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盛唐風光,品味大唐三彩

老卓/文

唐三彩是是盛行於唐代的一種低溫釉陶器,釉彩有豐富多樣,而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彩”。其廣義上指的是從唐代墓葬中出土的瓷器。


見證盛唐風光,品味大唐三彩


唐三彩主要用於墓葬,造型豐富多彩,分為生活用具、模型、人物、動物四大類,其中以動物類居多,尤其是唐三彩馬。唐三彩馬通常體態豐滿,寬頸肥臀,塑形一般以靜態為主,但靜中有動,栩栩如生。唐三彩馬耳通常直立緊貼,模仿動物忽然聽到什麼動靜的形態,眼呈三角狀,如同在警惕的觀察四周,通過這些細節的刻畫,使馬的塑造不至於呆板,而從中流露出大唐的氣象,表現了唐馬的內在風骨和精神,可以看出唐代匠人們高超的技巧了。


見證盛唐風光,品味大唐三彩


唐三彩器物形體圓潤、飽滿,與唐代藝術的豐滿、健美、闊碩的特徵是一致的,充滿盛唐氣象。唐三彩人物和動物的身形比例協調,形態自然流暢,生動活潑。在人物俑中,通常將武士刻花的身形挺括,肌肉發達,怒目圓睜,劍拔弩張,而仕女則高髻廣袖,面龐豐滿,腰肢細柔,嫻靜優雅。


見證盛唐風光,品味大唐三彩


釉色是唐三彩的一大特點。唐朝創造性的在一件器物上同時使用黃綠白三種釉色,並巧妙的將他們間錯使用,通過窯內高溫燒製,黃綠白三色釉融化,澆融流溜形成獨特的流竄工藝,色彩相互交融染色成其他的顏色,出窯之後便在器物表面形成了許多不同的色彩,有原色、有複色、有兼色,人們能夠看到的就是斑駁淋漓的多種彩色,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點。


見證盛唐風光,品味大唐三彩


唐三彩所使用的胎土細膩,用土很實,其中含有礦物雜誌,燒製出的胎體白裡透紅,紅中帶黃,胎質堅實穩重,胎壁薄卻不脆。由於唐三彩是殉葬品,大多從墓中出土,歷經千年時間,在器物的露胎處有風化現象,斑駁不一。而市面上的仿品多為瓷胎或以石膏為胎,胎質潔白、滑膩,無顆粒感,也無風化現象,幾乎無雜誌,用手指輕叩之聲音響亮,上手手感較重。

我是老卓,喜歡收藏的朋友,記得關注我,我會私信你,邀你和藏友們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