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 唐叔虞

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有个悬瓮山,山下的晋 祠,是为纪念周武王的儿子姬虞而建,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晋祠      唐叔虞

周朝时,为了确保国家的稳定安宁,天子定下一个规矩,把一些前代圣王的后代、王室宗亲和功臣们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帮助天子治理天下。于 是,姬虞(生卒年不详)被哥哥周成王分封到唐国, 位于今天的山西境内。中国古代兄弟长幼排序,依次为伯、仲、叔、季,姬虞是老三,封地在唐,故人们 称他唐叔虞。

晋祠      唐叔虞

当时唐国的四周有不少部族,经常因为利益发生争斗,局势比较动荡,天子此时派了自己的亲弟弟去 治理,应是满怀希冀和期望的。天子在国都举行了盛大的册封庆典,赠给姬虞许多名贵的器物,并向天下人宣布,尊贵的王弟从此以后就是唐国的君主。

晋祠      唐叔虞

叔虞到达唐国后,先是进行了一番调查研究,他发现,这里居住的人口非常复杂,有华夏族的百姓, 还有不少戎狄人。两种人生活方式不同,如果用一种文化去影响他们,一种规矩去制约他们,可能会引起较大的反弹。

晋祠      唐叔虞

既然唐地居民复杂,那就不要用一种僵化的制度去约束他们,可以用夏政去教导夏民,用戎法去治理 戎人,这样既不背离夏人的传统体制、生活习俗,又尊重了戎狄的生产、分配方式,那么不管是夏人还是戎,都能得到满足,民心自然归附,局势也会稳定。 同时,他兴办水利,发展农牧生产,人民生活富足, 安居乐业,周围的戎狄部落先后归附。唐叔虞在位二十多年,唐国的疆土不断扩大。

晋祠      唐叔虞

唐叔虞这种宽容、灵活的政治方针,对日后的晋 国,乃至后来三分晋国的韩、赵、魏三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都有深远的影响,并形成了独特的三晋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宽容博大。也正因为此,几百年后,晋国才能争霸春秋,以当初仅仅方圆百里的小小唐国,成为地跨黄河南北的泱泱大国;也正因为此,北方各民族才能相互渗透、交流、学习、吸收,取长补短、相辅相成,逐步融合成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晋祠      唐叔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