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脫貧攻堅|會東縣鬆坪鎮火頭村的華麗“變身”

自來水通了,村民再也不愁沒水喝;道路重建硬化,出行方便多了;電網全面改造,家用電器更加普及;開展就業技能培訓,讓村民掌握一技之長;加強黨建引領,班子戰鬥力更加強勁有力。隨著脫貧攻堅步伐的跨越邁進,會東縣松坪鎮火頭村,這個曾經的省級貧困村、縣級軟弱渙散村實現了華麗“變身”,62戶238人如期實現脫貧,村民的生活水平日漸提高,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決勝脫貧攻堅|會東縣松坪鎮火頭村的華麗“變身”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通了自來水之後,再也不用擔心乾旱季節沒有水用,而且衛生有保證。”在村民吳顯貴家裡,他一邊帶著大家觀看自家新建的樓房,一邊告訴記者,以前村民都是自己到附近山裡找水源,水量、水質都沒保障,如今這些煩惱沒有了。

據火頭村第一書記秦國洪介紹,由於火頭村地處高寒山區,冰凍時間較長,由於之前管道填埋太淺,部分管道受損嚴重,群眾經常陷入“沒水喝、取水難”的困境,建設安全飲水工程迫在眉睫。他隨即向林業部門爭取了205畝退耕還林實施項目,在為火頭村二社群眾增加資金補助的同時,把原來被破壞的植被修復起來,為今後讓山體涵養水分有了保障。2018年飲水工程開工,通過“一事一議”由村兩委組織管材、鋼筋、水泥、砂石,群眾投工投勞開挖飲用水池和漿砌及鋪設管道溝渠的開挖和回填,解決全村五個社主管道14公里,修建飲用水池11口340m³,全村248戶分戶管已基本解決,村民的飲水安全問題得到有效改善。

火頭村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堅持從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入手,全面實施電力改造,改造電路18.7公里,智能電錶安裝入戶,在解決群眾用電安全的同時,節省了用電開支。在如今的火頭村,隨處可見一棵棵排列整齊的電線杆、一條條錯落有致的輸電線路,木杆子、“蜘蛛網”已徹底成為了歷史。

要致富,先修路,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在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火頭村新改建、硬化公路及機耕道13公里,切實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告別了過去人背馬駝。

決勝脫貧攻堅|會東縣松坪鎮火頭村的華麗“變身”

決勝脫貧攻堅|會東縣松坪鎮火頭村的華麗“變身”

加強就業技能培訓,著力拓寬增收致富路子

村民吳顯貴今年40歲,妻子在外承包工程項目建設,當上了“小包工頭”,從前的土房如今變成了二層小洋樓。而這一切變化,源於村上組織的技能培訓。在村幹部的動員下,吳顯貴和妻子參加了技能培訓。通過培訓提高外出務工技能,夫妻二人決定外出務工。他坦言,近年來,自己和妻子在外,從原來的雜工變成了包工頭,每年收入都比較可觀。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之前大多數時間待在家裡,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田”,偶爾打打臨工。

“黨和國家的政策這樣好,自己要更加努力,把日子越過越好。”今年50歲的村民王興輝笑呵呵地說道。他由於年紀偏大,患重病(腎癌),家裡欠了大量外債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因外出務工無路子,結合實際,村兩委大力支持其發展烤煙產業,並由煙點菸技員提供技術指導,年均收入能達到5萬元以上。

據瞭解,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該村把技能扶貧作為工作重點,邀請農業專家到村講解種養殖技術3批次,組織廚師、焊工等技能培訓6批次。組織人員先後到雲南考察冬芒、青花椒種植,結合全村海拔差異和自然條件,大力發展青花椒種植產業,現已種植205畝青花椒苗,構建“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切實解決青花椒銷售難的問題。力爭年內建成年出欄1000頭的生豬代養場,併力爭與鐵騎力士合作壯大火頭村集體經濟。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著力提高班子戰鬥力

“今後,我們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兒,就是強班子帶隊伍。”秦國洪說,幹部老齡化、留不住年輕人才是農村基層黨組織普遍存在的一個重點難題,他打算將熱心公益、大專以上學歷的年輕人,培養成村班子後備隊伍,進一步提高村黨支部的戰鬥力,帶好班子、抓好制度,凝聚合力、激發活力,為村裡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

決勝脫貧攻堅|會東縣松坪鎮火頭村的華麗“變身”

近年來,火頭村著力在建強基層組織、推動精準扶貧、為民辦事服務、發展集體經濟、提升治理水平上下功夫,不斷健全完善管理制度,規範開好“三會一課”,制定村級班子議事規則、決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務公開,確立民主決策,加強班子團結。調整村黨支部書記和村文書,更換村民兵連長,發展2名黨員充實到幹部隊伍,吸收一名優秀年輕人員擔任社長。將原三社社長貪汙侵佔群眾惠民資金問題移交鎮紀委立案處理。通過不斷努力,村班子良好新形象日漸形成,整體戰鬥力明顯增強。

“通過近幾年工作開展情況來看,我們發現要讓貧困群眾脫貧,見效最快的是外出務工和種植烤煙,一年能賺好幾萬;中期要靠扶貧產業,重點靠壯大支柱產業;而最長遠也是最根本的,是抓好鄉村教育和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秦國洪說,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火頭村將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持續加強政策宣傳和貧困戶感恩教育,讓貧困戶發自內心地熱愛黨和祖國,克服“等靠要”思想,全面激發群眾自身動力,圓滿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實現小康。

(李金月 朱華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