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排:营造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环境

石排镇举全镇之力投入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坚持“示范带动、截污为先、综合整治”的工作思路,把水污染治理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相结合,经过科学谋划、部门联动、交叉协作、紧密施工,总计投入23.87亿元开展截污管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河涌综合整治和雨污分流改造工作。目前累计建成截污次支管网280多公里,基本完成海仔河全河段综合整治工程,并全面推进南、北片区水系综合整治及雨污分流工程,被评为7个市水污染治理示范镇创建单位之一。

铺开6大工程,全面撰写治水新篇章

一是全面截污。管网工程:全镇共投入约18.3亿元,分四批次共建设约286公里污水管网,其中2015-2017批次截污次支管网18.29公里;2016-2018批次截污次支管网39.07公里;2018-2020批次截污次支管网49.5公里;樟村断面完善管网180公里,基本实现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为各村雨污分流改造提供有效支持。

雨污分流:要求全镇约1600个重点排水户开展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并办理排水许可证;同时针对18个村委会开展农村雨污分流改造,新增截污管网35.6公里,雨水管33.3公里,搭建雨污管网系统“最后100米”,确保2020年底前全面实现全镇雨污分流,雨、污水能够有效进入雨污管网系统。

二是全面整治入河排污口。全镇河涌共有718个入河排污口,通过截流、封堵、雨污分流等方式开展整治工作,同时溯源排查暗渠入河排污口,从源头解决污水直接入河,目前已基本整治完毕。

石排:营造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环境

企业自行改造的排污口

石排:营造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环境

结合河涌整治改造的排污口

石排:营造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环境

结合截污管网整治的排污口

三是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投入638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鲤鱼洲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文庙排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埔心排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向西排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福隆排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有效处理河涌黑臭水体。

石排:营造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环境

文庙排渠一体化施工图

四是铺开河涌综合整治。投入约2.47亿元开展海仔河、7大排渠以及沙角内河等河涌整治工作,通过搭建补水系统、开展底泥修复、水质处理以及建设两岸绿化等手段整治河涌,争取能够全面实现考核断面达标,同时建设供市民休憩的小公园,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整治,为群众幸福“加码”。

五是完善补水系统。通过向西泵站从东江引水至石洲莲池,形成石洲莲池农业湿地公园,把石洲莲池建设为石排水系循环系统的储备库,通过石洲莲池生态净化功能溢流至海仔河进行补水,以海仔河为中轴线,再分别对南片区(田边排渠、埔心排渠、庙边王、福隆排渠)和北片区(独洲排渠、向西排渠、黄家壆排渠)进行生态补水。

六是打造治水亮点工程。以海仔河综合整治为轴线,发展中心区生态景观带,通过海仔河示范段景观工程、海仔河敬老院段景观工程、石洲莲池水系连通工程等亮点工程,突出石排镇将水污染治理与旅游景点相融合的示范作用。

海仔河示范段景观工程:对南岸中心桥至石排公园段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一条栈道贯通一期景观工程与石排公园,使示范段得以形成环状贯通。

海仔河敬老院段景观工程:结合水贝村美丽乡村,依托村庄现有河流、鱼塘等水体资源,重点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通过环境改善积极引导发展旅游经济带动第三产业建设宜居游的美丽新村。

海仔河示范段整治前后对比

石排:营造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环境

整治前实地图

石排:营造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环境

整治后实地图

石排:营造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环境

主管:东莞市生态环境局

主办:东莞市环保宣传教育中心

撰稿:姚国聪

编辑:张郁珑 李卓莹

石排:营造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环境
石排:营造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环境石排:营造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环境
石排:营造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环境石排:营造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环境
石排:营造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环境石排:营造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环境
石排:营造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