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秉賢寫意畫之"高人無法"

介翁畫語​

法理:○ 高人無法。○ 夫畫,風神是骨,骨立形聚。史哲血脈,傳贊千秋。文墨為肌,豐腴勁健。形色膚也,名相所依。若論技器,體外衫袍而已。寒則裹之,酷則剝之。 ○ 重技輕道,筆線無前瞻,隻身手嫻熟,終是花拳繡腳一格。 ○ 熟能生巧,乃為功到者言。斷非技器。為技精熟,近俗耳。故 曰:生求變。

劉秉賢寫意畫之

松風(45*68cm)

題識 : 無意之間,天風自得矣。

筆墨:

○ 下筆無氣蓄,行鋒韻當生,骨法驅縱橫,收勢跡無痕。○吾題《負樵注僧》曰:"或問:汝之功何以練就?小僧曰:盡日負樵所得。信乎?吾信。功夫者時日之功耳"。書畫線形亦如是,當做童子功。○ 捻管無妙招,垂毫乃善耳。○ 靈光一閃,白駒過隙,逮著先機,毫端彰顯,是為偶得。

劉秉賢寫意畫之

古虯之姿 (45*68cm)

承學:

○ 承古正而不泥,出新奇而不怪。○ 當下學制,不適承古。強搬硬取,淪功為工。悲也。○ 畫到神情飄沒處,筆即是情,情即是魂,魂即是神。○ 畫欲完美當思支離,畫欲高逸,當思平淡。○ 尚情筆頭好,尚意心相生。情意交輝處,隹境美煞人。○ 吾國書畫,承之高古,參之文墨,蓄之氣骨,驅之情性。

劉秉賢寫意畫之

林中老虯不可求(68*45cm)

雜談:

○ 孤往是一程無盡的苦旅,孤往是探得心底靈源的唯一通道。

○ 閩東先賢陳瓚曰:"畫不欺世,藝不討巧"。極是。

○ 練眼.養眼,此語鮮矣。乃要之。舉世丹青手,有眼高手高者,有眼高手低者,絕無 眼低手高者。

劉秉賢寫意畫之

獨思(45*70cm)

題識:天下萬象容我獨思也。

詬病:

○ 眼高手低不足懼,眼低手高可瘮人。

劉秉賢寫意畫之

隻眼看世界(60*45cm)

題識:世事本無常,只須單眼看。

介翁詩詞

青玉案

排雲陣陣天邊舞,

望山遠,

追思去。

漫剪心扉當為賦,

笑昔吳楚,

些些逸語,

也令君王怒。

更憐藜杖貧樵父,

堪寫崑崙瀚滄句。

卻問閒愁都幾許?

平川風殘,

掛簷月缺,

廬外央央雨。

劉秉賢寫意畫之

路遇 (30*45cm)

題識:都是匆匆客,無意爭雌雄。

鷓鴣天

霧鎖他鄉愁半邊,

忌聽樵父話桑田。

十秋浪蕩失魂子,

萬瘴迂迴落魄天。

風颯颯,

雨綿綿,

夢中幾度又從前。

一酌吳楚清甘酒,

卻憶南蠻過舊年。

劉秉賢寫意畫之

鄉果(90*60cm)

品八大梅花

妙高頂上虯龍枝,風颯雪凝俏幾時。

猶恨個山先佔手,可憐吾輩覓香遲。

劉秉賢寫意畫之

石魯筆意(75*49cm)

題識:偶似石老,是因失神也。

痴事自說

但道生來倚翰事,人情風月莫留連。

諧說半世輕生死,恥向蒼冥乞故年。

轉瞬乾坤新換舊,今昔瀚海水連天。

且邀霧散雲開日,卻令陳朱做異妍。

劉秉賢寫意畫之

東籬過風圖 (70*60cm)

介翁,本名劉秉賢,又號介山,常居萬竹山房,以涉翰墨兼農事為樂。

為畫魂崇古,意求新。其作品具有深厚的傳統功力,又能夠充分體現當代的筆墨精神,強調以書法入畫,用線用墨追求渾厚大氣,並通過筆墨折射出對自然萬物的哲學思考。

年過花甲,善獨處,思孤往,藝事多向內心求。

偶有所得,便是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