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這枚不起眼的小錢幣,歷史文化價值百萬

看到標題,您不會以為自己手中的古錢幣價值百萬吧?


醒醒吧,絕大多數的古錢幣都難上百萬。不過呢。錢幣的價值不在大小,而在於它厚重的歷史文化價值上。我們今天來盤點盤點這枚非常罕見的古錢幣。

“京”背“行”實首布成交價: RMB 1,150,000。

看看這枚不起眼的小錢幣,歷史文化價值百萬

這枚布幣為何能成交百萬暱?這得源於它厚重的歷史文化。
布幣起源於農具"錢"。最早的原始布幣與農具錢十分相似,形體較大,上部厚,刃部薄;上端有銎,中空;銎延伸到錢身中上部,背部有加強承受力的隆起的脊。布幣鑄行的年代,一般都認為起始於春秋而盛行於戰國。但陝西臨潼零口街等出土的多件西周"青銅鏟"(原始布幣),與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商代青銅鏟後,也有研究者認為布幣最早出現於西周。

看看這枚不起眼的小錢幣,歷史文化價值百萬

“京”背“行”實首布(通長:70.7mm)目前見於以下材料:
鄭家相曾著錄一枚所謂“京”字“平首平肩橋足布”,雲“此布近見三四品,製作整齊,文字嚴謹”。面部中間一“京”字,左右各有一垂直豎線;背面三豎線,中間豎線靠左有字,鄭以為“行”字,“取行用之義”。並引用江慎修曰:“隱元年之京,在滎陽,為鄭邑,此京邑,近前城,在伊水之南,洛陽之西南也”(全按:江永《春秋地理考實》)。鄭又進一步認為“京屬王畿之地,其首先改鑄平首布亦宜也”。重量不詳。據拓片,通高62、足距38、肩距33、首長17、首寬13mm。

看看這枚不起眼的小錢幣,歷史文化價值百萬

劉飛燕《華夏古泉價格圖錄》收錄一枚“京”字實首平肩弧足布,採自《昭和泉譜》,雲“錢體厚度一致,呈片狀”。2011年5月見到類似上列的“京”字布兩枚,一枚稍大,一枚稍小,生坑綠鏽。片狀,厚薄比較一致。2012年5月,又見到類似的“京”字布一枚。此布較大,通高73、首長19、首寬11、肩距36、足距43mm,重13.8g。

看看這枚不起眼的小錢幣,歷史文化價值百萬

以上這類布,形體大致類同,特點比較突出。即首部較短,身部較長,布首上下寬度大體一致,弧足較深,通體較薄,肩部較平。面為二豎線,“京”字居中(目前只發現“京”字一種),背為三豎線。只是大小輕重有所區別。

看看這枚不起眼的小錢幣,歷史文化價值百萬

目前我們認為“京”字布可能就是鄭國的貨幣。其理由是,忻布的形制與三晉地區的平肩方是布相一玖首部穿孔也與趙國晚期三孔布的特徵相符;其文字風格接近於三晉的青銅器忻羌鍾等的銘文。而且從《韓非子·外儲說》所述"買櫝還珠"等故事來看,鄭國商人與楚地之間有密切的貿易往來。

看看這枚不起眼的小錢幣,歷史文化價值百萬

貨幣是歷史的產物,它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出現的。中國貨幣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諸多的“之最”和第一,彰顯出中國貨幣文化之精髓。收藏古錢幣,我們不僅要了解它的經濟價值,對其歷史文化背景也應有所瞭解才是。
這枚價值上百萬的古錢幣,我們普通錢幣收藏者能有嗎?故而物以稀為貴,這枚古錢幣,它就價值百萬。

(綜合自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告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