶媽,願意同你分享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法,關注我,讓我們共同探討,讓我們在帶娃路上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