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學生常見心理問題有哪些?如何輔導?

中國當歸村新農哥


疫情期間,學生群體原本規律的學習生活勢必受到影響,由此引發了持續的煩躁,不能靜心做事情;入睡困難,夜間容易驚醒或者早上過早醒來;對各種信息過於敏感,緊張;容易憤怒,與他人發生衝突;對以往感興趣的事情提不起興趣來……

這裡我分享一個真實案例:高三複學,學校進行全封閉管理,一週時間過去了。班級有位同學突然很不適應,很焦慮,吵吵嚷嚷要回家自主複習,與平時判若兩人。家長不停指責,認為別人都能習慣,為什麼就你不行,高考在即,容不得耍小性子。

其實,高三複學後,很多學校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高三備考,實行全封閉管理。絕大多數學生還是比較適應的,一是感覺在學校和同學一起學習效率更高,二是感覺線上教學有的知識點不太理解,可以及時跟老師請教,查漏補缺。但是出現個別同學在封閉管理中,感到壓抑,情緒鬱悶,想要回家自主複習,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不要著急,不要焦慮。

在以往我們也常常會聽到高三學生說到壓抑情緒,或者說是他們口中經常說到的“鬱悶”。高三學生壓抑的常見表現是變得不愛說話,總是一副嚴峻的樣子,精神狀態變得很差,經常面帶愁容等。這些現象即使不是在封閉管理期間,也是屢見不鮮。

物極必反,絕對的周密就是絕對的不周密,沒有彈性的彈簧早晚會崩潰。如果孩子情緒一時低落,一時想回家,不要一味苛責。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理解第一,做事情把握度很重要,不能為了哪個正確就一刀切來,真心把孩子裝在心裡,工作可以變通。高三的孩子有時表現伸縮性極大,它有可能受情緒的強烈支配。心情好時,山歡水笑渾身是勁;心情不好時,風愁雨泣無精打采。所以,跟老師家長打開心扉,說明原委,請假幾天回家調節一下,未嘗不可。

第二步就是查明孩子的情緒源。孩子是因為什麼原因有情緒,是因為壓力,是因為恐懼,是因為情感,還是因為其他什麼特殊的原因哪些呢?認真地去查明孩子的情緒源,才能瞭解你的孩子為什麼有情緒,只有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才能從根上解決問題。一般情況引起高三學生的這種情緒的原因有:因為學習壓力大,對自己缺乏自信而導致的各方面的恐慌和焦慮;在學校和家長等環境作用下,認為學習成績高於一切,而忽略了考試的目的是什麼;把高考和高校看得太重,忽略了自身存在的價值;外界的期望值和缺乏家人的理解;不能正確對待競爭,人際關係緊張……在高考和疫情的雙重壓力下,一些考生產生了負面情緒,如焦慮、恐懼、擔心、悲傷等。如果這些情緒事出有因,且在當事人的掌控範圍之內,都可以被視為“非正常狀態下的正常反應”,要充分地理解和接納自己,要相信等情緒很快消散後自己就可以回到正常的生活節奏。

第三步就是注重跟孩子的溝通。學生一旦進入高三,立即成為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關注的焦點,我們壓力大,孩子們的壓力更大。高三學生面臨著高考的激烈競爭,繁重的功課、頻繁的考試,不堪重負,使其經常感受到內心衝突和壓力,必定會產生各種心理障礙。這些心理障礙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和消除,不但不能以一種健康的心理進行復習備考,影響高考水平的發揮,甚至還會釀成悲劇。據調查發現,有90%的家長很重視高三孩子的智力開發和培養,但是忽略了高三孩子的良好性格也就是情商的培養,還有對學習的愛好。高三的孩子,本來就面臨很大的學習壓力,當孩子有情緒了,作為教師,可以通過班會及與學生的交流等多種形式,加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力度。作為家長,要及時跟孩子溝通聊天,因為只有溝通,你才曉得孩子在想啥,也只有溝通,你才能真正瞭解你的孩子。

最後可以尋找合適的方法進行疏導。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方法,也許同樣的方法用在不同的人身上也就不管用了,所以在這個時候,一定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去尋找合適的方法去疏導孩子,根據孩子的性格特徵,選擇一些最合適最穩妥的方法最好。比如運動,釋放壞情緒,經歷了運動,出了一身汗後,你都會感覺會輕鬆很多,因為你把心裡的壞情緒都拋棄了,你的身心都會健康很多的;或者深呼吸法,深呼吸法是平復內心中的緊張情緒最為常見的方法,在很多考試當中小編都比較推薦,如果高三學子在考前或者考中的時候感覺無比的緊張和焦慮,不煩先停下手中的事情或者停止腦海中的思緒,先閉眼深呼吸幾次,讓自己的心跳慢慢的平復下來;如果能用傾訴法也不錯,通過與家人或朋友傾訴來宣洩這些情緒。


總之,學生出現負面情緒,不必過分驚慌,分散注意力,合理疏導,持續時間會慢慢縮短。有了情緒不要緊,咱換個方式與它相處。前方的路碰到了一些阻礙。相互扶持,碎步前行!


阿麗語文


瀰漫幾個月後,疫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現在應該還在防範期間,復工復產復學後,每個層面都會遇到一定的問題,而學生的問題也需要提上關注的日程。

1.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

居家隔離期間,學生上網課,家長不得不同時扮演多種角色————保姆,教師,朋友等,但由於家庭關係和親子關係的存在,二者相處的並不好,父母過多的關注反倒讓孩子更加的懶散,而另外一部分生活有規律的家庭,會有比較大的收穫。

2.人際關係

人是社會性的群居動物,需要在群體裡面才能發揮好個體的技能,疫情期間不得不各自帶在家裡,與家人的相處模式會讓孩子們在復學後弱化與同學的交往,每一個人應該學會更加寬容的對待別人。

3.學習

想必這是大多數人都比較關注的問題。突如其來的疫情的不確定性,人們對生活沒有了掌控感、方向感,從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來講,基本的安全感和歸屬感都少了確定性,所以對學習也會持有一定的懷疑因素,對學習的意義也相應的淡化,這時候就需要家長配合教師,家校共育,相信我們的國家和政府,相信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的力量,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標,重構學習框架。

希望大家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美好的明天!


心理諮詢師情感蕭顏


  新冠疫情影響了學生群體原本規律的學習生活,勢必也會對他們的心理產生某些影響。相信大部分同學都有能力積極有效地面對這些影響,而這裡只是通過10個問題,來提醒學生和家長,什麼情況下我們需要格外重視學生們的心理健康。

  問題1:哪些情況提示學生的心理狀態可能存在異常?

  出現持續的煩躁,不能靜下心來做事情....。.

  出現入睡困難,夜間容易驚醒,或者早晨過早醒來(或者晚上睡的很晚,雖然起床時間已經不早,但整體睡眠時間不足)....。.

  對各種信息過於敏感、緊張....。.

  容易憤怒,與家人發生衝突....。.

  對以往感興趣的事情提不起興趣來....。.

  問題2:哪些學生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既往存在精神和心理問題的學生;

  有血緣關係的家族成員患精神心理疾病的學生;

  近期負性生活事件較多的學生;

  平素性格過於敏感,容易緊張,“心太重”的學生。

  問題3:能否通過簡單的方法來評估學生的心理狀態?

  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個非常簡單的小工具,叫做PHQ-4,是一個簡單又專業的心理評估工具:

  在過去兩週裡,您感覺自己被以下症狀所困擾的頻率是?

  評分的方法也非常的簡單,問題1+問題2的得分如果超過3分,或者問題3+問題4的得分如果超過3分,均提示學生可能已經存在心理問題。

  問題4:有哪些簡單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放鬆和緩解?

  可以使用以下幾種“工具”,進行自我調適:情緒日記、放鬆呼吸訓練、正念減壓、積極的自我陳述等。

  問題5:何種情況下需要去看醫生?

  問題3中的小工具,連續2次(間隔2周)評分均為異常,並且明顯的影響日常生活和學習,就建議尋求專業醫生幫助,進行系統的評估。

  問題6:作為家長,我們能做些什麼?

  作為家長,可以嘗試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注意觀察自己的精神心理狀態是否穩定,前面5個問題同樣適用於家長;

  第二,留意孩子的日常行為,是否發生顯著變化;

  第三,如果發現孩子的行為讓自己擔心,首先和孩子坐下來談一談,先了解一下孩子當前內心的感受和想法,並詢問孩子有什麼樣的需求,希望得到什麼樣的幫助;

  第四,引導孩子使用評估工具進行評估;

  第五,對孩子出現的問題保持冷靜,不要顯得過度驚慌失措。

  問題7:初、高三學生,如何面對生活學習節奏的變化?

  1.讓生活作息維持規律是應對這一突發變化的必要條件,列一個日常生活計劃並認真執行,避免自亂陣腳;

  2.除緊張的學習生活外,適當安排自己平素喜歡的、帶來充實感、愉悅和放鬆感的活動;

  3.面對自身的情緒波動,不批判,不責備,如果出現應有效地打斷。

  問題8:小學生如何加強行為訓練?

  對於小學生而言,因為自我管理能力較差,有兩點需要在家長的監督下完成:

  1.幫助孩子安排充實的學習和娛樂生活,合理規劃作息時間、營養膳食及運動;

  2.對各種場景下的防護要進行針對性的訓練,為復學做好準備。學吧考培學霸帶你考證,私信送網絡課程送考前押題,電大中專全國低價辦理!

  問題9:留學生回國隔離?

  每天都有很多留學生計劃回國,回國後首先要面對的是14天的隔離。這個過程看上去輕鬆,但相信每一位經歷者都會有不同的內心體驗。如何讓這一過程更加輕鬆呢?試著做到以下幾點:

  1.保持日常通訊聯繫;

  2.尋求和提供交流、安慰、支持和彼此的關心;

  3.警惕不要恣意發洩,以免造成後續的惡性循環。

  問題10:留學生在國外如何面對跨文化差異?

  還有很多留學生在國外繼續留守,應認識到疫情的危害,積極主動地做好有效隔離與防護。這期間除了保持和家人、朋友的聯繫、溝通和交流以外,應格外注意跨文化因素可能導致的一些問題。因為人類在面對疾病等應激問題時,既往的文化與習俗還是會有很大差異和影響。學生群體往往會受從眾心理影響較大,可能還有來自不同國籍的朋友、戀人,因此,在國外的留學生應有意識地監測自己的從眾心理,為自己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理性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