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會連個孩子都比不過?答案就在這!

你為什麼會連個孩子都比不過?答案就在這!

你有沒有發現,在社會生活中,對一些很簡單的問題你總會答錯,當知道問題的答案後,你才恍然大悟地說道:哦!原來是這樣。問題其實如此簡單。其實這些問題並不是別人有意難為你的謎語,而僅僅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你的思維被固定住了。不信,就看看下面兩道有意思的小問題。

一位公安局長在路邊同一位老人聊天,這時跑過來一個小孩,急匆匆地對公安局長說:“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來了!”老人問:“這孩子是你什麼人?”公安局長說:“是我兒子。”

你知道這兩個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長說什麼關係嗎?

曾對100個人測試過這個問題,但是100人中只有兩個人答對了,並且這兩個人都是孩子:“局長是個女的,吵架的一個是局長的丈夫,就是孩子的爸爸;另一個是局長的爸爸,就是孩子的外公。”

你為什麼會連個孩子都比不過?答案就在這!


為什麼成年人對如此簡單的問題回答不正確,而孩子卻很快就答對了呢?因為按照成人的慣性思維經驗,公安局長應該是男的,從男局長這條線索去推想,無法找到正確答案;而孩子沒有成人那麼多的經驗,也就沒有思維定式的定型化,因而很快能找到正確答案。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這樣的一個思維遊戲:如果有人問你:“什麼老鼠兩條腿走路?”你或許有些茫然。別人稍加提醒:“想想動畫片中的……”你不難找到答案:“米老鼠!“那麼什麼鴨子兩條腿走路?”你可能脫口而出:“唐老鴨!”可是,兩秒鐘以後,你又會後悔:難道還有什麼鴨子不是兩條腿走路?!

為什麼會這樣?簡直就是惡作劇嘛。做完上面的遊戲你肯定會有這樣的抱怨。其實沒什麼可抱怨的,因為並不是某個人在和你開玩笑,完全是思維定式在發生作用。

看完這兩個問題,你是否覺得自己身上也有這種“思維定式”呢?因為人在成長過程中,不自覺地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天長日久,耳濡目染,存在於世俗中的成規就會像一層密不透風的“繭”,緊緊束縛著成人的思維

你為什麼會連個孩子都比不過?答案就在這!

要學會轉換角度去思考問題。兒時學習的司馬光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司馬光小時候和小朋友們一同在花園裡捉迷藏,可是,有一個小朋友卻不小心掉到大水缸裡了。小朋友嚇壞了,有的哭,有的喊,有的跑,只有司馬光不慌不忙地舉起一塊石頭向大缸砸去。缸被砸了個大洞,水流了出來,小朋友得救了。司馬光沒有采取費勁的直接把人從缸中拉出來的救人方法,而是採取了更簡單的,見效更快的把水放出去的方法,他就是靠打破思維定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由於思維定式,使人們無法看清自己腳下並不清晰的前程,只要走出了思維定式,我們就能有機會看到許多別樣的人生風景,甚至還可以創造出人生奇蹟。因此,換個位置,換個角度,換個思路想問題,我們才會達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境界。

每天分享一篇好文,我是愛讀書的“兔子舅舅”,關注我,每天學習進步一點點,學習和閱讀會讓你更加的有氣質,腹有詩書氣自華。謝謝閱讀,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