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鮑毓明案的思考:面對黑暗的現實,我們該為孩子們做些什麼?

關於鮑毓明案的思考:面對黑暗的現實,我們該為孩子們做些什麼?


關於鮑毓明案的思考:面對黑暗的現實,我們該為孩子們做些什麼?


最近的鮑毓明性侵案仍在持續發酵,一則則消息刷屏,做了媽媽的人,實在不忍卒讀。


深刻地體會到什麼叫做“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面對不堪的現實,我們該為孩子們做些什麼?


01


據相關部門統計,2018年公開報道性侵兒童的案例,有750名受害人,其中女童佔比95.47%,男童佔比為4.26%,從年齡段來看,多數集中在7~14歲這個年齡段。


這只是公開的案例,事實上基於我們的國情和民眾意識,絕大部分受害者都會“被迫”選擇沉默,所以這些數據也只是冰山一角。


首先,對兒童最基礎的保護,希望家長們可以重視起來,那就是性教育。


父母對性教育認真、細緻的參與,不僅能防患於未然,而且也能將傷害降到最低。


即使孩子遇到尷尬的情況,他們第一時間想到“父母是我最堅實的後盾”——因為父母從來不會羞於談論這方面的事情。


我們要教會孩子的,不僅僅是防範陌生人,哪怕是親密的人,也應所警惕。


家長可以叮囑孩子:

壞人雖然可怕,他們也是有弱點的,無論什麼時候,你們都要儘可能地拒絕,壞人也是會害怕的。


原因很簡單,如果這是在公共場合,可以讓孩子得到及時的幫助;如果是單獨相處,也起碼讓對方知道,孩子有告訴大人的可能,從而降低性侵的可能。


關於鮑毓明案的思考:面對黑暗的現實,我們該為孩子們做些什麼?


身體五大隱私部位

想要有效保護自己,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身體有幾個隱私部位。


1、女孩的隱私部位:乳房、生殖器官、屁股;


2、男孩的隱私部位:生殖器官、屁股。


認識五大警報


1、 視覺警告

如果有人要看你的隱私部位,或者要求你看其他人的隱私部位,就叫“視覺警告”。


2、 言語警告

如果有人談論你的隱私部位,就叫“言語警告”。


3、觸碰警告

如果有人觸碰你的隱私部位,或者讓你觸摸其他人的隱私部位,這就是“觸碰警告”。


4、 獨處警告

當你一個人的時候,如果有陌生人給你糖果,要求帶你去某個地方,千萬不能接受,一定要想辦法跑到人多的地方去。


5、 擁抱警告

如果有人突然從後面抱著你,親吻你,同樣是非常危險的,必須明確拒絕並儘快告訴父母。


父母教育孩子保護自己的同時,也應該教會他,不傷害他人。安全教育的重點並不僅限於是“背心和內褲遮住的地方是隱私,不能讓別人摸”,而是應該強調“身體的任何部位都不能隨便讓人碰”,重要的是權利意識,而不是落後的貞操觀念。


02


但以上這些,都是輔助,兒童性侵最難防範之處在於,如果一個成年人想要對孩子做些什麼,哪怕孩子有安全意識,他們也是無能為力的。


最重要的是,作為家長,你對孩子的守護!要注意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多和孩子溝通,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呵護和安全感,要避免孩子長期無人陪伴,更不要隨意將孩子交給他人照看。


關於鮑毓明案的思考:面對黑暗的現實,我們該為孩子們做些什麼?


作為家長,我們必須瞭解這些:


● 這些孩子容易成為性侵目標


①長期被父母忽略的孩子


長期被父母忽略的孩子,不僅是指父母不在孩子身邊,如留守兒童,還包括父母在身邊但長期疏於陪伴關心孩子的情況。這類孩子長期被忽略,缺乏情感呵護,所以很容易相信他人的關懷,加害者容易得逞。


②乖巧聽話的孩子


一些孩子對大人言聽計從,甚至是“盲目服從”的性格,容易被加害者盯上。在很多性侵案件中,一句恐嚇“這是我們的秘密,不準告別別人,否則……”讓孩子言聽計從,保守秘密。


③物質貧乏的孩子


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長期物質匱乏,很可能滋生貪慾,容易被加害者利用,誘騙得逞。


03


關於鮑毓明案的思考:面對黑暗的現實,我們該為孩子們做些什麼?


我們不應該讓孩子成為防範性侵的主要負責人,他們也不具備這個能力。每個成年人,無論個體、組織、亦或是政府,在這件事情上都有著無可推卸的責任。

我們的相關制度或許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是為受害者提供一個理解、支持和接納的大環境,卻是我們普通人可以努力做到的。


還是那句話 “我不會怕聲音被埋沒,被屏蔽,被刪除,我只怕我喊的不夠大聲,因為我可以繼續一次又一次的去吶喊 ,聲音大一點再大一點 。”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健康快樂長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