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後話種姜

說起姜來大家都不陌生,‘是人們食物的調味品,雖然需用的量不大,但幾乎所有人,頓頓飯都離不開姜的味道。在過去姜還有另一種用途,就是普通的感冒發燒喝幾頓薑湯就能見好,用薑片擦頭皮可再生髮,用薑片擦聊底退熱等。都是農村老人醫用小妙方。

清明前後話種姜

隨著社會的發展,姜不僅僅是調味品,還以多中形式出現在各類食品,食材中,另外在人體各種疾病中也有很好的功用,姜的需求量大大的增加。它算是菜中的貴族,精品,所以價格一直比較看好,產量也很高,耐儲存,很多人看到了姜的前景,在很多地區廣泛的種植,收入也很可觀。

現在這個季節正好種植姜的最好時間,大批的姜農們日夜勞作,精心佈置種植的各個步驟。

因為姜在農民的農作物中算是貴族級別,生長過程中有些嬌貴。地膜棚膜覆蓋,夏天怕暴曬架遮陽網,姜苗比較脆而易損壞等。一般都用地膜,整地時按地膜的寬度整好,使用好底肥,弄好溝子。預備好只等種植。

姜苗從儲藏室拿出來需要殺菌消毒後順著壟不近不遠的放置,株距二十公分,行距三十左右。培土覆蓋薄膜,灌溉水等姜的需水量比較大,應該常年保持溼潤。有些姜農再插弓子覆蓋小棚膜等。

清明前後話種姜

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力氣活。

大田種姜的姜農大部分僱人幹。有個網友吐槽過,勞務市場被找去種姜,兩點多點兒就起床,有時候幹到下午六七點鐘,除去中午吃飯的那點時間,幾乎全在地裡拼命地幹,到下午累的走不動,渾身肌肉都疼。

僱主與幹活的是兩種心理,一個想少花錢,另一個想多掙錢。在市場上摸黑談價錢,說好的畝數往往比實際少很多,幹活的就吃大虧了,幹就虧,不幹僱主不願意,就算願意也不會用車再送回來。近點還好說,遠的幾十裡,上百里。有一次虧的太多往回走單路費就花了十九元。生了氣,沒掙到錢,倒賠十九元。市場的活淨這樣的,俗話說巧嘴哄不了拙賣的,饃饃有數客有數,吃虧的永遠是幹活的。人啊!誰都不易,勞務市場的人更不易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