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会连个孩子都比不过?答案就在这!

你为什么会连个孩子都比不过?答案就在这!

你有没有发现,在社会生活中,对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你总会答错,当知道问题的答案后,你才恍然大悟地说道:哦!原来是这样。问题其实如此简单。其实这些问题并不是别人有意难为你的谜语,而仅仅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你的思维被固定住了。不信,就看看下面两道有意思的小问题。

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聊天,这时跑过来一个小孩,急匆匆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

你知道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说什么关系吗?

曾对100个人测试过这个问题,但是100人中只有两个人答对了,并且这两个人都是孩子:“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局长的丈夫,就是孩子的爸爸;另一个是局长的爸爸,就是孩子的外公。”

你为什么会连个孩子都比不过?答案就在这!


为什么成年人对如此简单的问题回答不正确,而孩子却很快就答对了呢?因为按照成人的惯性思维经验,公安局长应该是男的,从男局长这条线索去推想,无法找到正确答案;而孩子没有成人那么多的经验,也就没有思维定式的定型化,因而很快能找到正确答案。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一个思维游戏:如果有人问你:“什么老鼠两条腿走路?”你或许有些茫然。别人稍加提醒:“想想动画片中的……”你不难找到答案:“米老鼠!“那么什么鸭子两条腿走路?”你可能脱口而出:“唐老鸭!”可是,两秒钟以后,你又会后悔:难道还有什么鸭子不是两条腿走路?!

为什么会这样?简直就是恶作剧嘛。做完上面的游戏你肯定会有这样的抱怨。其实没什么可抱怨的,因为并不是某个人在和你开玩笑,完全是思维定式在发生作用。

看完这两个问题,你是否觉得自己身上也有这种“思维定式”呢?因为人在成长过程中,不自觉地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天长日久,耳濡目染,存在于世俗中的成规就会像一层密不透风的“茧”,紧紧束缚着成人的思维

你为什么会连个孩子都比不过?答案就在这!

要学会转换角度去思考问题。儿时学习的司马光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司马光小时候和小朋友们一同在花园里捉迷藏,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却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小朋友吓坏了,有的哭,有的喊,有的跑,只有司马光不慌不忙地举起一块石头向大缸砸去。缸被砸了个大洞,水流了出来,小朋友得救了。司马光没有采取费劲的直接把人从缸中拉出来的救人方法,而是采取了更简单的,见效更快的把水放出去的方法,他就是靠打破思维定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由于思维定式,使人们无法看清自己脚下并不清晰的前程,只要走出了思维定式,我们就能有机会看到许多别样的人生风景,甚至还可以创造出人生奇迹。因此,换个位置,换个角度,换个思路想问题,我们才会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境界。

每天分享一篇好文,我是爱读书的“兔子舅舅”,关注我,每天学习进步一点点,学习和阅读会让你更加的有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谢谢阅读,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