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北約最害怕的是俄軍伊斯坎德爾導彈?

孤獨的虎王


戰爭從就沒有任何一方,有決勝的信心和和把握,北約對俄羅斯忌憚的,是俄羅斯的戰爭歷史,俄羅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沙皇帝國挑起得歐亞戰爭,俄羅斯在周邊佔領了大面積土地,弟一次世界大戰給北約國留下了很深的仇恨。歐洲國家帝約軍事聯盟,目的是制衡俄軍事大國,北約現現代武器裝備,都在俄羅斯導彈系統的控制之下,以北約現在的軍事勢力無法戰勝俄羅斯,北約自身存在戰爭取勝的信心。

俄羅斯導彈攻防系統科學性能,中遠程導彈技術以超過世界領先水平,俄羅斯導彈技術是俄羅斯戰略殺手鐧,使世界弟一軍事強國也忌憚三分。美國有強大的海上航母艦隊,俄羅斯有先進的導彈部隊,以形成戰爭不對稱打擊。


晨星1928


“伊斯坎德爾-M”導彈是目前少有的幾款讓北約很頭疼的武器,他可以可以強突歐洲的重要軍事目標,比如反導陣地、機場、指揮所等,具有速度快、機動飛行、且快速打擊的特點,實施攻擊時很可能北約防空武器都還沒反應過來,攻擊已經結束了。這些年“伊斯坎德爾-M”的亮相率甚至比“白楊”-M和“薩爾瑪特”等大殺器都還要高,美國甚至以這款導彈為藉口退出《中導條約》,那麼這款導彈到底牛在哪些地方呢?

首先“伊斯坎德爾”-M代表的不僅僅是這一款武器,而是這一類武器,他是一個集中體現俄羅斯先進戰術彈道導彈理念和技術水平的武器平臺,雖然目前伊斯坎德爾-M只是一款射程480公里導彈,但俄羅斯可以將這個技術隨時變成500~2000公里的中程彈道導彈,這是美國最擔心的事情。伊斯坎德爾-M導彈具有部署靈活且隱蔽性強,突防速度快,據說還能機動突防,目前北約對這款導彈防禦無能為力,只有被動挨打的份。而且由於這些年俄羅斯經濟、軍事上的萎靡弱勢,而北約在常規力量上擁有者對俄羅斯的碾壓力量,因此這些年從俄羅斯表現來看,基本是隻有北約敢對俄羅斯動手,第一時間就會動用核彈進行反制,而伊斯坎德爾-M很可能會是俄羅斯核反制的第一選擇。

目前俄羅斯將“伊斯坎德爾-M”導彈大量部署在飛地加里寧格勒地區,這樣可以直接覆蓋德國、波蘭、波羅的海三國,讓這些國家不敢對俄羅斯輕舉妄動,對美國部署在歐洲的反導系統同樣具有反制能力。而且俄羅斯去年在黑海還用“伊斯坎德爾-M”導彈試驗打擊海上目標,據說改進型換裝主動雷達導引頭後可以打擊海上固定目標,這其實帶來的最大威懾就是對付那些停留在港口內的軍艦。而一旦俄羅斯持續改進,會不會發展出一款打擊海上移動目標的“伊斯坎德爾-M”也不是不可能。

以上說的是“伊斯坎德爾-M”對北約的戰略威懾力,下面說說這款導彈的技術特點:

1、首先導彈從部署到攻擊目標速度快。得益於近些年電子技術的發展,現代彈道導彈不再是以前那樣,還要開到提前測量好的固定發射陣位實施發射,他已經具備了機動中隨時發射的能力,整個發射過程只需要16分鐘,發射後不到10分鐘就能準確命中目標,給敵人留下的防空反應時間極端

2、突防能力強。“伊斯坎德爾-M”是俄羅斯設計的一款超高音速武器,具備較強的機動突防能力,據說彈頭末端飛行彈頭更是可以達到20~30G過載機動,突防能力相當強,甚至被稱為“小白楊”,目前的反導防空系統很難攔截。

3、命中精度高,彈頭種類多。導彈採用了慣性制導+衛星制導+地形匹配等複合制導模式,命中精度30米左右。戰鬥部可以根據不同任務攜帶破片爆破彈、爆破燃燒彈、空爆型爆破碎片殺傷子母彈,自動尋的子母彈等等,可以對指揮中心、機場、反導防空陣地等高價值目標實施第一輪的火力打擊。必要的時候還能裝備1枚核彈,這個破壞力就有點毀天滅地了。

4、操作簡便,適應能力強。這是老毛子武器的基本特徵,全天候作戰,不管是嚴寒酷暑,只要是一個平底就能支撐起導彈然後垂直髮射,操作上並不複雜,這提高了發射速度。

正因為如此,北約才評論這款導彈為俄羅斯最具威懾力的4款常規武器之首。另外這兩年俄羅斯曝光的“匕首”高超音速武器空射導彈也是伊斯坎德爾-M型衍生而來,他可以由米格31、圖-22M、圖160攜帶,以高空高速發射,這樣最大射程一下子增加到了2000公里,往西可以威懾整個歐洲,在遠東可以威懾到日美。

這樣的武器被北約定義為最具威懾力的武器也就不足為怪了。


狼煙火燎


因為是地攤民間故事的誇張。

伊斯坎德爾導彈,是短程、戰術導彈。

戰術導彈,換成通俗的話講就是:威力小。各國忌憚的是戰略武器,戰略武器換成通俗的話講就是:威力大。說北約忌憚白楊M,這說得通,因為它是核彈。白楊M可以搭載1顆當量55萬噸的核彈頭。這威力北約可以害怕。

但伊斯坎德爾作為戰術導彈,它的彈頭是380公斤炸藥......

1枚白楊M導彈的威力是伊斯坎德爾導彈的145萬倍。而且白楊M受條約限制只能裝1枚彈頭,但他有實力裝4枚彈頭。如果白楊M導彈拿出全部實力,威力就是伊斯坎德爾的580、萬、倍!

白楊M在俄羅斯的核武庫中又是一款威力偏小的導彈,如果伊斯坎德爾導彈是北約最害怕的,這些武器又怎麼評價?

伊斯坎德爾可以把一顆380公斤的炸藥扔到目標上。

而380公斤的炸藥威力就是1顆中等炸彈的水平。伊斯坎德爾的本質就是火箭助推炸彈,用火箭發動機把這380公斤的炸藥發射出去。常規的炸彈,重量在500公斤到1噸,裡面裝的炸藥也就是300公斤、400公斤。像寶石路炸彈,最大的是900多公斤,裡面裝的炸藥和伊斯坎德爾差不多,但它多出的幾百公斤在炸彈的外殼上,又厚又重的金屬外殼,裡面裹著炸藥,可以深深的扎入地下再爆炸,威力是伊斯坎德爾不能比的。

伊斯坎德爾這種導彈只能在目標表面爆炸,它的彈頭非常單薄,不具備扎進地層的能力。

F15E、殲16、蘇30、蘇34這些飛機的載彈量在8噸-12噸,不算炸彈、導彈外殼金屬的重量,只看裡面炸藥的裝載量,它們出動1次,威力也相當於10枚伊斯坎德爾。圖160、B1、B2、B52這些轟炸機出動一次,投擲的彈藥量,威力也相當於幾十枚伊斯坎德爾。

美俄都有大型的燃料空氣炸彈,全重十幾噸,裝藥2噸多,這1顆炸彈的威力就相當於5-10枚伊斯坎德爾。

伊斯坎德爾看著彈體巨大,但實際上它60%的部分是火箭發動機。前端40%的圓錐部分才是能爆炸的戰鬥部。而炸彈雖然看著小,但它並沒有導彈後面那個巨大的火箭發動機,整個彈體就相當於伊斯坎德爾前端那40%的戰鬥部。雖然外形區別很大,導彈很大,炸彈很小,但威力是一樣的。

伊斯坎德爾的威力也就是相當於1枚500公斤級炸彈。這種炸彈,真打一場國家級戰爭,不攔截、不防禦、不提前摧毀,讓你盡情的射,盡情的炸,想左右戰局,想對戰爭產生重大的影響,你得扔5萬顆......

如果真打,考慮到敵人先進行空襲、電磁壓制、假目標欺騙、在地面摧毀、反擊、攔截、沒打中、半路失靈......想扔過去5萬顆擊中目標,對整個戰爭產生影響,讓北約害怕,得準備20萬顆。

美國打伊拉克、阿富汗扔了幾十萬顆炸彈,俄羅斯打美國、打北約,想把他們打癱瘓了,想讓他們害怕,得扔過去多少炸彈?

伊斯坎德爾導彈的射程在500公里之內,俄羅斯再開發開發,差不多能打到600公里。

而北約的戰鬥機有颱風、陣風、F15、F16、F22,第1000架F35的零件已經做完了,真打起來,俄羅斯空軍不可能有制空權,而這些飛機的對地打擊距離大多超過1000公里。千百架飛機在天上盤旋,伊斯坎德爾摸到500公里之內,開火,這個可能是非常低的。

俄羅斯總共打算裝備5個旅的伊斯坎德爾,每個旅備彈100枚,這是理想狀態,目前還遠遠沒有達到。而即便是實現了,也不過是500枚導彈。而這500枚伊斯坎德爾,500顆炸彈,讓你隨便炸,也是無法左右戰局的,太少了。放大10倍,5000枚,也不夠。放大100倍,5萬枚,還湊合。

1枚戰斧導彈的裝藥量是500公斤,威力大於伊斯坎德爾,打伊拉克,隨隨便便,一波也要打出100枚。反過來,打更強大的美國、北約,需要多少?

俄羅斯現在伊斯坎德爾的真正裝備數量是在1個旅左右,全部數量100枚上下。想靠100顆中等威力的炸彈讓對手瑟瑟發抖,明顯是想多了。塔利班你也鎮不住,他一個月經受的打擊就差不多這規模了......讓你隨便炸,影響不了大局。

伊斯坎德爾是戰術短程彈道導彈,跟它性能接近是中國的東風11。東風15就比它略好,不論是射程還是威力。東風15有鑽地型,這是伊斯坎德爾比不了的。它的一項優勢是1車2彈,但這不是什麼大事。像東風16就已經遠遠強於伊斯坎德爾了,更別提東風17。而這些東風1X系列都是短程彈道導彈,和伊斯坎德爾是一個門類。

從東風11一直到17,總數恐怕要上萬,最低也要幾千枚。對於戰術導彈而言,想有實際價值,必須達到這個量。上萬枚短程戰術導彈,上萬枚炸彈,這才能對戰爭產生影響:讓對手、北約、美國有那麼一點害怕。但仍然遠遠算不上最害怕。

俄羅斯那百八十枚伊斯坎德爾,打打敘利亞、格魯吉亞、烏克蘭還行,但也得省著用。在這些戰場上,伊斯坎德爾都只是個點綴。

說句不好聽的,咱們國家幾千枚東風1X導彈,幾百枚東風2X導彈都沒徹底鎮住美國,俄羅斯的百十枚伊斯坎德爾就能讓北約做到:最害怕。明顯是扯大了。俄羅斯全部伊斯坎德爾,不論是射程還是威力,都抵不上中國東風15這一塊的幾分之一。11/16/17這都沒算,21/26沒算,東風10/100也沒算......咱這家底也沒敢說讓美國、北約最害怕呀。

在短程彈道導彈這塊,俄羅斯的實力全靠伊斯坎德爾撐著,而俄羅斯全部的伊斯坎德爾,只是中國短程彈道導彈的百分之一......

俄羅斯這100枚伊斯坎德爾就讓北約最害怕,咱家這東風11-17再加上10、100,加一起上萬,北約司令豈不是要爬過來,跪拜大天朝,謝我主不殺之恩?

像這種短程戰術導彈,在大國之間的戰爭中,想發揮出一定的作用,數量必須要上萬。

而且對於彈道導彈大家要有個最基礎的認識:它的威力和效率遠遠低於戰鬥轟炸機,相反,使用的成本要高於戰鬥轟炸機。這是一款性價比很低的裝備。那為什麼還要裝備?是因為沒有制空權。

沒有制空權,自己家的戰鬥機飛不出去,不能用戰鬥機把炸彈扔到敵人家,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成本高、效率低、威力小的導彈。這是沒辦法、無奈的選擇。所以,強勢的國家、進攻型的軍隊會選擇戰鬥機,而弱勢的一方,偏落後的一方,會選擇大量的導彈。

美國、以色列這些國家青睞戰鬥機。

朝鮮、伊朗、伊拉克,完全依賴導彈。

中國以前也全靠導彈支撐,現在是努力發展戰機。而上萬枚導彈+戰機,是為打大仗準備的,這個規模能打仗。俄羅斯的百十枚導彈,只是一個點綴,打不了打大仗,只是一個宣傳品,廣告。

即便是上萬的短程戰術導彈,看著很嚇人,它的實際威力也就是100架殲16出動10次的效果。而100架殲16出動10次的成本要遠遠、遠遠低於這上萬導彈的成本。

想讓北約忌憚,伊斯坎德爾得裝備萬枚。

想讓北約害怕,得裝上核彈頭,300枚起。但也遠遠稱不上最害怕。

裝了核彈頭的伊斯坎德爾由於射程近,完全在敵方戰機下面,生存能力很差,如果是在本國境內、自己軍隊的周圍被摧毀,還是很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