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亟待建立

專家: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亟待建立

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公佈《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通過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促進要素自主有序流動,提高要素配置效率,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


《意見》提出,要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制定職業標準。推進社會化職稱評審。加快建立勞動者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探索實現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學歷證書互通銜接。

專家: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亟待建立


日前,中宏觀察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產業規劃部研究員張瑾就相關話題接受本網專訪。


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制定國家職業標準


“國家職業標準屬於工作標準。對工作的責任、權利、範圍、質量、程序、效果及檢查方法和考核辦法所制定的標準都屬於工作標準,包括部門工作標準和崗位(個人)工作標準。”張瑾接受本網記者採訪時指出,職業教育的培訓課程開發把職業標準作為依據,每個用人單位都需要工作者具有勝任相對應職業所需的能力,因而也會制定不同的用人要求,通過職業標準下的具體工作分析,可以分析出不同的用人要求及工作需要。


“國家制定的職業標準在進行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過程中有重要作用,”張瑾強調,“之前的‘學科本位教育’有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的弊端,導致對學業文憑看得較為重要,而忽視了職業資格證書的作用。職業標準是基本,保證職業教育是圍繞生產和工作展開的,確保了他們的職業技能可以很好的適應就業崗位。”


張瑾指出,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制定國家職業標準,對於推動就業,引導職業教育,增強廣大勞動者的能力,加強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建設,提高勞動力市場的建設,都將起到深遠積極的作用。


“勞動者獲得職業技能,提高適應能力,增強就業能力,最終完成素質就業,對於健全推動就業的長效機制具有積極作用。”張瑾強調。


加快建立勞動者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


“職業技能培訓是全面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緩解技能人才短缺的結構性矛盾、提高就業質量的根本舉措。”張瑾指出,2018年5月出臺了《國務院關於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國發〔2018〕11號,本次《意見》對此又加以強調。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最主要的亮點就是“終身”,技能培訓要貫穿勞動者學習工作終身,讓人才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這裡所指勞動者可以涵蓋兩類人群,即已經就業人員以及準備就業人員。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工作面臨諸多的挑戰,培訓覆蓋面過於狹窄,培訓對象主要集中在一般就業人員和農村務工人員;培訓服務供給不足,政府的補貼偏少,導致企業興辦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積極性不足;有效性不夠明顯,職業技能培訓偏向中低端,無法適應產業的轉型升級、知識更新、技術進步和社會需求;基礎能力亟待加強,特別是層級合理、定位清楚、佈局科學的公共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尚未建立。


“政策供給、組織實施、重點對象、多元化評價和保障服務共同組成了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具有利國、利企、利民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歷史意義。”張瑾告訴中宏網記者,未來應充分發揮市場作用,適應產業升級和社會發展需求,加大新職業的培訓支持力度,在組織國家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中開展大規模的職業培訓,能夠讓健康照護師、康復輔助技術諮詢師等新職業人員參加到培訓當中來,享受國家職業培訓補貼激勵政策。


“這樣會促進新職業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營造一個更好的社會環境,”張瑾建議,建設國家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學分銀行”,健全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人才評價、技能等級等制度;培訓標準體系建設,進行統籌管理,明確考核標準及培訓成效,形成規範的培訓標準。


記者:王鏡榕


專家: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亟待建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