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1究竟是一款怎麼樣的戰機?《國家利益》的評價令人無法接受

在我國空軍序列當中,說起殲-11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它是一款獲得俄羅斯蘇-27SK授權生產的戰鬥機,由瀋陽飛機公司建立生產線,俄羅斯供應主要零件與系統後建立生產與組裝等。在早期可以說它就是蘇-27SK的國產版,但到了後期,我國在其基礎上進行獨立研製,衍生了殲-11B和殲-11BS等更新的型號。除此之外,還跨型號聯合蘇-33原型機(T-10K-3試驗機)研製了殲-15艦載機和最新的殲-16戰鬥機。

殲-11究竟是一款怎麼樣的戰機?《國家利益》的評價令人無法接受

殲11戰鬥機


可以說,殲-11戰鬥機的出現,加速了我國空軍現代化發展的進程。它更是我國生產的並實現最早服役的第一款三代戰鬥機,同殲-10戰鬥機同年首飛,但服役時間更早。1996年12月得到俄羅斯的授權生產和部分技術轉讓後,我國開始在俄羅斯的幫助下建設生產線,並於1998年9月1日將國產的蘇-27SK(殲-11)戰鬥機實現首飛,同年裝備部隊使用,而殲-10戰鬥機2004年中國空軍才開始換裝。

殲-11究竟是一款怎麼樣的戰機?《國家利益》的評價令人無法接受

殲11戰鬥機


根據當時的授權生產合同,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屬下的瀋陽飛機制造公司需要在15年時間內製造200架蘇-27戰鬥機。雖說國產化,但其核心技術依舊由俄羅斯掌握和提供,如發動機、雷達及電子設備、機載武器等全部由俄羅斯提供。不過不可否認的是,蘇-27的到來,對我國空軍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在蘇-27引進之前,我國空軍的總體水平落後西方國家至少25年,歐美等發達國家已經大量裝備F-16和F-15,蘇聯/俄羅斯已經裝備蘇-27、米格-25和米格-29等三代機。而我國還在研究如何使用殲-8II和殲-7G來對抗三代機,甚至對抗美國的隱身戰機。

殲-11究竟是一款怎麼樣的戰機?《國家利益》的評價令人無法接受

編隊飛行的殲11戰鬥機


所以,蘇-27的到來和國產化,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空軍落後的局面,讓中國空軍在全軍發展戰略中的地位變化產生了巨大的,成為中國空軍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打開了我國三代機的大門,推動了中國空軍的現代化發展。使得我國空軍的發展,再次追上了世界的步伐,結束了長期落後和被封鎖的局面。如今其家族系列戰機,在中國空軍中依舊發揮著主導的作用,如殲-11、殲-15、殲-16、蘇-30MKK和蘇-35等,“側衛”家族在東方的中國演繹一段不朽的傳奇,擔負起保衛國家安全的重任。

那麼蘇-27國產化殲-11戰鬥機,在西方國家人的眼中究竟是一款怎麼樣的戰鬥機呢?

4月16日,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援引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撰稿人拉森評論的報道稱,他認為“中國製造的殲-11戰鬥機,儘管看起來像蘇-27,但在性能上卻不及俄羅斯的戰鬥機。”

殲-11究竟是一款怎麼樣的戰機?《國家利益》的評價令人無法接受

蘇-27戰鬥機


他表示,殲-11的生產中國採購蘇-27戰鬥機以後。之後,中俄簽署了在華生產的協議。但2003年開始,中國航空工業開始獨立生產殲-11。

拉森指出,如果說殲-11的機體完全複製了蘇-27,那麼航空電子設備和發動機就必須獨立研發了。早期的殲-11發動機根本不行,因此中國設計師需要花大力氣來完善這些設備。

除此之外,他還表示“雖然殲-11的設計完成了,但因為發動力和電子設備的限制,使得性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畢竟它採用的還是上世紀70年代末的技術。”

殲-11究竟是一款怎麼樣的戰機?《國家利益》的評價令人無法接受

從評論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位撰稿人認為,殲-11在綜合性能上要落後於蘇-27,因為我國在核心發動機和航空電子設備還處於上世紀70年代的水平,導致殲-11雖然像蘇-27,但性能上卻遠不及蘇-27。

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並不這樣認為!

在文中的第三段我們已經提到,根據協議授權生產的200架殲-11中。在發動機、雷達及電子設備、機載武器等全部由俄羅斯提供。所以,在早期的殲-11戰鬥機中,完完全全就是蘇-27的國產版本,技術上基本保持一致。

殲-11究竟是一款怎麼樣的戰機?《國家利益》的評價令人無法接受

發動機採用的是俄羅斯的AL-31F渦扇發動機,雷達使用俄羅斯產帶扭轉板的倒置卡塞格倫天線的機械掃描PD雷達,武器上使用了俄製R-73和R-27系列等空空導彈。除了生產工藝上有一定區別以外,可以說殲-11的武器、雷達和電子系統等基本和蘇-27SK保持一致。所以,國產版的殲-11並不存在使用上世紀70年代末技術的情況。

殲-11究竟是一款怎麼樣的戰機?《國家利益》的評價令人無法接受

殲11B三視圖


殲-11衍生型號殲-11B更不用說,它使用了更加先進的武器系統、雷達系統和武器系統,技術上更加先進。它是完全國產化的版本,並非俄羅斯授權生產版本,發動機、雷達、武器系統和電子系統等全部國產化。

殲-11B使用了國產的渦扇-10系列發動機,推力基本達到了AL-31F的水平。雷達上使用了國產平板縫隙陣天線的機掃PD雷達(新出廠的已經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採用大規模數字集成電路,以及全數字信號處理技術。並有數字化的彩色LED雷達顯示系統,以及數字化LED顯示系統的座艙界面(殲-11/su -27SK為陰極管單色顯示終端),技術上更加先進,探測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殲-11究竟是一款怎麼樣的戰機?《國家利益》的評價令人無法接受

換裝渦扇-10發動機的殲-11B


武器裝備上,殲-11B使用了PL-12和PL-8等國產的空空導彈,同時兼容掛載PL-10等新型導彈。

機載紅外搜索跟蹤系統(IRST)也使用了國產版本型號,採用先進的中畫幅傳感器,固態激光測距,全數字化系統設備,探測距離更遠(探測距離40公里左右),技術上更為先進。而蘇-27SK/殲-11使用的為俄製機載紅外搜索跟蹤系統,技術上採用等效於中畫幅的CCD傳感器,大功率真空激光管,全數字化設備,探測距離10-20公里。

殲-11究竟是一款怎麼樣的戰機?《國家利益》的評價令人無法接受

殲11B的機載紅外搜索跟蹤系統(IRST)


所以,殲-11B在技術上要比殲-11/蘇-27SK更加先進,畢竟服役時間更短,採用的新技術。與此同時,還衍生了殲-11BS雙座版,用於替換老舊的蘇-27UBK教練版本。為此,我們認為可以將殲-11B看作是蘇系戰機“超級側衛”家族內的一個獨特分支,而非像外界評論落後的國產版本或者簡單的仿製版。它是我國空軍發展邁出重要的一步,同時也結束了對外界完完全全依賴的情況。

殲-11究竟是一款怎麼樣的戰機?《國家利益》的評價令人無法接受

至於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撰稿人拉森的評論,我們認為他對殲-11系列戰機不夠了解,沒有進行深入研究,評論太過片面,對我國空軍裝備的發展沒有基本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