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和佛學絕不是針尖對麥芒

科學和佛學絕不是針尖對麥芒

(照片作者:雪冰)


導讀:本文有13000字,請您不要著急千萬要耐心一些力爭達到完整閱讀,當您讀完以後,一定能有一些收穫,雖然說科學和佛學涉及的相關課題,幾句話很難說完,相信您通過閱讀本文,對於某些知識點,一定能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不管您是否有研究或相信佛教,都應該學習一些相關基礎知識,當您懂得基礎常識性質知識後,就能有助於一定程度減少被誤導可能。個別段落略微有些長,由於區別於和其他段落知識點的內容,故此略微長一些的段落沒有隨意截斷,這樣更容易讓讀者瞭解不同知識點,本文涉及到所有知識點,以後如果需要還可能繼續寫相關文章更詳細專題詮釋。

—— —— —— —— ——

《科學和佛學絕不是針尖對麥芒》作者:雪冰

現代人崇尚科學,人類先祖流傳下來佛學,在我們很多人眼裡,科學和佛學是針鋒相對,我們以為這根本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爭論。事實真相是科學反對的內容,正好是佛教主張破迷開悟屬於迷的一部分,支持佛教的人士經常說佛學是宇宙生命的真相,可又沒人有能力完美解釋。為什麼說支持佛教的人卻都沒人有能力給世人完美解釋佛理呢?這個問題非常嚴重,對於不相信佛教的人也許覺得無關緊要,實質上這個問題和是否相信佛法基本上沒有關係,人人都可能會容易犯的一個錯誤,也就是說這是通病。

簡短回顧佛教發展,古時候的佛教主要由朝廷特別管理,甚至包括出家眾接收新人都需要皇帝親自審批,皇帝親自審批出家眾人選持續到順治皇帝,原本順治皇帝也是好意,佛教主張普渡眾生,人人都有權利選擇出家,但是卻被皇帝審批制度卡死了,在順治皇帝以前,皇帝審批制度導致獲得准許出家的人數,可能不足三分之一,具體數據筆者暫時不瞭解,但是史書都有相關記載,我們只要願意瞭解是可以陸續查到相關資料。順治皇帝也是一個深信佛教的人,據傳順治皇帝自己都想出家,自印度開始傳到中國以後,一千多年不管朝代更替都是皇帝親自審批准許出家人選,這樣的政策如果想要調整,必定引起軒然大波,順治皇帝肯定是力排眾議,徹底廢除了這項長達一兩千年的政治制度,原本順治皇帝本意是希望能有更多人接觸和學習佛法,後續發展可遠遠不是他順治皇帝能想象。到了慈禧掌權時期,也許也是清朝本該滅亡,在慈禧以前,歷代皇宮都是定期或不定期常年在皇宮有法師或大德講經,以現代人的話說就是邀請學者到皇宮講學,這和現在黨校給幹部講課其實是相同性質的事情,可慈禧愛好什麼呢?根據有一種傳說是慈禧特別痴迷巫師巫婆之類,但是對於真正的請法師大德到皇宮講經是嚴重排斥,從最初荒廢到最後徹底廢除這個重要制度,上樑不正下樑歪就導致了清朝後期全國範圍的貪腐等不正之風橫行,加上清朝末期開始又有外敵入侵,戰亂持續一百多年,帶給中國出現文化層面的嚴重斷代性質缺失,原本很難讓世人懂得的佛法更是受到嚴重影響。

再談人的一個劣根性,不思進取加上得過且過,要麼就是好高騖遠,直白一些的話就是不踏實。除了極少數人踏實學習經教,努力為自己打下修學的紮實基礎,大多數人都不同程度在做白日夢,最為明顯就是大家都對於佛教神通過度痴迷,佛經裡早就說了,神通就是生命本能,當各項條件同時具備,不需要額外求什麼自然開顯神通德能。當修學者自己基礎不足的時候,不管他如何奢望或幻想都無濟於事,這點和我們不吃飯不喝水持續在飢渴同理,我們有了吃飯喝水的行動,當我們吃飯喝水了自然就不渴不餓,那些修學基礎就和吃飯喝水同理,我們基礎不足還奢望更多不切實際的事情,在此刻是痴迷神通的廣大修學者還沒有覺醒時,邪教邪說誕生了,實際上那些邪教骨幹根本連三腳貓功夫都沒有,全憑一張嘴瞎扯亂說,不腳踏實地錯誤導致正知正見的人說真實言語沒有太多人相信,但是那些歪理邪說卻因為聽起來很炫目被很多人追捧。雖然世上也有那極少數的真正修學者,可他們幾個人的呼喊又能有多大作用呢?

普通大眾以訛傳訛早已形成惡性循環,大家都不懂,都按照自己的錯誤思考方式去判定,然後自認為自己有學習佛法的人,由於很多人都不踏實,甚至是嚴重到最基本的很多佛學名詞都不見得真正合格的理解,空喊大道理的人太多了,可能有些人他認為自己沒有空喊啊,他真的完整理解了啊?為什麼還說他連許多基本的佛學名詞都沒有完整理解?

科學和佛學絕不是針尖對麥芒

(照片作者:雪冰)

剛剛不是提到佛教神通現象的問題,既然說神通都是生命體本有潛能,佛教最根本基礎都是圍繞眼耳鼻舌身意這幾個身體功能展開思考。眼是視覺、耳是聽覺、鼻是嗅覺、舌是味覺、身是觸覺、意是意識,這六項完全就是我們自己身體的本有功能,先不要管什麼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漏盡通等問題,先從我們自己本身能實現大家都能理解的範圍開始思考。眼睛能見到世界繽紛色彩,耳朵能聽到各種聲音,鼻子可以聞到香味或臭味等氣味,舌頭可以嚐盡酸甜苦辣鹹等味道,身體觸覺可以知道物體表面呈現給世界的狀態,意識不用多說就是我們所思所想、我們活著時全部過程都需要意識分析決定所有事情。面對我們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這些基本的功能,眼睛能看、耳朵能聽、鼻子嗅香、舌頭嘗味、身體觸覺、意識思考,這些基本的功能難道都不是本能嗎?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地方,這些難道不是屬於科學嗎?可又有幾個研究佛教的人真正的給普通大眾解釋清楚佛學為什麼會把這些視為基礎呢?說不出來為什麼根本原因都是自己都不懂具體內容,都在痴迷神通,既然是這些眼耳鼻舌身意基本的功能是本能,當您吃飯喝水的時候這不就是神通嗎?當您聽音樂的時候這也是本能啊?當您聞花香時莫非只是幻覺?當您品嚐美食時吃飽以後總應該是真實吧?當您觸摸世界方圓扁平又怎麼會有虛假?當您思考問題時心中各路想法翻江倒海難道都是虛構?這些根本不是延伸思考,而是在佛經裡面都有詳細詮釋,又有誰相對完整的給普通大眾解釋清楚這些原理?為什麼我們不能解釋,若是真的深奧至極到凡夫俗眼看不懂的話,釋迦牟尼佛不就成了不接地氣的空喊口號者?若是真的佛經對於普通人都不能讀懂,那釋迦牟尼佛特別提出的平等慈悲一切眾生豈不是空話?釋迦牟尼佛多次強調諸佛菩薩都不妄語,身為已經成佛的喬達摩.悉達多自己又怎麼會妄語?若是喬達摩.悉達多妄語又如何稱得上佛?

佛教最初始準確名稱是佛陀教育,後來被世人簡化稱之為佛教。修學者大多數都是不同程度沒有真正做到腳踏實地,基礎嚴重不紮實,自己不懂得詳細原理又如何能讓別人讀懂?因果確實是事實,可我們想要給別人解釋清楚為什麼說因果是真實不虛,需要自己能逐步提升基礎功底的堅固程度,可現在大多數修學佛法的人都在樹梢上求法,都在空喊口號,都沒有在根本上持續努力,心裡想著一口飯吃胖真的就能變胖嗎?提到真正懂得佛理這件事來說,很多人都感嘆,這可是一個龐大的大工程,如果不能通讀《乾隆大藏經》又如何能全面認識佛理,表象上這是非常合理的結論,實際上卻嚴重忽略了歷代有能力通讀大藏經的人基礎紮實程度,正因為那些祖師大德們自己基礎足夠紮實,所以他們有能力看懂大藏經,能看懂這個原則可是非常嚴肅的事情,現在很多人自以為自己也在看大藏經,許多人按照自己狹隘視角嚴重錯解,把佛經深淺程度嚴重認識不足,原本深奧段落膚淺化理解或者原本簡單環節畫蛇添足式解讀,佛教界內部又不知不覺的以消極態度對待,現在寺院常年喜歡做的就是經懺佛事,極少有哪個佛教道場常年講經以經教弘傳為己任,可以肯定不管是出家在家很多道場內的佛教界內部人士,也許他們自己都沒有能力來給大眾解除疑惑。我們經常諷刺政府部門部分人員以文件落實文件,而佛教弘傳的現況最普遍現象卻是以佛經落實佛經,會講大道理的人一大堆,真正有能力給大眾以最淺顯語言解釋深奧佛理的人又有幾個?甚至許多當代高僧大德,不管怎麼說很出名的一些人,氣宇軒昂的行走在世上,不少人確實給佛教弘傳做出了一些貢獻,可就是他們這些做出貢獻的人群裡面,究其根本他們的講經說法也不一定全部都能算是達到最大限度以通俗易懂形式給普通大眾解釋了相關道理,這點需要搞清楚,絕不是說在此反對哪位,而是指出來一個重要問題,佛教界的人都已經不知不覺默認了佛教是宗教這個錯覺,普通大眾不懂還說得過去,但是身為佛教界內部的人卻始終是以消極對待,此時關鍵問題不是說誰怎麼說,而是佛教界的人都怎麼做的問題,當大眾繼續在誤解錯解的時候,佛教還以我們是方外之人的那種高高在上來面對,這純屬逃避現實,別忘了您自己現在還是沒有離開五行中,既然自己還繼續在五行中,那我們就應該和別人說切合實際的話,絕不能如以往那樣總是說一些空話套話。何為空話套話?當我們給別人解釋佛法原理的時候,如果不能以普通大眾能聽懂的形式準確無誤講解清楚,只是執著於名詞堆砌,或者只是如勸善止惡,但是卻沒有人告訴普通大眾為什麼應該斷惡修善,絕不能動不動的就是以因果業報恐嚇式的去解釋,一定要先從我們普通人眼界可以接受的層次去逐步深入和指引,反之就是空話套話。

現在再來討論科學相關內容,科學是近五百年才逐步的發展起來,我們是否留意過,為什麼會發明科學這個詞,簡而言之關於探索宇宙生命現象事實真相還分學科的學問稱之為科學。科學有詳細的學科分類,如物理化學數學醫學等,為什麼先輩們會這樣決定呢?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不至於混亂,我們把萬事萬物事實真相分類了來研究分析,我們就能逐步認識這些事物的內在原理,逐步深入學習和研究,這樣當我們想要了解相關內容的答案時,就能很清晰的根據學科分類去深入瞭解,查資料的時候更是方便,我們沒有把所有知識混亂堆放,我們因為有了學科分類才更容易準確找見需要的答案。

科學和佛學絕不是針尖對麥芒

(照片作者:雪冰)

自從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的生活和認識世界的高度持續刷新,人類比過去頭腦更清晰的認識了自己生活的這個世界到底是什麼,當我們得病的時候,過去因技術能力受限,根本不知道感冒了到底是怎麼回事,現在我們有了醫療儀器,懂得了感冒屬於細菌或病毒的感染,病菌為何有能力帶給我們身體的不舒服呢?因為我們現在知道了身體都是細胞組成,其實那些病菌也是活著需要吃食物才能生存,病菌在我們體內生存時候,其實是劫取我們身體的營養甚至還吸食我們身體,生命體可都是有排除異物的功能能力,當身體裡面的病菌達到一定數量,我們身體這個系統根本支撐不了病菌的侵蝕,然後身體就出現各種反應,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病了,生病了需要吃藥,當藥物走進身體以後,病菌都是被藥物的藥性給殺死了,把病菌殺死以後,我們的身體對於異物的排斥反應就結束了,然後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身體康復。通過醫學瞭解到了我們自己的身體原來是由細胞組成,醫療儀器都是科學技術的結晶,再前進我們又知道了,原來細胞都是由元素組成,何止我們自己的身體都是那些基本元素組成,不管動物植物或礦物都是由元素聚集,這就是科學技術帶來關於微觀世界的認識。科學的發展不僅僅是人類深度認識到了微觀世界,宏觀世界也有更深廣認識與研究,先是從認識到了足下的地球是圓的開始,接下來知道了原來太陽比地球大很多倍,月亮看起來那麼大其實體積相比於太陽來說又是那麼小,人類算是太陽系裡面的土著物種,藉助科學技術又認識到太陽系其實只是銀河系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銀河系其實也只是宇宙裡面的一個並不是很大的一個星系,在宇宙中比銀河系更大的星系數量根本都是數學算術不能完整計算的數量,這時候人類才認識到自己是多麼渺小。從元素的體積到銀河系的大小來對比分析,這在之前沒有科學技術的時代,那些老祖宗們如何能理解這個事實?如果不是我們自己出生在這個擁有科學技術的時代,我們又如何才能真誠相信這個事實真相?

聽說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既然佛教不是宗教是教育,那佛經肯定就是教科書了,最初我們一定是以高傲現代人心態去認識,我們可是崇尚科學的現代人,對於那些迷信還低端的內容我們又怎麼會去接觸呢?可有人提出來說佛教是教育,正所謂想要徹底打敗對方一定要先了解對方,然後我們終於有了理由準備開始瞭解佛教到底是怎麼回事,鼓起勇氣終於打開了佛經,不看佛經不知道、看了佛經嚇到自己驚叫,不是早就聽說是學佛修行證果的人有神通異能,可沒有聽說過佛經有異能啊,不就是一堆書籍嗎,我們可是崇尚科學的人,什麼大風大浪沒有見過,為何還讓我們自己產生如此反應,原來是被釋迦牟尼佛論述的事實真相感到驚奇。

科學和佛學絕不是針尖對麥芒

(照片作者:雪冰)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地水火風這四類現象才組成了我們這個世界的萬物眾生,而從物質的大小來說,還有過分析精闢的論述,佛經裡記載釋迦牟尼佛經常以微塵或毛端來比喻極小體積的物質,就是這個微塵一詞,更是詮釋的非常精準。釋迦牟尼佛曾經以牛毛羊毛兔毛來比喻,因為古天竺對於牛是非常尊敬,牛其實在世界範圍都是非常受人尊敬,自從牛被人類馴化以後,都承擔起了非常重要的農耕等事情,給人類減輕了非常多的體力負擔,再加上牛本來都是非常常見的動物之一,釋迦牟尼佛在開課講學時總是以這些常見動物做比喻。先是從牛毛開始,說是一粒塵土的大小如牛毛尖那麼大,這個大小都還是有具體標準,有一粒塵土放到牛毛尖上不會掉下來,這麼大的一粒塵土稱之為牛毛塵;把這牛毛塵平均分為七份,這七分之一大小的一粒塵土放到羊毛尖上,原則標準還是如牛毛塵那樣,這麼大的一粒塵土稱之為羊毛塵;再把羊毛塵平均分為七份,羊毛塵的七分之一正好可以放到兔毛尖上,原則標準和牛毛塵與羊毛塵相同,能放到兔毛尖上這麼大的塵埃稱之為兔毛塵;兔毛塵再次平均分為七份,兔毛塵的七分之一稱之為水塵;水塵同樣再平均分為七份,水塵的七分之一取名為金塵;又把金塵同樣平均分為七份,金塵的七分之一大小稱之為微塵;微塵還不是最小的物質,同樣依據前面的原則標準,繼續把微塵平均分成七份,微塵的七分之一大小的物質稱之為色聚極微;色聚極微依然不是最小物質,繼續把色聚極微平均分為七份,色聚極微的七分之一取名為極微之微,這時候釋迦牟尼佛說不能再分了,因為若是再把極微之微細分那就沒法分了。到此刻從牛毛開始到極微之微,分別是牛毛塵、羊毛塵、兔毛塵、水塵、金塵、微塵、色聚極微、極微之微共有八個名稱,自牛毛塵開始累計進行了七層細分,每次細分時都是以平均分七份為原則標準,7的七次方計算結果是823543,這是什麼概念?就是說把一粒牛毛尖大小的物質平均分成823543份。此處有一個很重要的常識,釋迦牟尼佛究竟把多麼大體積的塵土以牛毛塵來比喻,就是面對陽光襯托時候普通大眾都能看到塵土飛揚的那些塵土來開始入手,這樣多層細分是想告訴人們,其實那些塵土大小不等,我們容易看到的那些其實都是最大的部分,還有許多是更小體積,至於有多大就是如前面那樣的比喻,科學是近五百年發展到現在,我們才對物質的微觀世界有了一些認識,但是在三千年前的時代,當時人們可是根本沒有如我們現代人的視野和認知,但是釋迦牟尼佛卻把牛毛尖大小的一粒塵埃給平均分成823543份,以我們現代人的說法,該是多麼開腦洞啊,這是佛教的微觀世界;

接下來我們繼續討論佛教宏觀世界,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取名為娑婆世界,以我們現代科學天文學的觀測結果理解是,這個佛教所指的娑婆世界至少應該是一個銀河系,只有一個銀河系才能更接近娑婆世界的標準,娑婆世界是一個單位世界;我們經常還聽到三千大千世界,計量公式是娑婆世界是一個單位世界,1000個單位世界是一個小千世界,1000個小千世界是一箇中千世界,1000箇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過去我們總是錯誤以為三千大千世界是三千個大千世界,其實那是望文生義產生的嚴重錯解,由於從一個單位世界開始到大千世界,經歷三次1000倍的數字乘方換算,故此習慣性稱之為三千大千世界,換句話說一個大千世界至少有1000³個如銀河系類型這樣的星系;佛教還有經常提到一個名詞是華藏世界,前面我們說的娑婆世界在華藏世界裡面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單位世界,華藏世界裡面的娑婆世界類似銀河系裡面的一個粒子,華藏世界有二十層,娑婆世界和阿彌陀佛極樂淨土都在華藏世界第十三層,僅僅華藏世界第十三層的世界數量,就有無數個類似娑婆世界這樣的單位世界堆砌到無法完整計算數量的世界狀態,華藏世界的20層每層的大千世界數量都是這樣的無法完整計算總數,宇宙中華藏世界絕不是惟一的一個,華藏世界如同銀河系一樣根本不是最大,而是微不足道的一個體積比較小的世界,還有許多更大體積類似華藏世界結構類型的世界,華藏世界如同一個粒子在宇宙中和其他相同類型世界組成類似星雲那樣的世界群,華藏世界所在的這個世界群,也只是極普通一個,這類世界群數量遠遠超過一個極微之微在華藏世界裡面的那樣無法計數,並且都依次以一定規律分佈,每個類似華藏世界這樣大小不等的世界形狀各異,有眾生身形、江河形、雲形、樓閣形、樹林形、胎藏形、漩流形等類型無法完整計算數量,以華藏世界為中心展開的上下左右前後十個方位,分佈有同等性質巨大規模的世界群,這樣的巨型世界群部落在虛空裡面的數量無法計數,以華藏世界所在的世界群為中心展開的十個方位各有同等規模世界群這樣的世界群部落,再次和其他無數的世界群部落組成龐大規模的世界群部落網。僅憑這幾句話很難把佛經裡面更多內容表達完整,筆者肯定是掛一漏萬,關於佛教的世界大小相關內容,尊敬的朋友您若有興趣進一步瞭解,可以參閱《大方廣佛華嚴經》之《華藏世界品》,今天暫且就不再多說了,以後若有機會我們再次更詳細的討論。

科學和佛學絕不是針尖對麥芒

(照片作者:雪冰)

最早我們科學派有很多人包括筆者在內,從最初的強烈排斥佛教,到後來漸漸的瞭解到相關內容增多,剛開始自認為屈尊開始瞭解佛教,隨後當知道佛教微觀世界的時候,我們總是很自然的去把佛教微塵觀和元素粒子等強行扯上關係,我們習慣性就會想,牛毛塵羊毛塵兔毛塵等相當於物理學裡面的什麼,按照佛教微塵比例換算的塵埃體積,對應元素粒子等大小,我們又發現體積嚴重不相符,此刻又開始陷入新的困惑,當我們翻遍物理化學相關觀測數據,始終無法準確找見哪些類型粒子和佛教微塵大小能扯上關聯,現代科學相關數據都是有事實依據才最終被學術界認可,這時候我們很容易產生對於佛教不科學的再一次質疑,我對粒子大小和微塵大小之間的體積嚴重不相符也曾深思很久,有一天突然想起來一件事,釋迦牟尼佛可以講出來未來諸佛的名字是什麼,釋迦牟尼佛還有告訴我們未來第一尊佛彌勒佛再過多久能誕生,對於彌勒佛所居住的國土狀態和其他被佛授記佛弟子們未來成佛以後、壽命都有多長或成佛以後名字是什麼說的如此準確,咱們先暫時不管真偽的問題,就以此邏輯繼續展開仔細思考,既然未來很久以後的世界名稱和諸佛名字,以及被授記眾弟子以後成佛了相關情況都說的那麼完整,科學僅僅只是釋迦牟尼佛涅槃以後兩千多年就開始發生的事情,未來更久的事情釋迦牟尼佛都知道,難道連幾千年以後的事情不知道嗎?諸佛菩薩還特別容易幹一件事,當渡化眾生的時候,總是不會明確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只是以潛在方式逐漸指引,指引也不會給刻意指出來具體方向,全部都是沒有絲毫強制性等待眾生自己選擇,我們看過很多時空穿越劇,穿越劇裡面經常會提到哪怕是一個紐扣掉落在另一個時空裡面,都可能導致時空扭曲產生嚴重影響,佛菩薩都是聖賢肯定不會做出影響未來正常發展的事情這個很容易理解,可釋迦牟尼佛特別強調了諸佛絕無妄語,如此說來微塵觀肯定不是佛隨意虛構亂編出來的內容,現在明顯產生兩個好像對立的事實,現代科學微觀世界和佛教微塵觀明顯是兩個體系,想到這些我開始對佛教微塵觀想要表達的內容產生一個新思路性質的結論,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佛教微塵觀絕不是單純在表達物質可以分離的非常微小這一方面內容,必定還有其它更重要的事實在裡面,限於篇幅究竟是什麼暫時就不做太多細說先點到為止,以後寫相關科研論文時候再做詳細敘述。

關於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諸多事實,前面剛剛提到釋迦牟尼佛對於未來諸佛世界名字和未來諸佛壽命多少或相關世界狀態等,我們肯定非常疑惑,釋迦牟尼佛描述的那些就算是事實,可我們今生只有短暫百年壽命,就算是有未來世又因為隔陰之迷早已忘記前生究竟學習和研究過什麼,對於我們今生來說,豈不是有如鏡花水月無法實現,我們希望今生就能求得一些問題的答案,如此說來還不是另一種形式的虛偽假話?我們如何才能準確得知釋迦牟尼佛確實沒有虛構亂編?那些涉及輪迴轉世相關內容在我們普通人眼界根本無法驗證,這也是許多人都在糾結的地方,難道說這個問題真的無解嗎?相關未來太久遠的世界狀態問題,那隻能說視為學習和研究佛教的一個契機,然後就需要通過佛經裡面尋找線索,逐步從未來的思考迴歸現在。現今時代根據考古學家考證的釋迦牟尼佛誕生時代,已經超過2500多年以上,實際上中國史書記載還在考古學家考證歷史時間基礎又增加六百多年,我們就以考古學家目前暫時考證出來的年代結果來分析,距今2500多年以前是釋迦牟尼佛所處時代,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大概在500多年前至今,從釋迦牟尼佛所處時代到科學啟蒙中間至少有2000多年時間,在當時釋迦牟尼佛就提出把一粒牛毛塵七次平均分的微塵觀,我們試想一下,如果不是有現代科學技術帶給我們的自信,誰敢相信陽光下飄浮的那些塵埃,每個塵埃都還能平均分為823543份,《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裡面就有明確記載釋迦牟尼佛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既然是這樣那就是說佛經裡所有內容都是事實,依此邏輯順序向前繼續分析,更為重要的訊息是現代科學技術已經證實了,一粒牛毛尖大小的塵埃何止才能平均分為823543份,根據現在已經知道的物理化學數據,原子電子夸克等微小物體,體積都早已遠遠的小於極微之微無數倍,由此可見佛教微塵觀肯定不是單純在告訴世人一個小物體可以有多少大小,這裡必定有其他更深層次的內容,不過從現在的物理學化學相關實證數據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佛教微塵觀是符合事實真相,說符合事實真相絕不是說如極微之微和基本粒子體積大小相等,而是不同視角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單個物質微小到根本不是我們普通人肉眼能看到。

科學和佛學絕不是針尖對麥芒

(照片作者:雪冰)

在我們普通人的眼裡,微塵已經非常微小了,而宇宙卻非常大。在佛經裡還有一個更加超出我們預料的一個論述,可釋迦牟尼佛卻明確告訴我們,哪怕是最小的極微之微,其實裡面還有整個盡虛空遍法界,盡虛空遍法界的意思就是不管我們是否能到達無窮無盡所有空間,在任意一個微塵裡面都有平等體積的外部宇宙,這就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大小不二,就是說若往大了說,根本沒有比這更大的大,而是這個大是無窮無盡到包含所有已知未知的一切;從小裡面來看,這個小根本不是我們眼中那個小的概念,這裡的小指的是根本沒有最小那個概念,而是小到沒有再比我們認為的那個更小的概念,剛剛說了大小不二,籠統理解就是大和小在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事實是根本就是一個,過去我們是把大和小視為反義詞,而這裡屬於大就是小同樣的小又是大。全息技術不管現階段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從理論上來說,任何物體的局部都和整體互相呼應,比如我們的細胞和自己的身體來說,任何一個細胞都包含了我們身體整體甚至宇宙萬物等所有信息,可一個細胞始終屬於身體的一部分,這裡主要指的是包含信息量的問題。全息技術和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大小不二這個概念,佛教的意思遠遠超越全息技術這個概念,因為釋迦牟尼佛曾多次提到過,諸佛菩薩可以到微塵裡面的廣大宇宙中教化眾生,甚至是在微塵裡面的世界和微塵外面我們視野裡這個廣大無邊的世界都是互相無礙圓滿共融,佛教的大小不二直接說就是其大無外和其小無內。弦理論告訴我們,現在已經發現的最小粒子夸克,在夸克裡面還有一個宇宙,甚至還認為我們所生存的宇宙,其實極可能屬於更高層次的一個夸克,我們現代科學的這個理論,已經幾乎和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大小不二是一個意思,實質上還是有很大差別,不管我們現在生存的這個宇宙,是不是屬於上一級類似夸克和宇宙的關係,在我們的眼界裡定義宇宙的大和夸克的小來說,還是屬於有明確對立大小範圍,而釋迦牟尼佛說的大小不二是比如釋迦牟尼佛在眾弟子們能看到的身體,佛說的諸佛有能力到微塵裡面的世界普渡眾生,並不是說以神通力把自己變小進去微塵世界,而是身體依舊是那麼大並沒有變小,但是毫無障礙的到達極微之微裡面的世界裡普渡眾生,釋迦牟尼佛經常說諸佛可以把盡虛空遍法界的世界合成一界,或者是把無盡虛空裝到微塵世界裡面,微塵世界沒有擴大我們生存所在的這個世界沒有縮小,這些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都已經達到超級開腦洞的地步,很多人當聽到這些說法肯定認為絕不可能,事實上真的不可能嗎?這些內容暫時筆者也不會有更多描述,目前就只會說這些內容,以後如果有學習到更多相關知識,若有機會再次和大家分享。

現代科學已經有製造出來很多高科技儀器,認識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相關設備技術水平也是有持續刷新。夸克裡面就算是存在一個宇宙,我們人類暫時也沒有足夠能力去探索,雖然夸克裡面的宇宙我們沒有辦法進去,但是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眼見為實的這個宇宙卻已經開始了探索和研究,人類製造的飛行器已經開始向太陽系外面前進。先不討論銀河系外面的星球,牛郎星和織女星的距離是16.4光年,牛郎星距離地球16光年,織女星距離地球26.3光年,牛郎星和織女星之間如果是給對方發一條信息,信息以光速向前進,當對方收到訊息時已經是大約16.4年以後了,光速是每秒三十萬千米,我們人類即使想要到達牛郎星或織女星也是同樣緩慢,從目前科學技術水平來說是遠遠無法實現,依照能離開太陽系的第三宇宙速度每秒16.7千米速度前進,光前進一秒的路程我們就至少需要大約4.99小時,1光年的路程我們需要晝夜不停趕路17964年以上。我們不論是拿高倍顯微鏡觀察微觀世界,不管我們以後製造出什麼運載設備去探索外太空,包括我們使用遠程望遠鏡觀測太空景象,科學技術無論怎麼先進都屬於向外求,既然是向外求都是有邊界範圍,我們能做成的關於科學研究相關所有事情,都屬於知識堆砌逐漸產生的一種表現形式,相對於我們自己本身,其實並沒有太多實質效果,並不是說諸位科研人員的知識白學了,而是說關於我們自身能力沒有絲毫促進作用,相反還有很大可能會因此帶給自己諸多原本可以沒有的認知障礙,這一點可能許多時候很難真正的認識到這些,即使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有了很深刻的認識,說不定我們依然還是處於認識程度嚴重不足的情況,正如自古至今給世間大眾講道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把道給相對高度詮釋的更加準確和完整的人是屈指可數。

科學和佛學絕不是針尖對麥芒

(照片作者:雪冰)

我們經常說科學進步日新月異,其實事實卻是非常緩慢,人類每次絲毫進步都凝聚無數人持續多年的努力奮鬥,截止現在超越光速還是一個極其嚴重難解的課題,其他各類科學難題何時能攻克更是遙遙無期。當人類面對超越光速非常艱難的研究探索發愁之時,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告訴世人,凡夫之所以無始劫不能轉迷為悟,主要就是向外貪求,嚴重忽視了向內求,當我們每次聽到佛教特別強調的向內求這些,很容易產生膚淺化理解,把佛教提出的向內求視為心理層面,事實真相往往都是絕非如我們這樣淺薄理解與膚淺認知。許多學習和研究佛教的人,對於“心內求法”大多停留在意識高度的信仰層面,比如經常有人說如果沒有信仰會怎麼怎麼,實際上若是請他(她)給我們講解一下什麼是信仰,或者請相對詳細的解釋一下意識相關內容,又有幾個人能給我們最大限度的圓滿答案呢?本文開始就特別從中國佛教的發展到現在狀況的大致曲線開始分析,同時也是指出來發展到現在狀況絕不是說如政府行為單方面責任的問題,準確說是我們當今時代所有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責任,最大責任就是我們這些自認為學習佛法的人,基礎功底嚴重不紮實導致大多數問題。釋迦牟尼佛說唯有向內求才能逐步達到恢復自己本身具足的圓滿能力,什麼是原本就存在從來沒有遺失過的能力呢?用我們普通凡夫的視角就是那些佛教神通,佛教有特別提出正好是關於前面剛剛提到超越光速難題的近乎相反方向和效果的內容就是神通,這就是久聞大名的神足通,擁有神足通的聖者們都可以瞬間自由前往非常遙遠的外部世界,暫時不管我們個人現在是否可以達到,從理論上來研究分析,人類正在渴求的超光速和佛教神足通的瞬間到達,已經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即使是人類以後逐步實現了超光速,可這些運載能力還是屬於外在的技術手段通過身體之外的設備達到,佛教神通可是自己就直接到達,僅僅從這個對比效果來說早已不是一個層次的問題。

我們這些科學派的人不管自己到底是知識水平能達到多麼高,充其量就是自己的知識量儲備相比大多數文化低的普通民眾已經高出許多,可除了這些之外,並沒有因為大腦裡儲備的知識量比別人豐富了,自己的本有能力依舊沒有恢復一絲一毫,我們科學派來說因為自己掌握了自認為足夠的科學知識,無論如何都讓自己無法相信更不能接受佛教提出的神通相關內容,那怎麼可能呢?惟一沒有仔細深思過的就是為什麼沒有可能,同時也沒有問自己如果真有那種可能,為什麼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可望不可及,若是依此邏輯繼續深入思考和探索,說不定就算是達不到恢復相應層次的能力,可至少還是有機會從理論上獲得一些認識上的進步,非常遺憾的是我們早已經把這些重大課題以單純的神話幻想去定義;科學派許多人早已把佛教神通以神話幻想去定義,由於科學派大多數人都屬於不懂佛理的人,誤會錯解在所難免,原本世上還有很多專業的研究佛法的人群,世人不懂這正是他們需要盡的責任和義務,甚至是一些所謂大德雖然趾高氣昂也有給世人講經說法,絕不能說誰講的不好,講的都確實非常好,可大多都停留在佛經落實佛經,只是以大量聽起來非常炫目的佛教名詞堆砌,普通民眾除非自己有足夠恆心毅力開始深度學習和研究佛法,現階段來說還是幾乎無法聽懂,當別人說自己不懂時不去反思自己基礎不夠紮實根本不會給普通大眾解釋,而是找百千萬億種自認為合情合理比如你的慧根欠缺之類的理由,準確說就是嚴重缺乏雅俗共賞式還確保內容完全正確的專業資料。

科學和佛學絕不是針尖對麥芒

(照片作者:雪冰)

科學和佛學在我們現代大多數人來說,屬於完全對立的兩個體系,今天討論相關差別也是兩者交替表達主題含義,分開表達就是,學習科學都是從加減乘除等最簡單內容開始打基礎,學習佛法同樣是日常生活中的做人處事開始逐步積累,現在猛然間發現一個情況,兩者好像原本並不矛盾可以同時進行,如果這樣開始踏踏實實累積基礎功底,可能以後有機會達到相對而言基礎功底足夠紮實做一個實力派,現代人有一個特別明顯的特徵,就是經常一些內容變換名詞之後就不認識了,若遇到這種狀況肯定屬於基礎功底不夠導致。當我們說不清楚某些內容的時候,經常以佛經裡原文“不可說”作為支撐,釋迦牟尼佛早就告訴過我們,諸佛所講的都絕不是世間普通大眾視界能認識的內容,諸佛所言不可說絕不是說我不願意告訴你,也根本不是說諸佛還有保留一招壓箱底的絕活一般人不傳授,而是某些地方很難幾句話講解清楚,釋迦牟尼佛所言不可說主要是表達這裡表述的原理非常微細普通人很難快速全部認識,也絕不是說諸佛所言道理都非常深奧,換個表達形式就是佛理深奧的直接原因就是簡單到極致,甚至許多時候簡單到我們每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我們天天在聽時時在看,但是卻並沒有意識到視力聽力這些簡單功能其實內在還是有非常深奧的內容在裡面,僅僅只是聽見或看見再到我們做出下一步決定,如此輕鬆的一個過程,卻充滿了深奧至極的核心原理,這個原理也並不是說高難度不容易認識,而是簡單到早已超越文化知識多少的限制,只需要踏實學習任何人都有機會完整認識,認識到這些原理原則以後,必定又帶給我們生活質量的實質性提升,這裡關於生活質量的實質提升絕非簡單的心理層面或物質享受之類,而是認識宇宙生命事實真相學問水平實現了質的提高。

本文從確定這個標題開始,最初原來沒有想過寫如此篇幅陣容的文章,邊寫邊酌情增加需要的內容,就形成這樣長篇大論。事實上僅僅幾篇文章甚至幾本書都很難把科學和佛學相關問題論述結束,任何一篇文章都絕不可能解決所有疑問,肯定都有屬於掛一漏萬各種遺憾,不管你我他現在暫時都在堅持什麼觀點,都需要有非常理智清醒的頭腦,並且本著尊重他人的心態,絕不可以因為某些內容超過自己的理解範圍就盲目產生各種攻擊,更不能盲目肯定所有提出各類有價值的思路性質建議,就是說任何時候都需要有我們自己的理性判斷,當認同和借鑑某些內容時必定不是單純的在照抄答案死執這是權威等狀況,而是自己不但懂得了為什麼應該這樣選擇,或為何必須應該這樣選擇等各種視角的問題,只有每一步都走的如此實在,才能最大限度避免以後出現基礎功底不紮實的可悲遺憾。

科學和佛學都是帶給我們依次認識宇宙生命真相的學問,學習科學和學習佛法更是另一個層面的含義,不管我們暫時堅持認同兩者或某一方面,不論是科學派或佛學支持者,都絕不可以自以為是的攻擊對方,凡是出現了攻擊他人,這已經表現出來自己的學問水平認識程度遠遠不足,同時潛藏因素根源是對自己的嚴重不自信,如果有足夠自信為何要攻擊別人呢?我們完全可以實現把自己瞭解到的諸多事實真相告訴對方,拿事實說明問題證明對方是錯誤,如果拿不出足夠實力來證明對方哪裡錯了,卻只是單純攻擊別人,這純屬自身學問水平嚴重欠缺。科學和佛學兩者之間,若出現任意一方攻擊對方的情況,以中國三國時期曹植所作《七步詩》詮釋互相攻擊的效果最恰當: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018年8月10日至20日作)

科學和佛學絕不是針尖對麥芒

(照片作者:雪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