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優勢不再,中國製造如何轉型“智造”參與全球競爭?

低成本優勢不再,中國製造如何轉型“智造”參與全球競爭?


當前國際製造業發展形勢對我國並不有利,一方面高端製造業向發達國家加速回流,另一方面東亞的其他發展中國家像柬埔寨、越南等又憑藉低成本的勞動力不斷參與到製造業競爭的行列中來,我們原有在低成本、規模化生產上的優勢逐漸被弱化。


在這種形式下,傳統制造業開始了向智能製造的轉型,希望能夠藉助科技的力量提振製造業經濟,並積極的參與到全球製造產業的再分工中去。




一、兩大發展趨勢



如今,我國的智能製造呈現出了兩大發展趨勢:



1.設備企業向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


從總體上看,我國智能製造仍處於應用的普及階段,技術的普及應用率、數字化的覆蓋程度都還有待提升。


但製造企業升級轉型是希望做到系統而全面的,單一的智能製造裝備應用並不能滿足這些企業的發展需求。


所以,未來,誰能夠為製造企業提供更加智能化、柔性化、定製化的系統解決方案,誰就能通過賦能製造企業得到迅速發展。



2.“雲製造”將加速製造業轉型升級


“雲製造”是我們加速實現製造強國戰略目標的重要模式和手段。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智能製造等新業態的數字化經濟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作為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雲計算逐步成為各製造企業追逐的熱點,如果能通過互聯網、雲平臺等手段,將工業軟件、大數據、生產檢測等製造流程和環節的資源進行整合,就能夠實現製造端和與產業鏈前後端的聯通,配置製造資源的效率會大大提升。




二、面臨三大挑戰



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少,智能製造的推進在信息安全、人才培養、行業、地區發展等方面都面臨著許多挑戰。



1.信息安全先面臨挑戰


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和企業信息化的快速發展,能夠收集到的信息數量成倍增多,這些數據反映了企業當前各環節的運營情況,也對製造業改變生產方式和經營模式起到支撐決策的作用,這些數據是推動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大數據發展浪潮,這海量數據的安全管理問題隨之而來,很多企業困擾於數據集中儲存的高風險,於是各行業、企業間相互設防,相互之間“信息孤島”問題凸顯,這大大制約了我們製造業信息化發展的進程。


如何建立一個數據管理與分析平臺體系,在保證數據安全的同時,還能幫助企業實現大數據的有效管理和應用,成為當前製造業大數據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當下互聯網及大數據平臺運營企業最為關注的熱點。



2.人才缺失制約轉型升級


人才也成為制約智能製造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傳統的製造業是人工密集型行業,但是在智能製造領域,

人才培養卻與企業實際需求相脫節,這導致人才儲備面臨短缺局面。



3.行業、地區間發展失衡


整體來看,智能製造呈現出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發展失衡的局面。


不同行業失衡的主要表現是:汽車行業的智能製造領先於其他行業,是因為資本市場專注於汽車等智能製造應用相對成熟的市場,對於產業規模較小、且定製化需求較高行業的解決方案投入較小,導致行業間智能化水平存在較大差異。


地區發展的“東強西弱”格局也比較明顯,原因是東部地區經濟發達、工業基礎雄厚、高校院所集中,在人才、資本、科技等資源的集中程度上明顯佔優。




三、在哪裡突破發力?



未來,中國智能製造應該重點在哪些方面突破和發力?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重視工業軟件發展,用國產軟件代替國外軟件。


當前,我國工業採用的工業輔助設計、三維建模、企業管理等軟件仍以國外產品為主,這不僅會使我國的製造業對國外產品形成依賴,更導致我們缺乏對關鍵工藝和基礎數據的研發積累,技術空心化趨勢明顯。


面對這種情況,國內的行業龍頭企業應積極發揮帶動引領作用,加大科技投入,針對工業軟件進行技術突破,所以就需要重點行業應用國產工業軟件,實現對國外產品的替代。


同時,鼓勵機器人、高端數控機床、軟件開發、一體化解決方案供應企業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補齊我國在工業自動化、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短板。


雙管齊下,智能製造所需的軟件和硬件都得以提升,這至少保證了在智能製造發展的過程中不會被這些硬性條件掣肘,當然,對智能製造的認知提升和人才培養也是必須早早佈局的,如此才能始終跟上智能製造的發展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