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著每個熱衷NIKE的“鞋狗”精神。

這是我第一次在這麼公開的平臺,來做一份讀書感想,當然也是有計劃會一直這麼做,想將平常讀的一些好玩的、深刻的、無聊的書籍,找個平臺分享一下,賺不賺錢,是其次。想靠寫幾篇文章養活老婆孩子是不現實的,只是有這個習慣筆記和寫感想的習慣,只是從私密的空間或了一個公開的空間罷了。然後乘著有現在#閱讀溫度#的活動,也是不錯的。


支撐著每個熱衷NIKE的“鞋狗”精神。

思考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因為它的書皮畫著我穿的鞋子熟悉的品牌,突然就很感興趣,而且中文書名“鞋狗”也是非常有意思。我平常還是會花一部分的精力關注潮流,特別是鞋子。即使是這樣,我一直還是不太能理解,鞋為什麼在潮流這個分類裡能佔這麼高的權重。

NIKE,更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它不僅屬於潮流,還屬於運動,而且是專業的運動領域,潮流和專業運動,什麼時候開始如此無縫的跨界,並完美融合。我相信一開始一定不是這樣的,那麼NIKE,在這個過程中又做了什麼?

這些問題,是最開始我對《鞋狗》這本書的興趣點,也渴望得到答案。

背景

支撐著每個熱衷NIKE的“鞋狗”精神。

作者,NIKE創始人菲爾-奈特(Phil.Knight)

看完這本書,感覺不像是一本企業家自傳,更像一本小說,因為他更細膩,更平常,就像你的鄰居老頭在和你聊起年輕時候的事兒,樸實,真實,一點都不像其他的企業家自傳讀起來讓人頓覺油膩。

這也很符合奈特的風格。一個因為熱衷跑步,年輕時覺得跑步可以改變人類的平庸銷售,不顧一切眼前的困難創立NIKE。

信念

NIKE現在的偉大,很多人同樣會聯想到其創始人也是一個類似蘋果的喬布斯一樣神級人物。菲爾-奈特恰恰相反,他在對鞋子的產品和技術,都沒起關鍵的作用。甚至創立公司時改的公司名都被否掉(據說奈特這個改名天才,將公司名改為“六度空間”,幸好當時有人果斷拒絕他的名字),也是當時一起創業的小夥伴改的名字,才有了現在的NIKE。

在NIKE發展的很多關鍵事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也不是奈特,比如:簽約偉大的邁克.喬丹不是他,just do it廣告語也和他沒有關係,nike的代表作氣墊鞋不是他發明的。

他唯一的就是像著了魔似的堅定的信念:

我不是在賣鞋子,我相信跑步會讓世界變得更好。

這種著了魔的信念,吸引了一群同樣著了魔似的人,NIKE最原始的團隊。奈特知道這些人都不是專長製鞋,但他做了一件東方哲學裡面的事情,“每個個人都不夠好,但合在一起便能成事”。

簡單介紹一下這批NIKE早期的“鞋狗”創業團隊:

1.鮑爾曼 是一名熱衷於研究鞋子的跑步教練,他對產品研發的執著,令人欽佩。他把鬼冢虎鞋拆開,拿隊裡的年輕人當小白鼠,研究鞋底如何抓地、腳趾如何被擠壓、以及腳背如何彎曲。即使他的改進意見遭到鬼冢虎忽略,他仍堅持拆解鬼冢虎鞋不斷試驗。

2.而比鮑爾曼更瘋狂的是約翰遜,在寫信這件事上,他好像有著用不完的精力。他主動對消費者的近況、個人問題、身體損傷寫信表示慰問、同情和建議,和消費者之間建立起良好的關係,他的消費者甚至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銷售範圍。消費者回信中自由表達的意見也幫助鞋子不斷改進。這種執著使他研發的華夫鞋成為NIKE的明星產品。

3.伍德爾在受傷之前是一個優秀的跳遠運動員,受傷後的他積極樂觀,奈特分配給他的每一項工作彷彿都是為他量身定製,他處理得遊刃有餘。並且在藍帶體育公司發展急需資金的時候,他和他的父母把錢無息借給藍帶,幫助藍帶渡過了難關。

3.除了鮑爾曼、約翰遜、伍德爾三隻鞋狗之外,還有皇、海斯、斯特拉瑟、索爾、王秋雄等一眾為鞋子事業傾盡心力的鞋狗們,他們對鞋子的設計、產品質量要求嚴苛,他們認為在做的不是鞋子,是理念,是品牌,是信仰!

因此,閱讀時你會發現鞋狗們的好奇,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由奈特的信念捏合成的早期“鞋狗”團隊,被奈特描述為:

雖然我們狂歡作樂,雖然我們都有怪癖,雖然我們身體上有限制,我依然可以說,1976年我們是一個強大的團隊。

正是這樣一支與眾不同的團隊,與鬼冢虎對簿公堂、與銀行周旋、與競爭者鬥智鬥勇,在“惡棍”會議中大聲爭執後放聲大笑,在每一個命懸一線的時刻力挽狂瀾。

說到東方哲學,不得不說奈特在創立NIKE前和日本人打交道的經歷,鬼冢虎。奈特正是和鬼冢虎的生意往來,感受到東方哲學是多麼的了不起。具體和鬼冢虎是個什麼關係,書本有很長篇幅的描述。只能說,現在小眾的鬼冢虎鞋,對NIKE的早期甚至中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技能型創新--只做專業領域。

奈特:“耐克一貫的哲學是,先試一把,再積累經驗。”

在耐克早期,製鞋工業還不發達的時候,對鞋子有創新的想法要做出來,是非常艱難。有些技術在現在看來非常棒也很實用,就像氣墊鞋。但當時的工藝,沒法很快找到既能保障質量又能大批量生產的方法,耐克曾經在一雙鞋上,將12中專利都用上了,結果就是,鞋子已失敗告終退市。

書裡用一種類似美國電影的高潮感,帶我們見證了air系列的氣墊鞋是如何從想法,到申請專利,到生產,到失敗,到總結經驗,到改良,到再生產,直到成功,最終打響NIKE的專屬符號“air”氣墊鞋名號。

正是這種在專業領域一貫的追求,現在我們看到的nike,不管是在田徑,籃球,足球,網球,高爾夫球等領域都有NIKE濃濃的產品烙印。

支撐著每個熱衷NIKE的“鞋狗”精神。


市場推廣--只選專業運動員。

早期的NIKE,熱衷於和社區出色的運動員提供鞋子,證明這款鞋子能在專業領域到來出色的發揮,同時可以宣傳宣傳。當時期,人們對專業運動,特別是跑步,並沒有概念,都認為跑步都只在田徑場裡發生。沒有人會買雙跑步鞋在日常到街上跑步。當時專業運動員能帶來的營銷作用實在太細微。

而奈特,堅定地選擇專業運動員。直到現在,NIKE名下的專業球鞋都是專業領域最頂尖的。

說到專業運動員對NIKE的影響,不得不提邁克.喬丹的air Jordan。有人說是nike成就了喬丹,也有人說是喬丹奠定了nike往後更牢固的市場基礎和知名度。不管如何NIKE的選擇,證明了,專業運動員,已經不侷限與專業領域,他可以影響到更多追隨者一直的追捧,進而讓更年輕的人對選擇有更明確的認知。

總結

“鞋狗”,重新定義了一種專屬nike 的精神,一種容易被表象迷惑而忽略的nike精神。

人生不一定會贏,但是沒有人想輸。

這是一本關於信仰、瘋狂、永不停止尋求內心想要的,順帶創業的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