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汽車專利剖析:落後的無人駕駛技術

蘋果汽車專利剖析:落後的無人駕駛技術

​戰無不勝的蘋果也在最近蒸發了5000億元美元的市值。

有人認為蘋果將把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增長點押到即將發佈的iphone9這一入門機型上。

近十年來,自iphone、ipad之後,蘋果公司已經陷入了吃老本的軌道。


儘管這個老本是一本萬利,但以創新自居的蘋果也在智能手錶、無線耳機等領域掙扎過、嘗試過,希望用新的物種,挑逗消費市場新的食慾。

實際,早在6年前,蘋果就早為下一個爆款流出C位。只不過江湖路遠,遙遙無期。

在特斯拉以36萬輛的成績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之際,國外媒體反倒放出了一則關於蘋果的消息。


一 蘋果的“泰坦計劃”

據說從2017年至今,蘋果名為“泰坦計劃”造車項目名下已有69項專利,覆蓋自動駕駛、電力系統、車載系統及車體結構等方面。

在汽車基礎硬件層面,可能由於蘋果的專利技術只會應用在自己的產品上面,為保證汽車整車安全的萬無一失,蘋果對車輛安全性上的專利投入較多。


比如,增強底盤穩定的系統、可伸縮保險槓,以及借鑑MacBook鉸鏈技術的智能車門系統。

同時,在人車交互上面,蘋果也有很多細節性技術改造,比如在車外提供圖文自動提示的專利技術,這一技術來自於2019年,收購的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的一項專利。


蘋果汽車專利剖析:落後的無人駕駛技術

可以結合高精度地圖,在學校、人行道、停車位等特定場景下提供智能化的車外信息提示,保證車輛與外部行人的信息互通。

對於駕駛者的駕駛安全,一種將外部後視鏡的圖像投射到側窗的技術,可以減少因關注側後方狀況而分心的情況。


還有對安全帶的智能化改造,置入觸摸按鍵、喇叭、麥克風,以實現音量調節、通話、喚醒Siri等功能,其中的生物識別技術還能對駕駛者是否酒駕進行檢測。

在自動駕駛技術上面,蘋果公司仍然有眾多進展,比如新申請的一項自動駕駛傳感器夜間表現感應系統專利,用來提升夜間識別效率。

此外,在假設的無人駕駛的條件下,蘋果也對車載智能服務做了計劃。包括車載VR技術, 幫助乘客在車內實現遠程視頻會議、影音娛樂體驗。


通過近場通信技術和生物識別技術,實現人車識別認證、車輛遠程智能召喚、無接觸車輛支付等多項功能。


蘋果汽車專利剖析:落後的無人駕駛技術

其中最核心的電池板塊,蘋果則認為可以用光伏電池,即太陽能電池來解決。

蘋果打算把光伏電池與汽車表面相結合,即將太陽能電池塗層“塗滿”整個車身,甚至可以將該塗層覆蓋到汽車玻璃上。車輛內部的座椅、儀表板及其他部位也有可能使用太陽能電池板。

目前已有車頂搭載太陽能電池板提供額外電力的汽車,如全新現代索納塔混動版。不過對於汽車而言,受光照面積有效,如果沒有高轉化率用處不大。


而且太陽能板大多是晶體硅材料製作,硬度高但韌性差,不適合做車身材料。

但蘋果公司打算改變其特質,據專利文件顯示,蘋果公司擬研發具有柔性基板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厚度控制在1-10微米,目前柔性基板的材料考慮用織物、皮革、聚合物等軟材料製作。


蘋果汽車專利剖析:落後的無人駕駛技術

蘋果認為,耳機、外殼、蓋子、內飾等其他柔性材料或具有若軟表面的物品,都可以作為薄膜太陽能的柔性基板。

總之,憑藉蘋果“泰坦計劃”60多項專利的拼圖碎片,蘋果牌汽車的雛形正漸漸浮出水面。業內人士預測,蘋果的Dream Car可能會在2023-2025年正式亮相。

蘋果規劃中的汽車,就像是iPhone和MacBook的“升級結合體”。在3C數碼領域深耕數十年,蘋果比特斯拉更容易觸碰到用戶痛點。


二 逐漸落後的蘋果

既然許多人都認為蘋果比特斯拉更牛逼,為什麼蘋果六年來仍沒能造出車呢?

汽叔曾在《科技奧迪為什麼一點都不科技?》分析過一個問題,電動化汽車與燃油車最大的區別,非之一,不是僅僅在於能源單位的不同,而是電動化汽車能依靠軟件完全“統治”汽車的每一處細節,燃油車則不能。

由此對於新能源汽車而言擺在面前就有兩條路,一是先造車;二是先研發軟件。

如今市面上我們見到的大部分新能源汽車能夠“先造車”,大部分是基於谷歌成熟的安卓生態,能供各位車企自由發揮。


蘋果汽車專利剖析:落後的無人駕駛技術

但一向封閉IOS擼起袖子自己幹。

這也就造成了一向反應很快的蘋果,卻在電動汽車領域雷聲大雨點小。

可以說,蘋果從一開始就定下了從零到一,完全自主研發具有顛覆性的汽車新物種。這也符合蘋果一直以來的產品成功的技術邏輯。

但是,最初在有著強烈傳統汽車背景的項目負責人史蒂夫·扎德斯基的帶領下,泰坦計劃似乎要更優先地推出一輛當時市面上主流的半自動電動汽車。而這一選擇非常不“蘋果”。

此時,隨著Waymo為代表的無人駕駛技術的日漸成熟,在2016年,蘋果內部一定也注意到這一趨勢並正視內部的分歧,最終決心先轉向完全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


蘋果汽車專利剖析:落後的無人駕駛技術

而事實上,蘋果低估了自動駕駛技術的難度,也高估了自身在造車的硬件上的研發速度。


此後幾年,蘋果在無人駕駛技術上的緩慢進展和並不能讓人滿意的結果,讓蘋果只能不斷地推遲造車時間表,並選擇更加謹慎的造車戰略。

而蘋果在2019年初也裁撤了200名自動駕駛團隊員工,並將許多員工轉移至其他“關鍵”項目中,但據外媒報道內部員工對此並不感到意外,並表示這是預期內的架構重組。

關於蘋果自動駕駛最近的消息是,2019年10月,據外媒DigiTimes援引消息人士信息,臺灣製造商廣達電腦公司目前正在為蘋果提供未指定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廣達還是谷歌汽車的供應商之一。

可見,“無人駕駛”將是使得蘋果造車無人問津的重大阻礙。


蘋果汽車專利剖析:落後的無人駕駛技術

評論人士認為,假如蘋果可以走一條折中路線,比如在接下來3年內推出一款技術上更容易實現的帶有輔助自動駕駛技術的智能電動汽車,則尚有機會參與到未來智能電動汽車產業的競爭當中。

儘管蘋果官方從未透露這種可能性,但根據蘋果申請的一系列增強駕駛員安全性能的技術專利來看,蘋果似乎可能優先推出一款半自動駕駛的產品來,雖然這意味著對於蘋果產品技術邏輯的一種“背叛”。

誰也沒有想到,一向以科技著稱的蘋果,卻在“無人駕駛”領域是個落後者。而目前在此方面位於第一梯隊的則是來自谷歌旗下的Waymo。


蘋果汽車專利剖析:落後的無人駕駛技術

如果說在智能手機的競爭中,IOS還能力壓安卓一頭。那麼目前在對無人駕駛的技術積累,蘋果已經輸了一籌。

但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後來者居上的逆轉戲碼,就像蘋果從來也不是手機和電腦的發明者,但這並不妨礙它經歷近二十年的大起大落,邁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才終於笑傲江湖。

蘋果和谷歌的角逐早已開始,勝負遠未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