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傑---尿素褲子

@張宏傑

【"尿素褲"歌謠】特殊時期中,與日本建交,從日本進口了一批“尿素”,用完後的尿素袋子成了寶物,染一染,正好做一條褲子,但“日本”“尿素”這幾個漢字任憑你怎樣染,總是染不掉。這種尿素袋子,是最搶手的時髦貨,甚至是戀愛利器,作家王躍文在《我的堂哥》裡描述:“村裡人說得難聽,幸福用三條尿素袋子,就把陽秋萍睡了。……通哥看見陽秋萍新做了條尿素袋子的褲子,問是哪裡來的,陽秋萍講是幸福給的……通哥起了疑心……”

所以只有社隊幹部才能享受到尿素褲。穿著這種褲子,前面是“尿素”、後面是“日本株式會社”製造。那時,農村流行多首諷刺農村幹部的順口溜:

“來個社(村)幹部,穿的化肥褲;前面是“日本”,後面是“尿素”。

“大幹部小幹部,一人一個尼龍褲,有黑的,有藍的,就是沒有社員的。”

"宣傳隊不害羞,穿著尼龍袋子滿街溜,後邊是‘日本產’,前邊是‘尿素’,褲襠裡還夾著‘含氮26%’。"

幹部見幹部,先比高級褲,前邊“日本產”,後邊是“尿素”,褲襠裡“淨重25”

原山西長治市委書記呂日週迴憶說:“我們又到太行山調查,太行山也是如此,那裡的農民,就是因為物質生活的貧乏引起一些幹部與群眾關係的緊張,那裡有大隊幹部、小隊幹部和群眾爭搶一個尿素袋子的事,誰搶上誰就可以做件衣服或褲子穿。那時我們就貧窮到那樣的程度,不得不用日本的尿素袋子來做衣服穿。爭來爭去,由於大隊小隊幹部有權,就把這個尿素袋子爭到了,做衣服穿了。農民沒有權,所以他們就用民歌的形式唱出來,表示他們的不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