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片市場正向國內轉移,但上游膜材仍被日企壟斷

偏光片市場正向國內轉移,但上游膜材仍被日企壟斷


如今,國內偏光片技術尚未成熟,有許多技術尚被國外廠商壟斷。偏光片中的TAC膜被PMMA膜、PET膜以及COP膜取代的比例一直在上升,但是這些替代材料幾乎都是被日企長期壟斷的。市場估計,就算中國偏光板製造商的份額加大了,也暫時無法改變上游膜材料被日本企業壟斷的局面。


隨著中國大陸面板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上游材料設備國產化的激勵政策,新進入廠商越來越多,導致偏光片產業競爭愈加激烈。


從臺灣偏光片廠的角度來看,明基材與誠美材正積極轉型,尋找新的藍海。近年來,明基材積極涉足先進電池材料、醫用材料等新事業。偏光片的營收佔比已經從過去的九成以上降到今年的85%左右。誠美材同樣以加速轉型為目標,通過增加大尺寸產品比重、發展高耐候車載產品等以求跨出營運低谷。為了減輕償債壓力,公司將南科廠房以8.64億元的價格賣給了臺積電。


偏光片市場正向國內轉移,但上游膜材仍被日企壟斷


來源:力特光電


同樣的,韓國LG化學早於2019年起開始著手其偏光片業務的出售動作,並與多個廠家推進交涉。最終,今年6月9日,寧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擬收購LG化學旗下在中國和韓國的LCD偏光片業務及相關資產。LG化學將在中國境內以現金出資設立一家持股公司(下稱“持股公司”),杉杉股份以增資的形式取得該持股公司70%的股權,LG化學持有剩餘30%的股權。此次交易的基準購買價為7.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3.72億元)。


具體來看,上述交易標的包括LG化學子公司中國樂金投資100%股權,南京樂金、廣州樂金、臺灣樂金的LCD偏光片業務,和LG化學直接持有的LCD偏光片資產及有關知識產權。杉杉股份將通過自有資金、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自籌資金等方式籌集交易價款並按照交易進度進行支付。


此外,杉杉股份與LG化學還將就持股公司剩餘30%股權分階段進行轉讓,另行簽訂股權轉讓協議約定。在前述交易完成後的三年裡,杉杉股份將分別收購LG化學持有的持股公司5%、10%、15%的股權。剩餘股權收購完成後,杉杉股份持有持股公司的股權比例將達到100%。


然而,日本製造商在偏光板上游膜材料市場將繼續保持較高的市場份額,如TFT型偏光片用TAC膜廠家富士膠片、柯尼卡全球份額佔比超90%。


偏光片市場正向國內轉移,但上游膜材仍被日企壟斷


來源:LG化學


隨著超大尺寸和open-cell面板需求的不斷增加,比TAC薄膜更耐用的非TAC薄膜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增加。


市場已近量產的非TAC保護膜有PET、COP、PMMA等材料,偏光片中的TAC膜被PMMA膜、PET膜以及COP膜取代的比例持續提高,但這些替代材料也幾乎完全由日本製造商所有。


偏光片市場正向國內轉移,但上游膜材仍被日企壟斷


來源:瑞翁官網


市場預計,即使中國偏光板製造商的份額增加,日本製造商對上游膜材料的壟斷暫時不會改變。


可以說,如果杉杉集團僅接管LGC的生產線和現有業務的話,在整體大尺寸LCD偏光片市場競爭依然激烈的情況下,仍將面臨沉重的經營壓力。所以,杉杉集團很有必要加快相關項目的佈局,如透過技術轉移或是專利授權的方式取得相關薄膜材料的研發能量,並緊抓機遇,中國製造企業或許能夠先行一步,擴大其在生產能力方面的優勢。

偏光片市場正向國內轉移,但上游膜材仍被日企壟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