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八年鼻祖級音樂對決真人秀,新賽制下的流行樂壇“鯰魚效應”

​作者:文娛小仙女(原創)

一個有態度的吃瓜群眾

跨越八年鼻祖級音樂對決真人秀,新賽制下的流行樂壇“鯰魚效應”

2020庚子年開局炸裂,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把全國人民關在了家裡。本該走親訪友、闔家團圓的熱鬧春節,瞬間變成了“口罩酒精”和“全民禁足”。在這樣特殊的大環境下,七部賀歲大片紛紛撤檔,各大劇組停工待命,影視界寒冬初現端倪。


就連宅在家裡的吃瓜群眾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娛樂斷層,只能二刷、三刷經典作品。繼徐崢導演和字節跳動合作,大年初一線上首播《囧媽》之後,《歌手·當打之年》也在元宵節前一天驚喜開播,拯救新年“綜藝荒”。


節目收視率自然不錯,根據週五晚間省級衛視所有綜藝節目收視率排名數據顯示,《歌手·當打之年》除了第三、第七和第九期排名第二,其餘都是第一。

跨越八年鼻祖級音樂對決真人秀,新賽制下的流行樂壇“鯰魚效應”

成績雖可喜,觀眾評價卻呈現兩極分化,評分創節目開播八季以來新低,豆瓣首度跌破6分,目前停在5.7。2013年開播的《我是歌手》第一季,依然憑豆瓣7.9佔據最高分。2017年改名《歌手》之後,有過6.6低評分,後續兩季口碑也正在穩步回升,就在去年還有過7.3的高分輝煌期。


跨越八年鼻祖級音樂對決真人秀,新賽制下的流行樂壇“鯰魚效應”


但2020年開播就迎來口碑滑鐵盧,除了審美疲勞之嫌,也意味著觀眾對這檔超越韓國原版持續八年的鼻祖級音樂綜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就為大家深度分析《歌手·當打之年》這檔現象級音樂綜藝的八年本土化艱難創新之路。


一、 借鑑韓國原版,本土化創新,跨越八年時光的“現象級綜藝”成功之道


這個跨越八年屹立不倒的現象級音樂綜藝,可謂是來頭不小的“舶來品”。原版《我們的星期天晚上:我是歌手》,是韓國MBC電視臺於2011年3月6日推出全新綜藝節目,播出後不僅觀眾對節目反響熱烈,還受到總統褒獎,並且讓多個沉寂已久的實力唱將的演藝事業枯木逢春,在韓國幾乎將本地歌壇重新洗牌。


每期節目中由七個知名歌手演唱的七首歌幾乎雄踞了所有音樂排行榜,以至於唱片公司開始聯名抗議,認為這大大擾亂了流行音樂生態,讓偶像團體們無處逃生。要知道這檔節目誕生之初就是因為韓國實力派歌手被層出不窮的所謂“偶像”“愛豆”佔據了太多生存空間。


2012年9月,湖南衛視製作人洪濤(就是現在每期節目宣佈排位結果的那個人)在製作節目《百變大咖秀》的同時,開始進行新的項目選擇,慧眼識珠看中了這檔海外節目,在2013年一經開播就創造了音綜現象級神話。《歌手2017》還斬獲“2017中國綜藝峰會匠心盛典”年度匠心剪輯獎和年度盛典作品獎,可謂典型的“叫好又叫座”。


那麼,《歌手》脫穎而出的秘笈是什麼呢?我大概總結了三個關鍵詞:專業、懸念、真實。


① 專業


在平民選秀大行其道的時候,《歌手》選擇的競演主體卻是已經成名多年,專業素養極高的歌手。比如劉歡、李玟、韓紅等歌壇老將,還有張靚穎、鄧紫棋、張傑等人氣極高的華語樂壇新生代,這樣的陣容瞬間就能俘獲觀眾的心。


最新的《歌手·當打之年》依然延續了競演主體的專業性原則,首發歌手七人陣容為華晨宇、MISIA、蕭敬騰、徐佳瑩、袁婭維、毛不易、周深,任何一位都配得上“專業”二字。專業歌手鎮場,開局不凡,蓋章認證的聽覺盛宴。


此外,《歌手》的樂隊及音響樂器配置也都堪稱國內頂尖水平。

高端的配置讓現場極具震撼力,歌手能夠發揮出自身最佳的水平,帶給觀眾最好的體驗。印象很深的就是袁婭維在唱完《悽美地》之後,對吉他手、鍵盤手和編曲等人進行介紹,這些人雖不是明星,但卻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也憑藉自己的專業為這檔節目增光添彩。


芒果臺的服化也是“點石成金”的狠角色。甚至有人想組團去長沙享受《歌手》的專業Tony服務。不用多說,就看鄧紫棋、迪瑪希、張韶涵參加歌手時期的妝容髮型和舞臺形象就明白這幫人有多專業了。為了給觀眾呈現高標準的視聽盛宴,工作人員不容易!

跨越八年鼻祖級音樂對決真人秀,新賽制下的流行樂壇“鯰魚效應”

人員和配置都是一流,後期製作也不能遜色。《歌手》在節目的現場錄製及後期製作上看得出來是下了血本的。拍攝期間,不僅把鏡頭對準臺上歌手,還得用多個機位對觀眾的表情進行捕捉,在後期剪輯時插入,所以我們才能看到被華晨宇唱得偷偷抹淚的觀眾。


因為是真人秀性質,所以除了競演現場,每個選手所待的房間內都安置了多個攝像機,可以靈活捕捉到歌手演唱前、觀看其他歌手演唱時的表情和狀態,時不時還有金句或者神反應爆出。這樣精細化的剪輯給整個節目增加了趣味性、可看性和話題性。


② 懸念


“懸念總是通過提出問題、延緩提供答案來吸引住受眾的興趣。”——當代小說批評家戴維·洛奇(英國)


《歌手》的播出方式需要持續調動受眾的收視期待,懸念就成了致命殺手鐧。作為音樂競賽類真人秀節目,“歌王” 花落誰家是最終的懸念,歌手競演排名是每一期節目的懸念。2020年新版本又加入了更多的懸念刺激,比如奇襲歌手選擇的1v1對象和最終比拼結果如何,都是此前節目不曾有過的設定。

跨越八年鼻祖級音樂對決真人秀,新賽制下的流行樂壇“鯰魚效應”

對於觀眾而言,這些“神仙打架”的歌手,誰能脫穎而出,既有懸念,又有很強的趣味。洪濤導演在每期結束宣佈競演名次的時候,各種慢鏡頭、插廣告、顧左右而言他,都是為了製造出一種緊張的氛圍,畢竟懸念設置的越大,觀眾在知曉結果後的心理活動就越豐富,對這檔節目的收看熱情就越高。都是套路啊!為了收視率,導演捱罵也拼了!


③ 真實


真人秀節目首要的要求就是“真實”質感。導演需要安排鏡頭記錄下歌手在每一個場景中和每一時間點上的表現,經過後期剪輯,呈現出多個豐滿完整的歌手形象。雖然重點還是聚焦在歌手的競演環節,畢竟音樂類PK節目,歌聲是第一位的。


但節目的亮點卻遠遠不止這些。鏡頭也真實地記錄了歌手在臺前幕後的準備情況,並在大量的素材中選擇具有表現力的鏡頭進行刻意展現和放大。讓這些平時頗具神秘色彩的明星們,呈現出“平民化、立體化”的狀態,拉近和觀眾的距離,吸引對方為歌手的競賽排名揪心。


比如《歌手·當打之年》中,天籟之音周深的“唱完就睡”和吉克雋逸的率性可愛,都讓我對節目和歌手本人的好感度飆升。果然“真實是最好的策略”。


二、 集結華語樂壇頂流歌手,打造鼻祖級音樂對決真人秀


韓國2011年原版的歌手陣容,都是實力派唱將,出道年限最短8年,最長34年。國內版本前七季的歌手陣容,也都是“歌壇大神”坐鎮,劉歡、李玟、韓紅、韓磊、汪峰……哪一個不是頂級大前輩?

集結華語樂壇頂流歌手,打造鼻祖級音樂對決真人秀的野心不言自明。


2020年,這檔持續八年的節目畫風突變,陣容明顯趨向年輕態,名字也換成《歌手·當打之年》。過去七年,節目搭建了一架知音與浩瀚音樂世界的橋樑。在《歌手》的第八個年頭,節目組開始思考音樂的多樣性,不再為“樂壇的扛鼎之位”搭舞臺,而是要為年輕歌手的“當打之年”站個臺。


最新一季的首發歌手七人陣容是:華晨宇、MISIA、蕭敬騰、徐佳瑩、袁婭維、毛不易、周深。


出道時間最長:異域歌姬,日本國寶級歌手,MISIA,算是七人中資歷最深的大前輩了,紅白歌會壓軸歌手,基本可以對標國內的王菲。1998年出道至今,已有22年時間,

她的歌聲,宛若天籟,響遏行雲,是跨越五個八度寬廣音域的“日本第一女聲”。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用充沛的感情把觀眾唱哭,深刻詮釋了什麼叫“音樂無國界”。


印象深刻的一個細節是因為疫情爆發,《歌手》八季以來首度開啟“雲競演”模式。第三期的時候,MISIA在東京開唱,無修音Live,還專門為疫情選歌,歌頌愛與希望,點亮一萬支蠟燭,為中國祈福的同時也呈現了夢幻般的演唱會視覺效果。人美心善的實力歌姬,真正的藝術家,這場喜提競演冠軍。

跨越八年鼻祖級音樂對決真人秀,新賽制下的流行樂壇“鯰魚效應”

對於這個結果,大家應該都是“意料之中”,從MISIA精心籌備表演現場的表現中,我們能感受到她對音樂的熱愛、對觀眾的誠意、對行業的敬畏和對舞臺的尊重,不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兒,享受每場演出,燃燒生命,傳遞感情。我真的Get到了。其實從2012年MISIA就開始做這樣的蠟燭晚會,最初是日本大地震後寄託願望,而這次主題是“加油,中國!”很暖心。


出道時間最短:走心派的唱作才子毛不易因為2017年才出道,所以算是七人中資歷最淺的。成名作《消愁》、《像我這樣的人》傳唱度極高,但畢竟出道才三年,所以國民度還沒到達頂峰,甚至我前天無意中看到《歌手·當打之年》的觀眾評論,說是通過節目認識毛不易,很喜歡這種音樂風格,會繼續關注。才華橫溢的毛毛雖然淘汰了,但在節目中憑藉音樂才華圈粉,就是最大的收穫。

跨越八年鼻祖級音樂對決真人秀,新賽制下的流行樂壇“鯰魚效應”

唱作型歌手有四位:毛不易、徐佳瑩、蕭敬騰、華晨宇。除了毛毛開局被奇襲,上演“走心派輸給技術流”之外,其餘三位節目播出10期依然屹立不倒,可見市場對全能型歌手的偏愛日漸明顯。當下的歌壇競爭激烈,除非是辨識度極高的絕美嗓音,比如周深這樣“被天使吻過的嗓子”,不然只會唱歌而不懂創作,就會成為明顯的短板,可替代性太強,飯碗就不牢靠。


華晨宇算是節目較大的一個爭議點,評價兩極分化。“實驗音樂”風格和情緒都偏小眾,粉絲愛到瘋魔,非粉無法入耳。但我們不能否認華晨宇作為2013年出道的樂壇新人,確實有著極高的音樂素養和先鋒審美。他被譽為“不斷締造音樂與舞臺記錄的唱作鬼才,帶著自己的思考與才華,向世界發出有思考、強號召、正能量的聲音。”

跨越八年鼻祖級音樂對決真人秀,新賽制下的流行樂壇“鯰魚效應”

其實我也並不是很能欣賞這類風格,但我不否認它的獨特。


華晨宇說過一句話:“每個人都在追求獨特,但是當真的有獨特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你是會去否定它的。”


恰好我也看過一句話:“這個世界是從來沒有真相的,更多是我們不同人,不同觀點和故事的集合。我們認識世界,其實只是在接受觀點,能力達到什麼就只能看到什麼。所以呢,這個世界是每個人不同認知的投影,你只能看到你所相信的那些東西,你只能理解可以理解的那些東西,認知之外的世界,對你是不存在的。”


華晨宇和劉柏辛PK那一次,大比分壓過新人。其實我個人更愛劉柏辛,但也不否認花花的好。第五期安安靜靜唱歌很戳人,第十期的《強迫症》也很有內容,看得出來是很有想法的音樂人,

但目前這個範圍還是我認知之外的世界。所以我會關注一下他後續的作品,雖不是粉絲,但也絕不排斥。


老蕭和徐佳瑩作為寶島歌手,都是2008年出道,也都是全能唱作人的身份,人氣和實力都不弱,舞臺表現力和歌聲中呈現的Power感簡直燃爆了!老蕭第一期擔當串講人的時候明顯有點翻車,不過也很快調整適應了。後面連續被奇襲,搞得雨神都有點慌,幸好多年的實力還是鎮得住場子,目前10期屹立不倒。

跨越八年鼻祖級音樂對決真人秀,新賽制下的流行樂壇“鯰魚效應”

2014年出道的周深,被稱為“天籟之音”,純粹空靈,乾淨清澈,一個人即成一個唱詩班。他的聲音就像給畫卷繪色,帶著朦朧的夢幻美沁人心脾。這些溢美之詞毫不誇張,畢竟,第一期的“大魚”就是開口跪。第三期在家裡獨自錄製,簡單的白牆背景,襯得歌聲更加純淨空靈,即使不是唱作人,這個獨特的嗓音也穩了!目前10期過去,都沒人奇襲周深,看來大家都是心照不宣。

跨越八年鼻祖級音樂對決真人秀,新賽制下的流行樂壇“鯰魚效應”

2007年出道的袁婭維,在節目之前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憑藉《前任3》電影火起來那首《說散就散》。這是個散發強大魅力的歐美風歌手,靈魂式唱腔婉轉多變,那首《悽美地》演繹得確實動人,但和吉克雋逸有點撞型,被後者奇襲也毫不意外。

跨越八年鼻祖級音樂對決真人秀,新賽制下的流行樂壇“鯰魚效應”

為了保住在線歌手位置,都開始學習京劇唱腔,這場PK挖掘出了很多實力派歌手創新求變的潛力。後來即使被淘汰,也沒什麼遺憾,畢竟舞臺上閃光的瞬間都被觀眾看見了。


奇襲歌手陣容:李佩玲、黃霄雲、劉柏辛、隔壁老樊、白舉綱、曾一鳴、胡夏、吉克雋逸、秦凡淇、聲入人心男團Super vocal、耿斯漢、太一、旅行團樂隊、艾熱。


除了曾一鳴(2002年出道)和旅行團樂隊(2005年出道)資歷較深,其他的奇襲歌手可謂是“新人輩出”。


秦凡淇和聲入人心男團是2019年才出道,秦凡淇還是“劉歡原創音樂專項公益金”首位獲得者,被譽為“硬核唱作人”,個人特色非常鮮明。

跨越八年鼻祖級音樂對決真人秀,新賽制下的流行樂壇“鯰魚效應”

聲入人心男團作為國內首支跨界美聲男團,把美聲與流行相融相通,潮流與古典跨界碰撞,實力非凡。我還記得仝卓和高天鶴上《中餐廳》的精彩表現,都是又帥又會做飯的男孩紙呢


其餘新人,我對李佳琦堂妹劉柏辛印象深刻,天生的高級感,長相和聲音都是性感熱辣的歐美風。那首《Manta》簡直是經典的“開口跪”,果斷單曲循環,愛了愛了!16年出道,舞臺表現力卻好到不可思議。就連早兩年出道的前輩周深都感嘆“這颱風也太好了吧!”她確實有能力創作屬於自己的音樂規則。

跨越八年鼻祖級音樂對決真人秀,新賽制下的流行樂壇“鯰魚效應”

《好聲音》選秀出道的劉歡愛徒——吉克雋逸,也在節目中刷新了我的審美,第一次注意到原來這個姑娘的五官臉型原來如此精緻。奇襲袁婭維那一期,出場的瞬間就驚豔到我,怎麼有人可以黑得那麼美?舞臺上自信瀟灑又霸氣,身材性感,渾然天成的歐美範兒,簡直是“又A又颯”的最佳註解!最重要的是歌聲和形象颱風渾然一體,簡直不得不愛!


三、 以“當打之年”為名,《歌手2020》彰顯年輕態度,奇襲賽制險象環生,詮釋流行樂壇“鯰魚效應”


“當打之年”的概念,源自評書語,原指武藝成熟與顛峰期的年齡段,後來被引入體育競技界,指運動員競技狀態顛峰期的年齡段。這檔音樂節目把這個詞彙引入歌壇,是詮釋年輕歌者正值青年的巔峰戰力。


跨越八年鼻祖級音樂對決真人秀,新賽制下的流行樂壇“鯰魚效應”


既然給節目起了這麼熱血刺激的名字,賽制自然不會讓大家失望,為了給老牌節目注入新能量,奇襲懸念貫穿全程。我個人會把這樣的操作理解為“鯰魚效應”。


鯰魚生性活潑,裝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就會四處遊動,而懶惰的沙丁魚發現這一異已分子後,也會緊張起來,加速遊動,如此一來,沙丁魚便活著回到港口,賣價也高了好幾倍。這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


鯰魚效應是一種管理心理學的理論,通過個體的“中途介入”,對群體起到競爭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運行機制。


遷移到其他領域,也一樣好用。“競爭就像催化劑一般,能激發個人的潛力”,我們在節目中可以觀察到奇襲歌手的出現,給在線歌手增加了很多不確定的風險,刺激這些成名已久的專業歌手不斷創新,突破自己,挖掘自身潛力。

讓這些年輕音樂人意識到躺在功勞簿上享福不可取,提高音樂審美,適應受眾市場的同時,表達自身音樂態度,才是正道。


但這樣的設定在國內也面臨很棘手的問題:


① 國內頂級音樂人身價昂貴,檔期緊,很難請到;名不見經傳的小咖為了尋找曝光機會又恨不得擠破頭。


② 由於《我是歌手》採用末尾淘汰制,不少一線歌手都拒絕參加,為了湊足七名參賽者,節目組除了鍥而不捨的誠意之外,還鬥智鬥勇出動三十六計攻破歌手們的心防。


所以這次第八季年輕化的轉變,除了“樂壇新生代應該在開放的氛圍中被鼓勵挑戰,擁抱可能性”之外,現實的困境或許也是很大的原因。

不過這也是一個流行樂壇良性發展的標誌,前輩居安思危,長江後浪推前浪,這檔“脫胎換骨的鼻祖級音綜”,沒毛病!


此外,節目真人秀模式和500位大眾評審的設定,堪稱對參賽專業歌手路人緣和情商的一場軟實力“加試”。真人秀的爭議性話題很多都是由此引發的——情商和路人緣。


前面幾期印象深刻的就是黃霄雲的奇襲策略和說話方式,還有彈幕裡鋪天蓋地的路人吐槽。“就是衝著……”“奇襲歌手求穩的話就選我”諸如此類的言語,讓人聽了確實很不舒服。反觀小白奇襲老蕭的時候,在後臺那段鐵粉般的誠摯發言,圈粉無數,甚至彈幕都在祝賀白舉綱追星成功,老蕭的粉絲也不會覺得小白奇襲偶像就是冒犯。

跨越八年鼻祖級音樂對決真人秀,新賽制下的流行樂壇“鯰魚效應”

為啥黃霄雲贏了毛不易就被罵呢?即使她確實是高音技術流,贏了比賽,卻因為不夠真誠謙遜的態度輸了路人緣,有點可惜。劉柏辛是輸了,但很多人對這個驚鴻一瞥的妹子念念不忘(包括我)。可見演藝公司培養新人的時候,除了儀態、專業技能,還應該有情商軟實力的加持。畢竟,唱功才華決定了未來成就的下限,但情商人品路人緣卻決定了演藝生涯的上限。


很有趣的一點是節目大眾評審也被噴得很慘。其實音樂審美本來就很私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頂流歌手比如毛不易的實力和人氣也不是憑一次PK和打分就能決定的,只能說在那個環境下,沒辦法發揮出最大的魅力和優勢。他輸了我也愛他,沒影響。


觀眾其實不用義憤填膺化身鍵盤俠,說實話,我也不喜歡黃霄雲,即使她很美,但是絕沒在網上口出惡言,哪怕一次也沒有。

不管是不是匿名,我也不想傳遞負能量,對別人下判斷。綜藝娛樂嘛,就是要開心!藝人們也是“愛與和平”最重要,不要樹敵,不要埋雷,“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尤其是對新人,很重要啊!

跨越八年鼻祖級音樂對決真人秀,新賽制下的流行樂壇“鯰魚效應”

寫在最後:


音樂當為時代而唱,無論是流金歲月中的不絕迴響,還是先鋒潮流的新聲表達,都是對彼時和當下心境的描摹,在音樂的審美取向中,包含著“記錄”的意義,永遠有人正年輕著,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當打之年中,永遠是“年輕”在選擇音樂。


平心而論,《歌手·當打之年》瑕不掩瑜,年輕態的先鋒音樂,入耳亦入心,華語樂壇的未來可期!而且歌手的名次不能代表一切,藝術審美畢竟是很私人化的東西,本就眾口難調。如果我們能通過這檔節目Pick到屬於自己的那份神仙嗓音,發掘了“滄海遺珠”,就已經是生活中難得的“小確幸”。


心愛的偶像失利也沒必要大為光火,流量當道的年代,專業實力和粉絲效應還有各種諸如“運氣”之類不確定因素的綜合影響,決定了這個節目的排名絕對不是歌手水平唯一權威的判斷標準。(奇襲華晨宇失敗的李佳琦堂妹劉柏辛,就憑藉一首《Manta》成為我念念不忘的心頭好,寫文的時候都在單曲循環)

跨越八年鼻祖級音樂對決真人秀,新賽制下的流行樂壇“鯰魚效應”

或許《歌手·當打之年》作為《歌手》行至第八年的全新篇章,最大的意義就是“讓更多新生代音樂力量站上舞臺中央,詮釋年輕歌者正值巔峰的無限戰力”,這是《歌手》最“年輕”、最貼近當下流行樂壇的一次嘗試,面對繁榮生長的音樂市場,年輕音樂人不負大眾給予的厚望,勇敢地挑起責任與擔當。


當這些新生代力量站上舞臺,無畏開唱的那一刻,就已經向觀眾宣告:“我就是華語樂壇當打之年的音樂力量!”


就像節目中前輩們誇獎的那樣“等年長一些,會更厲害!”請繼續加油,光陰帶來的可不止歲月痕跡,為年輕又努力的人加冕才是時間長河中最美妙的瞬間。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