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最黑暗時期十字軍東征

11世紀末至13世紀末,西歐教俗封建主和大商人在羅馬天主教會的發動下,打著從“異教徒”手中奪回“聖地”耶路撒冷的旗號,對東部地中海沿岸各國進行了持續近200年的侵略性東征。因遠征參加者的衣服上縫有用紅布製成的十字,故稱“十字軍東征”。

中世紀時期,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起初,莊園裡的手工業者接受訂貨,產品主要是供封建主消費;用的原料是封建主的,手工業者的身份也還是農奴。後來手工業者逐步外出,經封建主同意可以到其他封建主莊園裡工作,回來後向封建主繳納一定數量的錢。再後來,手工業者選擇一個產品容易賣出的地方,如在城堡修道院附近、橋樑、渡口等地定居下來。這些地方逐漸形成了城市。城市的興起說明商品貨幣關係有了進一步發展。這種發展,引起西歐社會各階級地位的變化。

西歐社會本身的矛盾越發尖銳複雜。封建主不斷要求新的領地和財富,而東方的富庶引起他們的貪慾。他們很希望到東方去建立自己統治的國家。而中小封建主因為商品貨幣關係的發展而入不敷出。西歐當時盛行長子繼承製,封建主的遺產要全部傳給長子,其他兄弟成了無地騎士,其生活來源靠搶劫和服軍役,因此他們渴望到東方去掠奪財富和農奴。

歐洲最黑暗時期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

當時,意大利城市如威尼斯、熱那亞、比薩等地的工商業特別發達,這些城市的商人要求在地中海東岸建立商站,以排擠他們的商業勁敵——阿拉伯和東羅馬的商人,使自己的商品在東方暢銷。所以意大利的城市對十字軍東征特別起勁,他們以武器、糧餉、船隻支持十字軍東征。

11世紀中葉,隨著羅馬帝國的分裂,基督教分裂為東西兩部:在西部以羅馬教皇為教會最高統治者的基督教派稱天主教,其教會稱天主教會;而以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部教會自命為“正宗的教會”,故稱正教或東正教,其教會稱東正教會。

十字軍的發起者是教會。教皇把東侵說成是“聖戰”,企圖藉此使東正教會屈從於羅馬教會,並強迫穆斯林改信天主教,從而擴張教會勢力。十字軍也有農民參加。1089~1095年,西歐連續7年發生災荒,疫病四起,常常是整村整村地死亡,迫使農民大批離開土地。他們幻想在東方能找到自由,擺脫封建枷鎖,改善他們的命運,就紛紛參加十字軍。這樣,幾乎歐洲所有的階級和階層的人,不論是封建主、僧侶,還是商人、破產農民,動機雖然不同,但都被遠征東方的慾望所驅使。而11世紀末東方國家的分裂和衰弱狀況也給西歐封建主以可乘之機。巴格達的哈里發政權在塞爾柱土耳其人打擊下滅亡。東羅馬帝國在地中海東岸的領土不斷被塞爾柱土耳其人所蠶食。東羅馬皇帝為抵禦土耳其人向羅馬教皇求救,這正好給了教皇發動東侵的一個藉口。1095年11月18日,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南部的克萊蒙召開宗教大會。人們起誓遠征,他們紛紛在自己衣服上縫製紅十字作為標記。教皇命令各地主教鼓吹十字軍遠征的神聖使命。德意志、法國的貧農首先自發地參加了遠征。他們沒有什麼食物,路上又沒有給養可以補充,幾乎沒有武器,卻帶著成千上萬的婦女、孩子和老人,向著耶路撒冷走去,許多人不是在路上餓死、病死,就是被當地人殺死,或賣為奴隸。僥倖到了君士坦丁堡再轉到小亞細亞的人,在同突厥人的第一次開戰中就被打敗,只有倖存的幾千人逃回到君士坦丁堡。

歐洲最黑暗時期十字軍東征

聖城耶路撒冷

1096年秋天,歐洲各國封建主組成的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開始了。1097年,各支隊伍在君士坦丁堡會合,約有3萬至4萬人。西歐騎土的粗暴無禮,使東羅馬人大為震驚。十字軍一到君士坦丁堡,東羅馬皇帝就迅速地把他們打發到小亞細亞,以免殃及自身。由於通往小亞細亞的路很難走,不時遭到土耳其人騎兵的襲擊,再加上天氣炎熱、缺少食物、疾病滋生,許多人馬倒斃。而這些騎士們,為爭奪每一個被佔領城市的統治權而不斷髮生內訌,倒並不急於去佔領耶路撒冷。一直到1099年1月,十字軍才向耶路撒冷進軍。5個月後,抵達耶路撒冷城下。這時的十字軍由於兩年多的征戰,雖然人數已大大減少,但仍有駐守耶路撒冷軍士的十餘倍,共有步兵1.2萬人,騎兵1300人。守城軍士雖僅有1000人,卻進行了英勇的抗擊,屢次擊敗十字軍強大的攻勢。面對這種情況,十字軍制做了許多木梯,企圖依仗人多強行爬上城頭。攻城這一天,十字軍從四面八方展開了猛烈的攻勢,但一直到下午5時仍未能攻入城池。十字軍決定使用攻城塔攻城,他們用獸皮遮蓋住攻城塔,一步步地移近城牆。守城軍士則機智地向攻城塔潑灑沸油和投擲火炬,使不少十字軍燒死在塔內。但是大量的攻城塔還在繼續不斷地運來攻城。結果,被攻城塔拋擲到城牆上的燃木引起了大火,守城軍士無法抵禦敗下城頭。7月15日,抵抗了近40天的耶路撒冷城陷落。接踵而來的便是大規模的屠殺和搶掠,被殺害者達7萬人,而十字軍中的“很多窮漢遂變成富翁”。

十字軍在被佔領的地方建立了一些小國,建立西歐封建制度進行統治。為維護其統治和鎮壓人民起義,十字軍成立了一些宗教騎士團。騎士團的成員既是騎士又是僧侶,他們向自己的首領起誓,絕對服從首領和信守獨身。戰爭和掠奪是他們的主要目的。騎士團有堅固的城堡,他們用大量掠奪來的珍寶來擴大貿易和放高利貸。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熱那亞,從十字軍東征中奪得的利益最多,如獲得享有免稅貿易權、佔有一些富庶的地方等等。意大利商人把歐洲的呢絨和武器運到東方,又把東方的布匹、地毯、水果、香料等貨物運到歐洲,從中發了大財。

十字軍佔領的國家並不鞏固,穆斯林和當地居民經常襲擊他們,十字軍內部又經常發生衝突,矛盾重重。而這時東方穆斯林各蘇丹國開始團結起來,共同抗擊十字軍。十字軍很快失去了大部分佔領地區。為此西歐組織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8),企圖攻佔大馬士革,但遭到了失敗。

歐洲最黑暗時期十字軍東征

12世紀後半葉,塞爾柱土耳其人以埃及為中心建立起一個強大的穆斯林國家,他們的軍事首領薩拉丁是一個勇敢、機智的統帥,穆斯林十分尊敬他。他向十字軍宣佈“聖戰”,頻頻打擊十字軍。十字軍騎士聽到他的名字就害怕。1187年7月初,薩拉丁派一小部分兵力圍攻太巴列,誘使十字軍主力前來救援。7月3日,十字軍大隊人馬進入傑貝爾居南山區。薩拉丁聞訊大喜,不禁高聲叫道:“這真是天從人意!”原來這裡是一片焦乾的丘陵地帶,無任何水源保證。薩拉丁迅即派出一支輕騎兵去吸引、牽制十字軍前衛部隊,同時讓大軍悄悄地繞過十字軍前衛部隊,對十字軍主力形成一個大包圍圈。入夜,薩拉丁派人在暗中破壞了十字軍的貯水罐的同時又不斷地騷擾十字軍,向他們的營地頻頻放箭,一次次打退企圖衝出包圍圈去附近湖邊取水的十字軍騎士。並在草叢中放火,讓煙火借風勢直衝十字軍營帳,使十字軍一夜困頓不堪。第二天上午,薩拉丁軍隊繼續攻擊,密集的箭雨使十字軍步兵大受損失。十字軍遂調整部署,讓步兵撤到中央,而令騎士向薩拉丁弓箭手衝擊。這樣反而使隊形混亂,所有的部隊都混在一起亂成一團。十字軍騎士儘管不斷進行反衝擊,但都被打退。最後,薩拉丁從四面八方發動總攻,壓縮包圍圈,在四周又築起一道火牆,把十字軍死死地圍在哈丁高地上。走投無路的十字軍,為免於一死都紛紛投降了。哈丁高地一戰,俘虜了包括耶路撒冷國王在內的許多十字軍高級將領,上百名騎士和成千名步兵陣亡。此戰之後3個月內,薩拉丁軍隊接連攻克阿卡、託倫、貝魯特、西頓、凱撒里亞、雅法和阿什凱隆等沿海城市。9月下旬,薩拉丁兵臨耶路撒冷城下。10月2日,耶路撒冷乞降,被十字軍佔領達幾十年之久的耶路撒冷重又回到穆斯林手中。

歐洲最黑暗時期十字軍東征

薩拉丁

薩拉丁佔領耶路撒冷的消息傳到西歐,使西歐各國的封建主大為震驚,教皇烏爾班三世驚恐而死。於是西歐又慌忙組織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1189~1192)。這次遠征軍聲勢浩大,由德皇紅鬍子腓特烈一世、英王獅心理查、法王腓力二世親自率領。但出師不久,德皇還未到達巴勒斯坦,就在小亞細亞一條河中淹死,他所率領的德國十字軍也大半折回。理查和腓力常起衝突,戰略又不一致,因此進攻耶路撒冷的計劃並未實現。十字軍運動最高峰的第三次東征也沒取得多大成果。

1202~1204年,教皇英諾森三世組織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這次東征最能說明十字軍的侵略性質。它不是去從穆斯林手中奪取耶路撒冷,而是去攻打和他們同樣信奉基督教的東羅馬帝國。1204年,十字軍攻佔了君士坦丁堡,使這座名城慘遭破壞,許許多多的古代藝術珍品被毀,甚至把古代銅像都拿來熔化改鑄貨幣。據史書記載,每個十字軍人“所分得的財物太多了,簡直無法計算,其中有黃金、白銀、寶石、金銀器皿、絲綢衣服、貴重毛皮,凡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都有”。佔領君士坦丁堡後,他們不想再向東方遠征,而是瓜分東羅馬帝國的領地,建立了一個拉丁帝國(1204~1261)。直到1261年,希臘人才奪回了君士坦丁堡,但君士坦丁堡再也不能從十字軍的浩劫中恢復過來。

歐洲最黑暗時期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遠征的前景越來越壞,已沒有任何希望重新奪佔耶路撒冷。於是,羅馬教會散佈一種奇談怪論,說成年人“有罪”不能奪回聖地,只有純潔的兒童可以參加遠征。1212年,為數約3萬名,年齡都在12歲以下的兒童,分乘7艘商船從馬賽進發。船行到撒丁島附近時,遭到風暴襲擊,兩艘船沉入海底。其餘商船上的孩子的命運也極為悲慘,船主把他們運到埃及後,全部賣為奴隸。從德意志出發的2萬名兒童的結局同樣很悽慘。當這批孩子南下意大利時,當地政府命他們回家,這些兒童幾乎在回程中全部死掉。

後來教皇和西歐封建主又組織了幾次十字軍。1270年是最後一次(第八次),是法國國王“聖者”路易九世組織的。這次也以失敗而告終,路易九世染疾身亡。1291年,十字軍在東方的最後一個據點——阿卡城,在埃及軍隊43天的圍攻下丟失了。至此,十字軍東征以全面失敗而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