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新概念更要新觀念

不期而至的疫情加速了大數據、5G等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疫情監測、遠程醫療、物流配送等成為人們生活、工作的日常,“新基建”提前迎來巨大需求。今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更是為“新基建”按下快進鍵。

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內涵更豐富,涵蓋範圍更廣,更體現數字經濟特徵,突出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方向。然而如何讓“新基建”促進產業升級激發產能釋放,防止淪為“花架子”,創新的不僅是概念,更是觀念。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激發項目活力。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專業的事情更應交給“專業的團隊”。“新基建”涉及高新技術和專門領域,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由於缺乏專業人才和力量難以完全駕馭。引入社會力量將能有效解決“思考不到位、建設不專業、後續運營無頭緒”等問題。事實證明,一些地方投資的項目,在引入專業團隊進行市場化運營後,有助於將項目最大可能盤活。

按需建設穩步推進防止資源浪費。“新基建”作為大型基建項目,建設過程需多個行業相互配合,短期內會對區域GDP增長帶來明顯效果,但盲目追求GDP不可取,應考慮實際需求,避免資源浪費。當前,推動“新基建”宜更加註重服務現有產業鏈的升級,滿足當地生產生活的需求。根據市場的發育程度和實際需求作出“是否要建設,該建設多少”的科學決策,讓有限社會資金用在刀刃上,也讓“新基建”恰到好處地發揮作用。

完善配套打通連接保證高效運行。“新基建”並非獨立的系統,不能單獨運行,只有置身於社會、市場中,與上下游相互配合才可發揮作用。無論是開闢一個全新的領域,還是對原有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地方在投入“新基建”的同時應注重配套設施的同步建設,實現技術相匹配、需求相銜接。正所謂“好馬配好鞍”,地方政府要從產業鏈的全局出發對“新基建”進行審視與考量,把握“新基建”對行業的倒逼作用,促進相關聯的產業及時改造升級。

疫情加速了人們對大數據、5G等技術的應用,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出需求。然而新基建要發揮作用,光靠概念不夠,還需要各級政府創新思路創新觀念,唯有結合實際統籌推進,才能發揮新基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