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7歲了,能和他討論哪些哲學問題呢?

侃了個籃球


人生教育有四個階段:一、0–3歲,幼兒養性。二、4—12歲,童蒙養正。三、13–18歲,少年養志。四、成年養德。孩子七歲了,屬於童蒙養正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應該培養孩子的品德,養成一些好的習慣。可以跟孩子討論一些基本的善惡是非標準,哪些行為可以做,哪些是不能做的。教導學習尊重他人,培養孩子的愛心。讓孩子懂得一些規矩和基本的禮貌。開始讓孩子學會承擔一些責任。可以嘗試教孩子換位思考,比如跟別人互換角色學習站在他人的角度來看問題。同時引導孩子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引發他的思考等等。當然有一個前提是一定要在故事或生活情景中討論交流,這樣比較形象,孩子也容易理解。


劉友剛典亮人生


不知道家長希望與孩子討論哲學問題有什麼想法?是希望7歲的孩子思想變深刻?

這裡有個猜想,是不是題主把哲學問題想的太複雜了呢?

哲學家提出的深刻問題實際上就是我們的孩子經常向大人提出的問題。哲學家提出的問題不會超越我們一般人的生活經驗。

哲學問題有很多,包括有或存在的問題,什麼是自我?什麼是意識?有絕對的自由嗎?我們天生是自私的嗎?善與惡有什麼區別?我們說到不可剝奪的權利時,這些權利是不受限制的嗎?

但是看了哲學家回答的哲學問題,大多數人會直呼看不懂。

這是因為,除了缺乏生活經驗,我們現在很多人是沒有文化根基的。作為中國人,我們傳統文化斷了層,三觀失去了基準,在沒有基準的情況下,看西方哲學自然看不懂。

所以,與其跟孩子討論家長都理解不了的哲學問題,還不如要麼給孩子全盤西化,完全以西方文化為基準,長大之後孩子讀哲學書理解起來相對容易;要麼從啟蒙讀物開始,讀《論語》之類的中國古代經典著作,把傳統思想重拾起來,形成中華文化基準,未來理解西方哲學也會容易。

否則,中西方文化打架,孩子的三觀混亂,就理解不了哲學問題。





文化新思維


當然。

比如討論一下:

1+1為啥等於2?

光是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