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文章就知道陝西人為什麼愛吃麵了!

所有人都知道陝西人愛吃麵,在這裡陝西新紀元烹飪學校的大廚們也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陝西鄉黨為什麼愛吃麵的原因,以及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以下3種面能不能成為陝西面食代表作?

看完文章就知道陝西人為什麼愛吃麵了!

陝西面食

陝西面食,文化底蘊厚重、傳承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岐山臊子面便是極具特色的代表,到了春秋時期,油筋面也油然而生。

對於西北人來說,尤其是陝西人,對面食的感情有一句老輩的話說就是“不吃麵就吃不飽”,大家還記得“白鹿原”裡的張嘉譯嗎?一通“吸溜”也讓陝西油潑面為網紅面。

看完文章就知道陝西人為什麼愛吃麵了!

油潑面

陝西人為什麼愛吃麵食?

外地人對陝西人有一種戲稱:“打死不離疙瘩面”,那麼陝西人為什麼這麼愛吃麵呢?

主要原因是地理環境導致的,陝西人對面的熱愛,和地理環境有密不可分的因素。關中自古以來“金池湯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國”。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的結合,孕育出最優質的小麥,也造就了陝西人愛吃麵的秉性。

看完文章就知道陝西人為什麼愛吃麵了!

麥田

早在唐朝時期,以京師長安為主的麵食製作,已享譽海內外,這都是因為麵食製作的起源在陝西。而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延續,麵食早已同陝西人的血脈融合在了一起,並已悄然融入到了陝西人生活的各個角落。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因為解放前陝西地區經濟落後、貧窮導致的,因為麵食比較“制餓”,所以導致陝西地區的鄉黨一直以麵食為主,解放後經濟水平的提高,使得麵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吃法。


看完文章就知道陝西人為什麼愛吃麵了!

陝西人為什麼愛吃麵

陝西代表麵食

說到陝西的麵食應該不下200種,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都耳熟能詳的“岐山臊子面”、“biangbiang面”、“油潑面”、“楊凌蘸水面”、“褲帶面”等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應該是這3種面:

1.油潑面

當一勺熱油澆到火紅的辣子面的時候,“滋啦”一聲響,那叫一個香。對於陝西本地人來說可能吃油潑面比較多一點,價格實惠,滿嘴留香。

看完文章就知道陝西人為什麼愛吃麵了!

陝西油潑面

2.“biangbiang面”

biangbiang面,無論是在陝西本地還是外地人都是家喻戶曉,小編是一個在西安生活了十年的外地人,我記得我當初在西安服役的時候,姥姥一聽說西安,脫口而出的就是“biangbiang面”和“大雁塔”,所以很多外地遊客到關中必須要吃一聞名遐邇的“biangbiang面”。


看完文章就知道陝西人為什麼愛吃麵了!

陝西面食“biangbiang面”


Biangbiang面,無論“面”還是“字”,都是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biang”字是陝西關中民間自創的一個漢字,民間傳說Biang字為一名秀才所造,當時這位貧困潦倒的秀才前往咸陽,路過一家麵館時,飢腸轆轆聽見裡面“biang—biang—”之聲不絕,於是推門走了進去,點了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褲帶寬面,一陣狼吞虎嚥後結賬,卻發現囊中空空如洗,無以付賬,只好求店家以書代之。


看完文章就知道陝西人為什麼愛吃麵了!

“BIANG”

“一點戳上天,黃河兩道灣。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裡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長,我一長。當中夾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勾搭掛麻糖,推個車車逛咸陽”。

3.岐山臊子面

很多人一想到岐山臊子面就會聯想到《封神榜》中的姜子牙。岐山臊子面最早可追溯至周朝,有傳說講,周文王與部族打獵,在渭河畔俘獲擾亂民生的蛟龍,製成肉臊子,放在幾十口大鍋裡調成湯。製作臊子的步驟被稱作lan臊子(或nan臊子?)。

看完文章就知道陝西人為什麼愛吃麵了!

岐山臊子面

臊子面比較有名的是岐山臊子面,岐山臊子面是以薄、筋、光、酸、辣、汪著稱的,薄如紙、筋道,既不能太硬,又要有嚼頭、麵條入喉光滑無比、醋要好,不能尖酸、辣出汗、油多 不膩。

看完文章就知道陝西人為什麼愛吃麵了!

岐山臊子面

最後,還有一個不同的聲音就是:吃麵只是關中人的愛好。不知道各位陝西鄉黨怎麼看,這三種面能不能作為陝西面食的代表作,真的只是關中人愛吃麵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