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她》:林緒之被拋棄的背後,撕開傷疤才有治癒的可能

《不完美的她》:林緒之被拋棄的背後,撕開傷疤才有治癒的可能


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阿德勒曾


近日,由周迅、趙雅芝、惠英紅等主演的電視劇《不完美的她》異常火爆,可在熱播的同時,我們不難看出劇中各人物角色的不完美和心酸。

而劇中周迅飾演的林緒之,不惜背上縱火拐賣兒童的罪名,也要帶穆蓮生離開那個黑暗的家。兩個有著相似孤獨經歷的人相遇成為“母女”。大人解救孩子與家暴的水火之中,孩子又何嘗不是在治癒大人殘缺的童年?


劇中的林緒之因兒時被生母拋棄,在生活中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懷疑的痛苦中:


我當初是不是做過什麼?

她為什麼不要我?

我是不是傷害過她?


心理學上有一種“海格立斯效應”,通俗來講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你跟我過不去,我也讓你不痛快”。


它指的是一對一的人際互動,是一種人際間或群體間存在的怨怨相報、致使仇恨越來越深的社會心理效應。海格立斯效應會使人陷入無休無止的煩惱之中,錯過人生中許多美麗的風景,再沒有真正的快樂,再沒有新的進步。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劇中的林緒之終究在孤僻了三十年之後,依舊義無反顧選擇了面對和尋找答案。

哪怕她有視如己出的養母,非常成功的事業,有真心對待她的同事和朋友,依舊和無法填補親生母親在她心上捅出的那個窟窿,這使得她封閉自我、冷淡孤僻,甚至無大喜也無大悲。


不知道如何愛別人,也不知如何面對別人的關愛。直到她遇到一個“和自己很像”的7歲女孩穆連生,她才真正開始去審視內在的自己,開啟自我救贖之路。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在我看來,人一生的好壞,最重要的部分便是來源於童年時期的塑造,而一個不幸的家庭,缺愛、壓抑或是放縱,都很難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不幸的是,這種源自原生家庭的傷害造成的性格缺失,在很多成人身上也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不完美的她》:林緒之被拋棄的背後,撕開傷疤才有治癒的可能


01、無論是從拍攝還是敘事手法上看,該劇中的每個場景、每一幀,都充斥著壓抑與痛苦


如果你靜心感悟,能從它的每一幀和演員的每個眼神中,看到鑲嵌在其中的沉痛、譴責與控訴,它們都在揭露這個世界無處不在的晦暗、汙濁和角落的曝光。


第一、悲劇式人物的成長過程中,都有一個傷痕累累的原生家庭


劇中的林緒之、《歡樂頌》裡的樊勝美,《都挺好》裡的蘇明玉以及《安家》裡的房似錦,這些都市情感劇裡的人物都有其無法擺脫的原生家庭和逃無可逃的人生宿命。


這些人物無一不是從小生活在重男輕女或者是缺愛甚至無愛的家庭,雖最終靠自己的拼搏奮鬥,過上了想要的生活,但她們始終無法擺脫童年給她的心理陰影。

她們渴望家庭溫情,卻習慣性地將他人的關心拒之門外。在旁人看來,這不就是典型的“好心當成驢肝肺”嗎?


可是實際上,她們對家庭的溫暖,早就從小時候的渴望轉為成長過程中恐懼了。


第二、因為害怕再受傷,所以選擇不與人親近,徹底斷了念想


《不完美的她》:林緒之被拋棄的背後,撕開傷疤才有治癒的可能


缺愛甚至無愛的家庭,造就了很多像林緒之這樣喪失了去愛與被愛的成年人,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直到傷疤被徹底撕開。


心理創傷治療專家施琪嘉教授曾說過:“一個人早年遭遇的創傷,沒有妥善處理,即使現在看起來相安無事,但遲早會發作,要麼傷害他人,要麼傷害自己。它還會縱向傳遞給孩子,養出受傷的小孩。”


所謂心理創傷,是指在精神病學上創傷被定義為“超出一般常人經驗的事件”。創傷通常會讓人感到無能為力或是無助感,而創傷的發生都是突然的、無法抵抗的。


從心理學角度看,心靈上上很容易人陷入抗爭或是逃避的矛盾之中。它既有被其他(認知)結構同化的傾向,也完全有可能被捲進一種慢性的疾病的過程。發生在任何兒童和成人的不同階段。


就像前段時間上《一起出發吧》,“小包總”楊爍對待兒子楊雨辰那樣,暴躁、易怒、不停打壓兒子,讓人恨不能上去揍他一頓。而歸根結底,是他把自己那個“從小被父親打大”的童年遭遇,複製到了自己兒子身上。


所以說,一個人所有的人生問題,都可以從他的原生家庭中去追源溯本。但正因我們自己痛過,才應該懂得不要再把這份痛苦,延續到自己孩子的身上。


弗朗絲在自序裡說:“童年時沒有收割幸福,並不意味著我們沒有播種幸福的能力。”

在我看來,原生家庭帶給你的陰影,你完全可以自己走出。接受自己童年的不幸,承認我們對原生家庭的愛、憤怒、傷痛、挫敗等情感,是降低原生家庭對我們負面影響的第一步。

《不完美的她》:林緒之被拋棄的背後,撕開傷疤才有治癒的可能


02、打破原生家庭的束縛,不再讓悲劇重演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也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是可以選擇過一個幸福的人生。


《不完美的她》可以說是題材新穎且現實。是為數不多的用女性視角講述故事的網劇,把單親家庭、沒有血緣的母愛、隱忍又堅強的媽媽等內容,抽絲剝繭的放在臺面上展示給觀眾,把女性角色塑造得深入人心。


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一書中,看過這麼一段話:“當你終止了舊有的家庭模式並打破循環時,也為你的孩子、你孩子的孩子以及以後的子子孫孫送上了一份無比珍貴的禮物。你是在塑造未來。”


這讓我聯想到孫儷、鄧超這對多年以來的模範夫妻,可以說他們是打破原生家庭惡性循環的最佳範本。


孫儷12歲父母離異,跟著媽媽艱難過活,她對父親充滿怨恨。而鄧超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父母是重組家庭,關係複雜不說還從小遭受父親打罵,叛逆成性。

他們都來自不完美的原生家庭,但相似的疼痛過往讓他們彼此相伴,彼此療愈。


更可貴的是,他們把這份來自原生家庭的創傷,成功轉化成為了他們在創造經營自己新家庭的一種經驗。他們更懂得珍惜彼此,無論多忙多累,都始終不忘抽時間陪伴家人和孩子。這才有了後來幸福美滿的一家四口!


劇中的林緒之從開始無休止的尋找到後來的跟原生家庭的和解,可以說將自己與原生家庭的種種糾葛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我看來,如果說三十歲以前的面貌,是雙親給的;那麼三十歲以後的面貌,就要自己負責了。原生家庭只給了你生命的起點,而終點終究要靠你自己去走。

我們多年所尋找的原生家庭的愛和支持其實就在我們自己心裡,正如:“昨天發射的子彈,無法打中今天的我。童年父母對我做的事情,也無法穿越時空傷到今天的我。”


《不完美的她》:林緒之被拋棄的背後,撕開傷疤才有治癒的可能


03、這部被觀眾戲稱為"年度最虐"的國產電視劇,《不完美的她》背也有其最溫情一面,如林緒之飾演的周迅戲裡戲外為兒童發聲的事實。


劇中的林緒之,長大後在尋找自我的途中,遇上和自己有類似遭遇的女孩穆蓮生。

在瞭解到穆蓮生遭受過繼父非人般的待遇,母親又無所作為的情況後,林緒之義無反顧的帶走了小女孩,旨在給她一個最美好、最無憂無慮的童年,以免重蹈自己的覆轍,於是穆蓮生變成了林小鷗。


在後來"照顧一個不幸運的童年"的過程中,周迅藉助"林小鷗媽媽"的身份,給銀幕前的觀眾朋友們,展現了一個母親應該有的基本修養:

  • 用愛和呵護陪伴孩子成長,給予孩子最正確的價值觀教育。
  • 她教女兒要面對危險該如何求救


身為父母,在孩子年幼不具備健全的人格意識時,根本無法保護自己,反而會使得更多的施暴者更多變本加厲、肆無忌憚。那麼教會孩子如何求救在生活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戲中的林小鷗被繼父惡趣味的要求扮演成年女子,給她穿白色紗裙,塗鮮豔的口紅;也曾被愛玩遊戲的繼父當作遊戲靶,被遊戲機瞄準後應聲倒下;還有裝在紙箱子裡,讓她的親生母親玩拆盲盒的遊戲。


而現實生活中,最近一則企業高管涉嫌性侵養女的新聞也是傳得沸沸揚揚,一名年輕的女孩,從14歲起就疑似被"總裁父親"性侵,長達3年的噩夢裡是半失學狀態,是多次自殺未遂。


心疼劇中林小鷗遭遇的周迅,戲外也在為這個可憐的小女孩發聲:"盼真相大白,愛護每一個她!"


在我看來,劇中的女主人公林緒之經過自己探尋之路尤其是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治癒自己一生童年的穆蓮生之後,也是變得更加的清透,她最終選擇了跟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因為只有與原生家庭和解,你才可以更加心平氣和的生活。


《不完美的她》:林緒之被拋棄的背後,撕開傷疤才有治癒的可能


寫在最後:

對於林緒之而言,儘管有著被刻意遺忘的過去,或多或少都帶著更多的殘忍。家暴的父親,一直恨並愛著的無奈母親,當過往的真相被一層層撕開,或許痛,但事實上只有撕開口子的傷疤,才有治癒的可能性。


①能夠學會自愈的人,往往會生活得更好


每一個存在瑕疵的個體,每一段存在缺陷的人生,都有自愈或被治癒的權利。


我想,對穆靜那樣自私的女人來說,失去自己唯一的曾相依為命的孩子,讓她不完美的人生缺陷出現更大的一塊,或許才是一劑猛藥,讓她警醒究竟什麼才是人終極一生應該追求的東西。


就像今年身處疫情旋渦的武漢,在封城的76天裡,有多少的家庭變成數字,又有多少人停留在了春節再也回不來了。在這樣巨大悲劇的背後,無數破碎的人,如果學不會自愈,將永遠走不出生活的痛,那活著的人,要怎麼活?


生命就是如此,該走的路,該赴的火焰山一個都不會少。倘若一帆風順到底,便也了無生趣,但是你要相信只要還活著,痛總會熬過去,你所受的苦難都會用另一種方式回報給你的。學會自我治癒也是每一個成年人的人生必需品和必修課。


《不完美的她》:林緒之被拋棄的背後,撕開傷疤才有治癒的可能


②付出愛的過程,便是被治癒的過程


故事裡最令人心疼的女孩,穆蓮生。她是不是已經比大多數被家暴的孩子幸運?至少,她被發現了,被解救了。有了新的名字,新的家人,有了好多好多從不曾得到的關心和愛。這樣的她,會不會在新家庭新朋友的溫暖裡,變得發自內心的快樂?


真心希望她的童年可以被治癒,希望她感受得到愛並懂得回應愛,更希望她可以接受童年破碎的經歷,希望她懂得,人生縱使有缺陷,但靈魂依然可以自由而豐滿。


作家廖一梅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帶著很多齒的特定的齒輪,我們都感到自己的不完美,感到自己的缺憾和需要。但是,天地間找不到能完全咬合、順利轉起來的兩個齒輪,他們會有契合之處,咬合了一些,但是總會在碰撞間打掉自己的一些齒,然後在慢慢運轉中磨合。 ”


希望所有不完美的人,都可以遇到另一個與之相融的不完美的她。也希望缺陷的人生,會因為挫折而變得更加完整。


《不完美的她》:林緒之被拋棄的背後,撕開傷疤才有治癒的可能


③ 成長的路上,父母對孩子應當及時給予的肯定與鼓勵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鏡像自我價值感知”。

大概的意思是,孩子通過父母的行為來判斷自己是好還是不好,就像鏡像反射一樣。一個孩子會因為媽媽經常對自己笑,而認可自己,也會因為媽媽經常發脾氣,而將過錯歸於自己。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要想孩子日後自信健康,就需要給他足夠的鼓勵和肯定,讓他長大後,不輕易否定自己。雖然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但我們有權決定,自己的孩子,有一對什麼樣的父母。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的言傳身教裡,就藏著孩子的未來。願我們在治癒自己的同時,也給孩子內心留下家的溫暖如春,陪伴他們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