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藝術上的事實,沒有一定藝術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關於畢加索大家有很多誤解,大部分人都認為他的作品是亂畫,其實不是。他是立體主義的代表人物。

首先,畢加索畫的作品中沒有抽象主義,也不是胡亂瞎畫只為了賺錢,在藝術作品中不是所有”畫面混亂“都是人家亂畫的。他最有名的當然是眾所周知的《亞威農的少女》,因為這張畫是第一幅體現了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那麼到底什麼是立體主義呢?

我們先來看《格爾尼卡》這一張畫。一眼過去,畫面呈現黑白灰三色顯得有點壓抑,還有點混亂,再仔細看都是齜牙咧嘴。表情痛苦。第一次看這張畫時,也許說不清他到底畫了些什麼,因為這張畫”不具象也不真實“。


有哪些藝術上的事實,沒有一定藝術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畢加索《格爾尼卡》

從名字出發,《格爾尼卡》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格爾尼卡是西班牙的一個小鎮,二戰期間納粹轟炸了它,死了很多人,而畢加索是西班牙人,這張畫是為了控訴法西斯戰爭慘無人道的暴行。

當我們瞭解了背景,再把這張圖放大。

最左邊,有一個人抱著死去的孩子在痛哭。

有哪些藝術上的事實,沒有一定藝術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左上有一頭牛,牛的旁邊有一匹馬,馬的頭上有一盞燈。


有哪些藝術上的事實,沒有一定藝術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最下面有一個戰士的屍體,他一隻斷了,手上握著斷劍,劍的旁邊是一朵正在生長著的鮮花。


有哪些藝術上的事實,沒有一定藝術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中間部分,有一人從窗口伸進了一支手臂,手中舉著一盞燈,發出強光,照耀著這個血腥的場面。


有哪些藝術上的事實,沒有一定藝術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在2008年奧運會上,張藝謀和蔡國強想通過《格爾尼卡》這幅畫來體現”火藥“這個元素。他們設計了這樣一個畫面:場地中央的LED顯示屏上展出《格爾尼卡》鉅作,人們走入畫卷,沿著畫面上的線條肅穆地撒著黑火藥,格爾尼卡變成一幅火藥構成的素描,隨後畫面被點燃,火焰熄滅,一片沉寂,大地上留下了燒焦著的畫卷,人們擦去焦痕,每擦去一塊,隨即就生長出一片蔥綠的草地。當整個場地變成綠色蔥蘢的大地時,所有人都席地而坐,像在郊遊。這一創意充分表達了中國人民對和平的嚮往和熱愛。

最終這一創意被cut掉了,國際奧委會認為,這幅畫會勾起歐洲人民對二戰的痛苦回憶,奧運會應該讓世界上所有人都能接受,不能引起爭議。

有哪些藝術上的事實,沒有一定藝術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我們再來欣賞幾張畢加索的畫:

有哪些藝術上的事實,沒有一定藝術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有哪些藝術上的事實,沒有一定藝術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有哪些藝術上的事實,沒有一定藝術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這些畫看起來”抽象又古怪“,其實是把所有事物都變換成幾何圖形中,通過解構,再重組合,得到一張新的畫,這就是立體主義。

看到這裡,你是否還會有疑問:為什麼上面的人眼睛和鼻子的角度不對稱?一個人怎麼會有兩張臉?因為他把不同角度看到的都呈現在一張畫裡,所以看一個人正面時,他把側面甚至是背面都畫了上去,又做了簡略和解構重組。

然而,西洋畫中運用最多的就是”焦點透視“。下面這幅是拉斐爾的《雅典學院》。畫家彷彿就站在舞臺的中央,”畫如所見“是當時西方繪畫所追求的目標,畫面中的物體呈現近大遠小的特徵,但整體又與人眼對實景的感覺一致的,毫無違和感。

有哪些藝術上的事實,沒有一定藝術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拉斐爾《雅典學院》

而畢加索的立體主義是全景共存,是反焦點透視的,但也絕對不是散點透視。

因為立體主義根本不存在透視。

散點透視其實就是移步換景,就像爬山時你一邊向上攀登一邊欣賞美景,把每個位置看到的景色全都組合在一個畫面上,這叫散點透視。

有哪些藝術上的事實,沒有一定藝術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國畫中運用散點透視最多的就是山水畫了,中國傳統繪畫強調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意思就是藝術創作不只是對大自然的模仿,更要重視抒情與表現。如此一來,焦點透視這種高度還原現實的手法就不適用了。

所以中國人寫生,通常是他們早晨從山腳下開始,中午到山腰,晚上到山頂,作畫是一天遊走後,在腦中綜合的結果,依照畫家的主觀感受重新佈置,構造出一副畫家心目中的境界。雖然從不同角度組合到畫卷上,並沒有變成幾何圖形,你能看出:山還是山,水還是水。景物都還原到原來的樣子,只是經過了組合。所以立體主義並不是散點透視。

有哪些藝術上的事實,沒有一定藝術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那麼立體主義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如果真的要追溯,可能要從非洲藝術裡的木雕開始講,但真要這麼寫下去,這篇文章可能寫不完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去查資料。

我還是從後印象派畫家塞尚說起(現代藝術之父)。先來欣賞一幅他的作品《從埃斯塔克看馬賽海灣》。(請記住埃斯塔克這四個字,後面會再次出現)。

有哪些藝術上的事實,沒有一定藝術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塞尚《從埃斯塔克看馬賽海灣》


塞尚保留了印象派的手法,簡化細節,筆觸雖然簡短而又粗曠,遠看你也能看出有山脈有樹林有房屋,再仔細看,他把道路、山、樹林、房子全變換為正方體、三角錐、圓柱體、球體……

有哪些藝術上的事實,沒有一定藝術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塞尚《聖維克多山》

當然,塞尚最有名的就是蘋果,他在畫一處景物是,利用印象派最大的特點光影、顏色,混合了這個靜物多個觀察角度,他的畫裡顯露出了立體主義的端倪。


有哪些藝術上的事實,沒有一定藝術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這時候有一個人是關鍵,那就是布拉克,他認識了畢加索,並來到了埃斯塔克,抓住了塞尚繪畫重心:利用光影多角度結合,通過幾何表現物體。但布拉克又把這個理念進行了推進和演變,於是有了以下這張顛覆新流派的作品《埃斯塔克

的房子》

有哪些藝術上的事實,沒有一定藝術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布拉克《埃斯塔克的房子》

1908年,布拉克在卡恩韋勒畫廊展出作品《埃斯塔克的房子》,評論家在雜誌上諷刺他說:“布拉克先生將每件事物都還原成為了立方體。“於是,立體主義就誕生啦!

提到立體主義,可能只知道畢加索,其實在一個流派中,代表人物不只有一個,布拉克的影響力並不小於畢加索,而且”立體主義“這個名字也是由他的作品得來的。

第一次寫關於藝術類別的話題,希望以後能寫更多。如果有問題可以在評論裡留言。

希望大家瞭解這個故事後,有更多人能喜歡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