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才弄明白大家的工资里不止有劳动所得,还有这些

《精英律师》近来热播,剧中有一幕:麦飞给客户任晓年送判决书并告诉他不要上诉,两人发生了争执。廖佳敏知道后,让麦飞去给任晓年道歉,并有几句经典的台词:“

你挣的钱,里面有一部分就是受气受委屈的”,“客户不是你亲爹亲妈,给了你那么多钱,让你听人家两句,怎么了,你顶嘴,人家再说你两句,又怎么了”。

到今天才弄明白大家的工资里不止有劳动所得,还有这些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几句话挺有意思,现在收入的多元化和巨大差距已是不争的事实,也不是一句按劳分配就能解释清楚的。那么,我们了解自己的收入中包括哪几“部分”吗?或者说,我们是通过“出售”什么换来收入的?为什么有人挣的挺多,但干的却不开心?有人挣得不多,但挺满足?看看下面这几组词能不能回答这些问题。

1、风险和稳定

近几年,网上出现了一些所谓“公务员辞职潮”、“又一次下海潮”的文章,大概意思是说体制内单位越来越严格,工作压力也不小,要经常加班,并且待遇还不高,所以不少人辞职。另一方面,报道公司大量裁员,中年人被裁后无法承受巨大压力的文章也不少。这种文章难免以点概面、以偏概全,但确实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收入方式:风险和稳定。

到今天才弄明白大家的工资里不止有劳动所得,还有这些

图片来自于网络

在市场大潮中冲锋的公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风险,发给你的待遇,特别是股权这类,就是对你一起承担这些风险的激励。你可以说,没关系,这家公司不行了,我去另一家。但一辈子不可能老这样跳来跳去,那也是一种风险。你还可以说,我去创业,那要面对的风险更大。

而在体制内单位,并不需要为这些后顾之忧担心,各方面都有基本的保障,这种心理上踏实的“收入”对某些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资历和能力

现在经常有人诟病事业单位和学校的职称评定制度,说不能论资排辈,要按能力来评,让有能力的人有更多机会。我认为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到今天才弄明白大家的工资里不止有劳动所得,还有这些

图片来自于网络

有些能力就是要通过时间的积淀才能反映出来,比如科研能力,没有几年的成果沉淀,怎么表明一个人的能力比另一个人强。而工作时间长的人,自然积累的相对多一些,这并不是论资排辈。你可以说修改评审规则,不要再完全以论文,而是以成果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导向。

但有些能力,确实很难放在这种体系中去评价,比如网络安全行业中白帽子挖安全漏洞的能力,李诞这种脱口秀演员创作和表演段子的能力,这些都没法放在职称体系中去评定。

所以,像学校里的教授、研究员,医院的医生,他们的收入依据主要就是职业资历。而一些新兴行业和领域中的特殊人才,则是靠特殊能力来获得收入,除了上面的两个例子,还有电竞、自媒体直播等。

3、智商和情商

智商是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能力高低的标准。而在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提出的情商模型5大要素包括: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处理相互关系。所以我简单归纳就是:智商和情商分别是一个人解决事的问题和解决人(包括自己)的问题的能力

到今天才弄明白大家的工资里不止有劳动所得,还有这些

图片来自于网络

从这一点,我们很自然的想到公司中的两类岗位,研发和销售。研发人员每天琢磨的是产品,设计出比对手更好的方案,用最有效的方法实现,这是他们的工作。所以他们是靠“智商”吃饭的。销售要搞定的是客户,说服客户购买自己的产品,他们更多的是要和人打交道。经常听说有销售为了见客户一面,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客户开会地点,然后在会议室外等好几个小时的事情。没有高“情商”的支撑,这行恐怕不太好做。

4、甲方和乙方

文章开头《精英律师》里的例子反映的就是甲方和乙方的不同角度。我刚从体制内单位到公司的时候,总经理也给我打过类似的预防针,他提到:姿态和心理方面肯定会存在者不小的差别

。好在我到公司后和甲方单位人员关系都还不错。

到今天才弄明白大家的工资里不止有劳动所得,还有这些

图片来自于网络

廖佳敏是从钱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要受客户的气,我非常同意她的观点,乙方挣的钱不仅包括从甲方那里受的委屈,还包括甲方不满意,自己从领导那里受的委屈。除了钱的因素之外,不良口碑和恶性广告效应也是乙方担心甲方不满意的原因。

5、资金和劳动

这部分讨论的是通过钱生钱的方式,还是出卖劳动力的方式赚钱。财商启蒙书《富爸爸穷爸爸》整本书讲的都是这方面的内容。可能大部分中国家庭这两种收入方式都有,但两种方式占的比例会有很大的不同。具备一定的理财知识是必要的,但完全靠投资赚钱,恐怕只有少数投资人才能做到。这里就不再详细讨论了。

到今天才弄明白大家的工资里不止有劳动所得,还有这些

图片来自于网络

看了以上的内容,是不是心里平衡了?您的收入是否还包括其他的部分?欢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