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華基金王宗合:價值股折價造就黃金買點

強勁的全球刺激政策,一方面正在挽救全球經濟於水火之中,另一方面也帶來了一個不容忽視的次生性問題——貨幣貶值持續加速。未來最不值錢的東西或許就是現金,而放眼全球,比現金更優質的資產則少之又少。

基礎資產背後往往會有槓桿資產。民眾、企業的現金流斷裂會帶來債務危機、流動性擠兌,進而導致美元流動性枯竭;在美元升值的背景下導致其他國家貨幣貶值,使外債很高的國家出現外債違約。如果政策調控不到位,疫情帶來的短期影響就可能演化成債務危機和流動性危機,進而演化成長期通縮,以至於金融危機可能演變成經濟危機。

為什麼這種演化在中國並沒有出現呢?雖然各國的貨幣寬鬆政策和低利率環境不斷推升了各種資產的槓桿,使得整個金融體系非常脆弱。但是國內槓桿率相對較低,相比歐美股市,A股、港股市場調整幅度相對較小。目前,我國並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失業潮、企業倒閉潮,企業、民眾復工元素等正循環依然存在,相當於經濟按下了短期暫停鍵,只要暫停結束,經濟就會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正常循環之中。

回顧美國過去20年,牛股只產生在特別重要的兩個領域:一是2C端,很多企業不僅僅是面向3億美國人,而是覆蓋全球市場,因而衍生出大量牛股;二是創新端,例如科技、創新藥、新材料等。假設一個公司,它既做2C的服務和產品,又包含了創新,這種公司在美國過去20年的市場中表現會極為突出,會成為牛股中的牛股。

那麼這兩個領域為什麼能產生牛股?背後核心的因子有兩類:第一,優秀公司的價值來源於成長,無論是蘋果或谷歌等,它們的價值都是成長出來的。第二是壁壘,在創新和2C端服務的基礎上,容易讓企業形成一個長期無法被超越的經營壁壘,同時帶有很大的成長性。

相較於美國市場,中國市場牛股的誕生邏輯多了一條,共三方面:第一,2C端的產品和服務。比如白酒、家電等行業價值龍頭企業,有14億人的消費能力背書,從誕生起就具有牛股基因,互聯網端等頭部企業也是如此,2C端的產品和服務衍生不斷。第二,創新。目前中國的原創創新還有很大上升空間,我們還處在學習曲線的中早期,比如創新藥等。在14億人口的巨大內需支持下,仿製藥能夠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價值空間,這也使得創新藥在國內的發展相對緩慢。第三,2B端。不同於美國的是,中國在2B端的發展空間仍然很大。能夠以最低的成本、最好的服務、最優的性價比為很大一批企業提供2B端的商品和服務,這類企業成為牛股的概率會相當高。

美國科技股最近10年一直都引領美股走牛,美國有很多優秀的創新企業,但是這些企業近年來確實進入了增長瓶頸。對比中美,筆者更看好中國市場。

筆者認為,所有價值股的折價,都是千載難逢的黃金買點。在基本面不出現變化的情況下,某個經過深度研究具有投資價值的公司股價下跌10%,會是非常好的入場機會;如果跌幅達30%,或是10年不遇的好機會;跌幅超過50%,將是百年不遇的好機會。因為從長期來看,價值股隨著其自由現金流、業績的成長,股價必然會創新高。所以市場的短期情緒很多時候帶來的是機會。只有堅持價值投資,我們才能在市場情緒比較低迷的時候找到更好的投資機會和投資時點。

目前,對於一些價值成長的龍頭企業,一個季度甚至半年度業績會受到影響,但長期的成長動力不會改變。而企業的價值正是長期利潤和自由現金流的折現,所以這種突發因素導致的下跌,對於真正的價值成長型投資而言,是千載難逢的買入機會。

從市場整體估值水平來看,目前大概處於歷史20%的分位,也就是處於歷史低位附近。筆者較為關注的首先是消費領域,其次是醫藥創新、醫療服務,上述領域均有望衍生出投資機會。

但值得警惕的是,機會中同樣蘊含風險,投資者面臨分辨真正“價值股”的考驗。有些企業沒有真正強大的核心競爭力,階段性的市場估值相對較高,疫情帶來的供應量、需求的短期影響,可能會演變成長期擾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