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竟因寫數字寫到哭泣?老師應不應該給三歲孩子佈置數字作業

萌娃竟因寫數字寫到哭泣?老師應不應該給三歲孩子佈置數字作業

案例分享

我堂妹3歲,平時活潑可愛,相對比較聰慧。兩歲的時候就已經會看圖認識動物,能說出來很多動物的名字,也可以說幾個簡單的英文動物單詞,能熟悉的叫出家裡長輩的稱謂。。。

其實,相對於同齡的孩子而言,她的各方面發展算是比較突出的,畢竟也沒有上過早教或者其它輔導機構。甚至在幼兒園,她的表現也是比較積極主動的。連老師也說跟班級其他孩子相比,她算是佼佼者。然而最近的家庭作業卻把這個可愛的孩子為難到不行,因為實在寫不好數字,數字太難寫,數字太難。。。

萌娃竟因寫數字寫到哭泣?老師應不應該給三歲孩子佈置數字作業

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小班

孩子在小班的時候,就佈置這樣的週末作業,到底是利還是弊?究竟是為孩子好,還是對孩子的傷害?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而言,老師這樣的做法可能更符合個別家長的初衷,他們更樂意讓孩子學更多的知識,他們重視孩子的數學學習,在孩子開始讀幼兒園時就讓他們認識數字,讀數字,背數字,寫數字,甚至在幼兒園就開始讓孩子做加減運算題!這真的是為孩子好嗎?這真的能讓孩子提升數學能力嗎?這真的能讓孩子對數學感興趣嗎?這樣的學習方式真的對孩子未來的學習起助推作用嗎?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下圖是我堂妹的家庭作業,前兩個數字2是老師寫的,後面的是她自己寫的。

萌娃竟因寫數字寫到哭泣?老師應不應該給三歲孩子佈置數字作業

因為不會寫,所以寫的歪七八扭的小數字。

孩子過早學習寫數真的有效嗎?

我認為,像這樣的超過身體能力的學習,只會事半功倍,甚至會扼殺孩子的學習熱情。

很多家長可能會為孩子的“超前學習”感到驕傲,“我家孩子會寫數字了”、“我家孩子能數到100了”、“我家孩子會算進位加法了”……這些聽上去很厲害,但如果是刻意超前和加速發展,那麼,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沒有幫助的。

因為孩子的小肌肉控制能力、視知覺能力有限,像寫字這樣的精細動作孩子發展的還不是很好,甚至小班的孩子精細動作,小肌肉動作還沒有開始發展,所以,這些所謂的超前學習是在超越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所做的增壓訓練,是不利於孩子發展的。

一般認為,4歲以上的孩子才真正具備書寫數字、字母的能力,如果家長過於心急,可能就會出現文中開篇案例中的情況,數字怎麼也寫不好,急的哭泣還是不會寫。

萌娃竟因寫數字寫到哭泣?老師應不應該給三歲孩子佈置數字作業

為什麼我說這種超前學習弊大於利,先來看一個著名的雙胞胎爬梯實驗。

美國心理學家格賽爾曾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雙胞胎爬梯實驗”。實驗中,他選擇了一對各方面條件相似的雙胞胎男孩,記錄了兩人在不同時間學習爬樓梯的過程和結果。

格賽爾讓雙胞胎中的哥哥在出生後的第48周開始學習爬樓梯,這時的哥哥才學會站立沒多久,僅可以搖搖晃晃走幾步。格賽爾每天對哥哥進行15分鐘的訓練,在經歷無數次跌倒、哭鬧、爬起的過程後,孩子終於在第54周時學會獨立爬樓梯。

與此同時,格賽爾讓雙胞胎中的弟弟在第52周開始練習爬樓梯,這時的弟弟腿部肌肉比哥哥開始練習時要發達,能夠很好地走路。結果,在同樣的訓練內容和強度下,弟弟只用了兩週時間,同樣在第54周學會獨立爬樓梯,且比哥哥爬得更快更穩。

萌娃竟因寫數字寫到哭泣?老師應不應該給三歲孩子佈置數字作業

為了驗證結論的準確性,格賽爾又找了上百對雙胞胎,反覆進行對比試驗。最後,他發現不管雙胞胎的人種、性別如何,都不會影響實驗結果—— 即孩子在出生 52 周左右的時間,學習爬樓梯的效果最好,只需花費很短的時間就能達訓練效果。

之後,格賽爾又對其它年齡段的孩子在不同領域的學習做了實驗。在多次實驗中,他發現不管識字、穿衣、做算術題、社交學習等等,都存在著黃金教育時段。基於實驗結果,他認為個體的發展取決於成熟,如果孩子身體條件成熟了,他才具備了學習的條件,否則,只會浪費時間。

萌娃竟因寫數字寫到哭泣?老師應不應該給三歲孩子佈置數字作業

這個實驗給我們的啟示是: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實際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違背孩子發展的自然規律,不要違背孩子發展的內在“時間表”人為地通過訓練加速孩子的發展。只有孩子做好了成熟的準備,訓練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格塞爾在上述發展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育兒觀念:

(1)不要認為你的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完全是你的責任,你不要抓緊每一分鐘去“教育”他。

(2)學會欣賞孩子的成長,觀察並享受每一週、每一月出現的發展新事實。

(3)尊重孩子的實際水平,在尚未成熟時,要耐心等待。

(4)不要老是想“下一步應發展什麼了”,應該讓你的孩子充分體驗每一個發展階段的樂趣。

萌娃竟因寫數字寫到哭泣?老師應不應該給三歲孩子佈置數字作業

所以,那些不合時宜的寫數作業肯定不會促進孩子的學習進步。

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的羅靜博士曾說過:“所謂數學啟蒙,首先是讓孩子對數字感興趣,然後再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邏輯理解能力。”

如果孩子連最基本的興趣都沒有,如何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呢?如何讓孩子快樂學習呢?因此,真正的數學啟蒙絕不是死寫硬背,或者機械的練習記憶,讓孩子對數學感到困難甚至感到厭惡,而是應該讓孩子熟悉數學元素,感受數字的奇妙和樂趣,享受數學學習帶來的快樂和滿足感,充分感受數學的奧妙和神奇。只有真正對數學感興趣,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學習!

寫在最後:

學前階段最主要的不是教會孩子更多的知識,讓孩子熟背古詩和兒歌,那樣念曲兒的聰明有什麼用,孩子不理解沒興趣只是一味跟著溜,那不叫聰明!只有從小調動孩子學習的興趣,讓孩子有熱情,才更能促進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最後,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朝一夕的,做家長的千萬不要揠苗助長,要重視兒童成長規律。不要“強迫”兒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