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濂:抓住機遇、合作共贏、內外兼顧,應對新冠重大疫情

目前,全人類共同面臨著生死攸關的挑戰。在本次抗擊疫情中,中國在國內及時隔離、及時恢復經濟;對國外及時通報、及時分享、及時援助,體現了大國擔當。以下是莫干山研究院院長、絲路產業與金融國際聯盟執行理事長郭濂撰寫的《抓住機遇、合作共贏、內外兼顧,應對新冠重大疫情》一文:


郭濂:抓住機遇、合作共贏、內外兼顧,應對新冠重大疫情

郭濂,莫干山研究院院長、絲路產業與金融國際聯盟執行理事長

目前,全人類共同面臨著生死攸關的挑戰。在本次抗擊疫情中,中國在國內及時隔離、及時恢復經濟;對國外及時通報、及時分享、及時援助,體現了大國擔當,粗淺建議如下:

一、高度重視“一帶一路”疫情防治工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優化公共衛生規劃和技術標準體系,當務之急是提升其監測防控能力和通關效率,今後要將公共衛生和線上生產、辦公及消費項目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一帶一路”相關企業提供危機求助和危機攻關指導,提供專項資金、優惠信貸、貸款擔保、出口信用保險、特種保險、信用貸款,防護品專項補貼等支持,其中階段性地減免“五險一金”和降低稅基,是最可行最應急的支持;除了新增支持政策外,對於因非主觀錯誤引致企業難以按期還款的,要予以展期或無還本續貸,做到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四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疫情防治信息交流、衛生檢疫、應急對策的協調聯動處置機制,分享中國的防治經驗(眼前迫切需要指導印度和非洲相關國家防止疫情蔓延);在《國際衛生條例(2005)》實施框架下,與世界衛生組織等加強合作,抓住機會加快中國公共衛生及相關產業的產能對外轉移;對《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中七大項涉及衛生檢疫的相關內容進行優化和完善。既要防範疫病輸入風險,又要防範金融輸入風險。

二、進一步提高中國透明疫情信息的宣傳力度。主動邀請美歐日等國家公共衛生專家(甚至政客)到中國武漢等地進行考察,當他們深入瞭解到中國嚴格、細緻和切實的防治舉措後,關於中國瞞報信息或未能及時向國外通報等傳言將不攻自破;主動向全球更多地公佈中國抗擊疫情和恢復生產的具體做法。要使全球知道,不僅中國抗擊疫情的經驗,而且中國積極恢復生產的做法,也是對維護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極大支持。

三、由中國或者中國發起制定公共衛生相關標準。疫情蔓延到200多個國家,很多國家向中國求援抗疫醫藥物資,這是建立及推廣中國公共衛生相關標準的最好時機。另外,中國還要制定既嚴格又切實可行的公共衛生產品進出口標準,及時遴選和動態優化進出口白名單。就像開闢互聯網IPV6新域名一樣,由於中國主動與包括美國在內的相關國家共同制定IPV6標準,相對IPV4,中國在其中的地位和所佔比重有了極大的提高。

四、將美歐日等地在本次疫情中暴露出來的某些弱點,轉化為中國經濟發展和外交得分的機遇。

例如:本次美國安慰號和仁慈號醫療船,雖然各有1000張床位,但在如此十萬火急的情景下,總共收治病人不到50名,導致紐約和洛杉磯部分居民的強烈不滿。其實憑著中國強大的造船實力結合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等建設管理經驗,中國完全有能力對美國的醫療船進行“可裝可拆可組合積木式”快速改建。既救人以水火,得到美國民眾的讚揚,又為中國公司承接了業務。美歐目前急缺呼吸機、高檔消毒機和噴霧器等,我們可以通過產品交換技術和配件,發展中國門類齊全的傳染病防治產業鏈。

五、儘可能與相關國家形成合力,聯合應對人類共同的災難。美國尼古拉斯•伯恩斯教授說:“根據二戰以來所形成的慣例,在重大危機關頭,美國總統會身先士卒發揮世界領袖作用,不幸的是,特朗普在過去三年的總統任期內一直在詆譭全球集體行動,並否認美國的領袖作用”。美國彼得.貝納特教授也稱:“從抗擊目前疫情方面講,美中關係的重要性怎麼評價都不為過”。如果疫情在全球嚴重失控,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但令人不安的是,本輪疫情如此嚴重,卻有部分國家選擇彼此封閉和指責,而不是像往常一樣攜手應對,或者至少相互聲援。目前,世界上總得應該有一股聯合的力量,共同應對全球人民遭遇的這場大災難。近期,中美民間專家已經召開了若干場合作抗疫座談會,與者普遍認為:“中美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共同阻止世界陷入大蕭條;聯合制定原則和標準; 合作建立公共衛生風險管理制度;兩國尤需在疫苗和特效藥研發、生產和分銷國際合作中起帶頭作用”。中國和美國的約百名學者也已經呼籲中美兩國合作,中國學者的倡議得到了十幾個國家的響應。中國學者還可以給歐洲、日韓等政要寫信倡議加強合作。目前,中國可與美國相關州政府(例如友好城市之間)、以及專家學者等開展實質性合作。合作範圍擴展到與疫情相關的經濟金融和社會治理等領域,但要特別防止將疫情防治政治化。應對本次疫情爆發,是踐行習主席所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的好時機。

六、重視緩解中國部分大學生目前面臨的兩大困境。出臺特殊政策,儘快抒解助學貸款困境。目前,中國不少助學貸款機構經營困難,特別是生源地助學貸款更加難以回收,逾期率居高不下,部分金融機構已經撤資,致使有的學生貸不到款;今年大學畢業生達到870多萬,創歷史新高。但由於受到疫情影響,今年就業形勢異常嚴峻。不僅學生找工作時間有所推遲,而且由於疫情導致很多企業經營困難,其失業人員也將衝擊今年的就業市場。就業困難又將加劇助學貸款困境。教育是一個國家競爭力的最終源泉,如果這一問題解決得不好,將可能助長“讀書無用論”。另外,如果全球疫情蔓延超出預料,建議國家試行恢復和擴大“以工代賑”。

七、將發展經濟與防治疫病作為必須兼顧的兩大考核指標。今後防疫將成為常態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處理好發展經濟和防治疫病的關係,是相關部門和各級政府所面臨的新挑戰。中國地博人眾,錯綜複雜,不可能凡事依賴中央親自安排。在本次疫情中,凡是認真調研、積極想方設法的地方,就能做到防治疫病和恢復經濟兩不誤。例如浙江省組織專車、專列、包機幫助農民工以“點對點”方式返崗,僅包機就達到58架。減免全省企業繳納社保基金400多億元,取得了良好的復工復產效果。

八、將疫病預治養產業列入我國新興戰略產業和新基建、民生基建範疇。理由之一是這一領域需求巨大而穩定。瘟疫是人類永恆的敵人,除了新冠病毒外,今後世界上還會不斷爆發其他傳染病,企業做好了,可以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理由之二是目前僅僅醫治新冠肺炎就產生了如此巨大的醫藥品需求(例如,由於產業鏈配件不足,中國部分呼吸機生產企業已經停止接單);三是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離不開發達的疫病預治養產業的保駕護航;四是有利於振興中醫藥產業,本次疫病防治的實踐證明,中西醫結合療效顯著。世界上主要有兩大類武器庫,第一類是直接殺傷肉體武器庫、第二類是致病性武器庫,中國致力於世界和平,疫病預治養產業也是國防工業。

本文來源:莫干山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