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背後隱藏的實力,一條路就足以支撐起一個朝代

閱兵自古以來就是用於展示國家實力的一種好的方法。比如閱兵規模最大的唐軍,隊伍浩浩蕩蕩長達五十里路。還有一個周武王的孟津觀兵,可謂壯觀,硬是通過閱兵收服了各路諸侯國,閱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閱兵背後隱藏的實力,一條路就足以支撐起一個朝代

然而,這次我們不說閱兵了,因為我們從這背後發現了一個比閱兵更重要的秘密。因為不僅僅是它支撐著閱兵的實力,在古代也曾支撐起每個朝代。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它的具體情況。

凡是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唐朝是歷史上經濟最繁榮最穩定的一個朝代。在唐太宗時期,疆域已經拓展到東起朝鮮海濱,西至達昌水。

當時在全球看來,經濟規模、文化規模也已經是達到了世界第一的。那麼,這麼強大的實力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絲綢之路促進了經濟發展

實際上很簡單,在西漢時期,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拓出來了一條路,而唐朝只是把這條路做了更好的把握,更好的規劃,使其更加開放,更加包容,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做了更多的延伸與拓展,使其服務於周邊國家,繁榮了國內經濟。

它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只是,這個名字並非是國人所取的,而是來自於一個德國地理學家所寫的一本書。

閱兵背後隱藏的實力,一條路就足以支撐起一個朝代

“絲綢之路”以當時的西漢首都長安為起點,經過新疆,到達中亞,以羅馬為終點,最初的作用就是把絲綢輸送到國外。

隨著發展的需要,絲綢之路又有所拓展,大概分為四類:西域方向的“西北絲綢之路”、蒙古方向的“草原絲綢之路”、印度方向的“西南絲綢之路”以及沿海地區的“海上絲綢之路”。

這裡面貢獻最大的兩個人,就是張騫與班超。一個是開通絲綢之路第一人,有聯如此形容張騫:“一使勝千軍,兩出惠萬年”。而班超則將絲綢之路從亞洲延伸到了歐洲。

這麼一條路,作用可大了,它不僅向內輸入了玉石、玻璃以及其他重要物品,也向外輸出了絲綢、造紙術、指南針……等等,這“四條路”極大的繁榮了國家經濟,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二、宗教的傳入促進了意識形態的交流

在漢哀帝那年,西域大月氏使臣伊存來朝,在長安口授《浮屠經》,成為佛教第一部傳入中國的佛家經典,史稱“伊存授經”。

後來,取經弘法的人就越來越多了,有名的有:玄奘西天取經、鑑真東渡日本。國內外文化的進一步交流,對相互社會和民族意識形態的發展,產生了很多積極深遠的影響。

總之,絲綢之路的發展,繁榮了每一個朝代,每一個政治穩定的朝代又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古中國採用了開放包容的經濟政策,正是各種文化的交流、交融和互動,繁榮了國家經濟,提高了綜合國力,從而影響了世界,豐富了歷史。

歷史證明,只有經濟這個軟實力發展了,才能實現科技強軍,才能撐起高科技閱兵實力,從而讓人們自下而上,從內而外洋溢著自信。

閱兵背後隱藏的實力,一條路就足以支撐起一個朝代

現在的“一帶一路”,便是在它的前身“絲綢之路”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展。也正是因為“一帶一路”的建設,使我國的經濟水平發生了質的飛躍。

實力閱兵帶給了我們超強的視覺震撼,視覺衝擊,而隱藏在它背後的功臣便是我們日新月異的經濟實力。

(如果您喜歡,歡迎關注和轉發,碼字辛苦,動力無限,萬分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