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幾次比較出名的閱兵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今年將會在首都北京舉行盛大的閱兵式,新中國成立至今一共舉行過14次閱兵式了。閱兵,作為古今中外一種傳統的軍事儀式, 既能體現一個國家的國威、軍威,又能積聚軍心、民心,是綜合國力的展示。其實,閱兵不僅僅是新中國成立後才有的事,在中國古代,就有閱兵的傳統,以下是這個古代幾次比較出名盛大的閱兵。

中國有5000年悠久歷史,浩浩觴觴的軍事史貫穿了整個社會發展的進程。閱兵作為傳統軍事 儀式,以田獵為最初方式發展演變至今。古往今來,無論國內還是國外,也無論人們的意識形 態和民族傳統文化有何差異,大家對閱兵意義的認識幾乎是一樣的——那就是閱兵能體現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增強國民的民族自豪感,提升人民安全感,有利於人民凝聚一心。中國歷史上的閱兵,不同時代,也是有區別的。

“閱兵”的雛形:

中國歷史上的閱兵要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相傳四千多年前,我國北方的華夏部落首領夏禹,曾在現今河南嵩縣境內的塗山,與南方各部落首領會盟。會上,眾多士兵手持各種用羽毛裝飾的兵器,和著樂曲邊歌邊舞,以示對南方部落首領的隆重歡迎。

歷史上的第一次閱兵:

早在3000年前的商周時期,就有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閱兵,那時候是商朝末期,商紂王帝辛昏庸無道,殘害忠良,引起了西周武王的不滿,就想推翻殷商。但雖然商紂無道,但商的軍事實力還是很厲害的。於是,西周武王組織了一次聯合各諸侯國的閱兵,想通過閱兵看看各諸侯國有多少兵力可用,又人多少諸侯國可以組成聯盟。於是,武王率軍來到黃河南岸的盂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進行閱兵。據統計,聞訊後趕到盂津參加閱兵的大小諸侯多達800家。“登高一呼,應者雲集”的形勢一目瞭然。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幾次比較出名的閱兵

細柳營閱兵:周亞夫以軍禮見漢文帝:

西漢時,漢軍經常舉行各種規模的軍事演習,對軍隊進行校閱、考核。無論是中央軍還是地方軍,大體上每年秋季都要舉行一次。被稱為“秋射”、“校閱”或者“都試”。中央設有都試郎,總閱試習武備。

漢文帝時,周亞夫為將軍,屯軍細柳。漢文帝校閱細柳營,軍容整齊,軍令森嚴,進大營須有軍令才能進入,即使是漢文帝也被要求按照軍令不得騎馬快行,將軍周亞夫也未按朝廷禮儀,而以軍禮拜見漢文帝。漢文帝認為周亞夫才是真正的將軍,對其尊敬不已,稱:“皇帝敬勞將軍”。後來周亞夫果然立下奇功,平定了“七國之亂”。細柳營成了治軍嚴謹的代名詞,細柳營的故事也成了千古美談。

人數最多的閱兵:

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秋天,一次盛大的閱兵活動在驪山腳下舉行。這是我所知道的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閱兵。參加閱兵的軍隊總人數達到了20萬。

這又是一次不同尋常的閱兵。其他閱兵,多是為了向外界展示自家軍事實力;這次驪山閱兵,卻是唐玄宗李隆基為了震懾朝廷內外潛在的政治對手,樹立自己的威信。

原來,李隆基即位後,雖然剪除了威脅自己權力的太平公主及其黨羽,但宮中仍然有暗流湧動,伺機而動。李隆基於這一年的10月,調動20萬人馬集結於驪山腳下,舉行閱兵活動。這次閱兵聲勢浩大,旌旗連亙五十餘里。

明成祖朱棣閱兵,聲勢最浩大的一次閱兵:

雖然唐玄宗閱兵人數最多,但辦的卻不成功,而朱棣舉辦的閱兵堪稱聲勢最浩大。永樂十九年三月,在大明的600多名外國使節,接到了朱棣大規模狩獵的邀請,說是狩獵,其實就是在外國人面前秀肌肉。這次狩獵活動在北京的懷柔地區舉行,共調集軍隊十多萬人,朱棣精心挑選了明朝最精銳的部隊,有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等。根據史料記載,描寫這次閱兵儀式,那可是軍容齊整、步調如一、兵甲鮮豔,尤其是明朝的神機營,向各國使節展示了火槍、火龍槍、火龍車、火箭炮等等高科技武器,那可真是讓各國使節大開眼界。這次大規模的狩獵活動持續了一個多月,閱兵結束以後,朱棣就在土木堡的行營裡接見了各國使節,之前鐵木耳的世界見到皇帝是不跪的,這次見到大世面的使節是帶頭磕頭,更是虔誠的送上了當年鐵木真南征北戰的坐騎,正是表達了崇高的敬意!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幾次比較出名的閱兵

清朝乾隆閱兵:

清朝的閱兵式中,乾隆皇帝南苑閱兵是最有名的。公元1739年,乾隆皇帝生穿戎裝,親臨南院,檢驗八旗軍。八旗軍的將士分別穿著紅、黃、藍、白等本旗閱兵的禮服,那真是號角高揚、軍旗旌立,這場面絕對是壯觀的,美輪美奐的。清代宮廷畫家金奎所著的《八旗閱陣圖》,就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場面宏大、威風凜凜的乾隆閱兵圖。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幾次比較出名的閱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