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濱州濱城區成功打造棉花智能化管理機械化種植的楊柳雪樣板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10月20日,濱城區楊柳雪鎮楊柳雪村南側的280畝“楊柳雪紅色基因棉花科技示範基地”經過近一週的採摘,收穫接近尾聲。經實地稱量平均畝產籽棉達到了300多公斤,產品質量和產量各項指標均達到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最好水平,濱州市濱城區成功打造出了棉花智能化管理、機械化種植的楊柳雪樣板。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楊柳雪在鹽鹼地上連續多年創造了糧棉雙豐收的奇蹟,被周總理樹立為“全國棉區的一面紅旗”

  1964年,楊柳雪村積極響應毛主席提出的“農業學大寨”的偉大號召,打響了“搬走鹽鹼地,掃掉地上‘雪’,徹底改變舊面貌”的戰鬥,叫響了“4分良田吃飽飯,多種棉花做貢獻”的豪言壯語。經過楊柳雪村人的共同努力,創造出連續七年糧、棉雙高產的成績。

  1970年2月,在全國棉花生產會議上,楊柳雪大隊被周總理樹立為“棉區的一面紅旗”。楊柳雪大隊也是毛主席親自批示的四個中央文件中的一再表彰過的“農業學大寨”的先進典型之一。《人民日報》以“棉區的一面紅旗”為題報道了楊柳雪大隊的事蹟。

  1970年全國棉花生產會議召開後,楊柳雪大隊成為全國農業戰線上的一面紅旗。1970年2月27日,山東省革命委員會發出《關於開展向楊柳雪大隊學習活動的通知》,號召全省學習楊柳雪大隊的先進經驗,各地掀起了以楊柳雪為榜樣,奪取農業新高產的熱潮。

  人工採摘邊角地頭的棉花,肉嘟嘟、軟綿綿的棉絮讓人不忍撒手。

  自周總理讚譽楊柳雪“棉區的一面紅旗”開始,到《人民日報》對楊柳雪的宣傳報道,楊柳雪大隊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阿爾巴尼亞、山西大寨等國內外考察團紛紛來訪,全社會掀起學習楊柳雪的熱潮,參觀人數最多時每天多達7000人。

  近年來,楊柳雪人致力講好“紅色”歷史故事,以“紅旗”精神打造“紅色”特色名片,繼承發揚楊柳雪精神,楊柳雪紅色基因棉花種植再續輝煌

  近年來,楊柳雪人致力講好“紅色”歷史故事,以“紅旗”精神打造“紅色”特色名片,全力推進黨性教育基地建設,並全力以赴積極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總要求,傳承紅色基因,續寫棉花新篇章,重塑昔日棉區“紅旗”典型形象。

  2019年,濱州市委、市政府聚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一主題,立足傳承紅色基因,依託懷周祠和棉區紅旗楊柳雪村的紅色文化歷史,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和黨性教育資源,結合新時代新徵程新要求,以一面紅旗為主線,以黨性教育和紅色研學為魂,搭建黨員幹部錘鍊黨性、提升修養的全新教育平臺,將楊柳雪打造成了濱州市黨性教育基地、山東省黨史教育基地、山東省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

  2020年,濱州市濱城區出臺《楊柳雪紅色基因良好棉花示範基地建設發展規劃》,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國際良好棉花生產標準為目標,以生產高產優質棉花和“紅色”基因傳承為理念,以產業化經營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手段,以建設高標準良好棉花生產基地為標尺,以提高棉花種植效益為突破口,採取行政推動、技術創新服務、示範引導等方式,積極打造楊柳雪紅色基因良好棉花科技示範基地,重現楊柳雪的“棉花雪”。同時,實現賞棉、修棉、摘棉遊。打造現代鄉村紅色旅遊和農業綜合開發於一體的新樣板。

  楊柳雪紅色基因棉花科技示範基地成片連方流轉280畝土地,優選優質棉花品種採取全程智慧化管理和機械化種植,擦亮楊柳雪棉花品牌

  2020年,楊柳雪紅色基因棉花科技示範基地通過土地流轉,在楊柳雪村南側建立了成片連方的280畝土地。先後投資400萬元,購置北斗導航、雙行精播機、滴灌設施、植保無人機、拖拉機、智慧農業設備,並從國家種質資源庫索求棉花品種40個。

  楊柳雪紅色基因棉花科技示範基地設 “棉飼連作”高效種植示範區、全程機械化試驗區、良好棉花展示區、科普教育觀摩區和智慧農業功能區。為全市“兩全兩高”農業提供科技支撐,為世界級紡織家紡服裝產業基地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全力打造黃河三角洲現代高科技棉花示範基地,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進一步擦亮楊柳雪棉花品牌。

  楊柳雪紅色基因棉花科技示範基地全程智慧化管理和機械化種植模式,吸引了國內棉花種植行業專家、領導的高度關注。6月21日上午,全國棉花智能化管理技術示範觀摩會在楊柳雪舉行。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黨委書記潘燕榮在講話中指出:“今天,讓我們共同繼承和發揚楊柳雪精神,擦亮楊柳雪棉花品牌,打造棉花智能化管理的楊柳雪樣板。相信通過此次會議,一定能夠讓全國棉花生產智能化管理在楊柳雪生根開花、行穩致遠。”

  9月22日,農業農村部在楊柳雪紅色基因棉花科技示範基地舉行了“黃河三角洲地區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實驗示範基地測產活動”。通過示範基地實地考察測評,專家組對楊柳雪紅色基因棉花科技示範基地棉花全程機械化示範工作給予充分的肯定。專家組表示,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推廣應用,在有效的降低棉花生產成本的同時提高了棉花產量,同時證明兵團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模式在內地傳統棉區同樣可行。隨著棉花全程機械化技術在黃河流域的引領示範作用,可以真正讓棉花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有效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