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創新立德樹人北小精神代代傳——城關鎮北街小學 王亞飛

#新鄉縣級融媒#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守正創新立德樹人北小精神代代傳

--城關鎮北街小學 王亞飛


十三年前我走進了教師的隊伍,成為了一名數學老師,與數字打交道,與符號做朋友。在三尺講臺之上,在方寸教室之間傳道、授業、解惑就是我的工作日常。


守正創新立德樹人北小精神代代傳——城關鎮北街小學 王亞飛


難忘記入職培訓時,馬校長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作為北小人,每個人都是重要的;每個人都會發揮作用,每個人都會帶來改變。這是鼓勵,這是鞭策,這更是期待。我堅守著自己的陣地,默默地耕耘著。三年,我沒能脫穎而出,五年我還在徘徊和仰慕。直到馬校長的一句:“亞飛呀,要讓你的能力配得上你的顏值!”這句話像根針一樣扎醒了我。我明白,這不僅是批評,更是對我的鞭策,也是一種深深的期盼。我壓力山大呀!

我開始抬起頭,瞪大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觀察身邊那些優秀的人,尋找自己和他們的差距,知不足而後進,我要學習,要進步。

馬校長常說:我們北街小學的領導都是站在德行和業務的制高點,管理學校引領教師,我們學校的領導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守正創新立德樹人北小精神代代傳——城關鎮北街小學 王亞飛


今年四月,來到北小13年,我第一次看到了在校會上失態痛哭的範沛霞校長。範校長是我們的大家長,大事小事都找她,早到晚歸總是她。不同的是她有一個30年長不大的孩子,吃飯靠喂,上樓靠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範校長就是兒子的腿,走哪兒抱哪兒,這一抱就是30年。可是我看到的範校長,她永遠是那樣隨和,那樣樂觀,任何困難都難不倒她,任何時候都能在學校找到她。我總以為,她家裡肯定有堅強的後盾。看到她校會上失態痛哭,我才知道,原來每天早上她準備好稀軟的粥,用電飯煲溫著讓孩子吃一天。4月10日晚上,孩子伸手去夠飯時,身體重重的從床上摔了下來,粥和著血,一張臉面目全非。第二天又是加班到很晚,安排好老師的工作後,她站起來說:我要回家一趟時,再也控制不住對兒子的愧疚,崩潰大哭,淚如雨下。我震驚了,是什麼?支撐著她幾十年如一日,從青絲到白髮,從未因生病的兒子缺勤,風雨堅守工作崗位。我想:一定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強大的初心,最強大的使命,才讓她默默奉獻,無慾無求吧。

我還目睹了陳東英主任忙碌的身影。每天她在工作群裡佈置工作,安排任務,教學,德育,家訪,延時,她擔著課,帶著班,班級成績竟然還次次第一。我更見證了北街小學,許許多多辛勤耕耘著的優秀教師,也在踐行著“守正創新,追求卓越”的北小精神。愛生如子,身殘志堅的最美教師張東霞老師。站好最後一班崗,光榮退休後還在為學校盡一份心,出一份力的馬秀菊老師。腳面骨折,貼著膏藥,一瘸一拐走進教室的張國梅主任。做完手術沒按醫生要求休息,毅然回到學校開始工作的王瑞敏,李國平,郭雲麗老師……


守正創新立德樹人北小精神代代傳——城關鎮北街小學 王亞飛


一件件,一幕幕觸動著我的心。我低頭暗自思量:還要安於現狀嗎?不,不能這樣!主動聽課,積極參加學校的“三研三磨”教研活動,在眾多優秀老師的打磨下,我磨出了方法,磨出了經驗,業務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從2017年,我開始思考“分層作業設計,能不能提高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能力”?查找相關文獻資料,學習理論知識,利用家訪深入每一個學生家庭,詳細瞭解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根據學生學習習慣和成績劃分小組,在教學中慢慢摸索和實踐。經過兩年的實踐證明,我班的數學成績在年級組裡名列前茅,我得到了家長的一致認可和好評。今年,我與我校老師成立了課題研究小組,並通過新鄉市教研室的評審,批准立項,已經開題。

作為北小人,每個人都是重要的。是啊,北街小學不僅成就了每個孩子與眾不同的精彩,也為我們每一個有夢想的青年教師築起了實現夢想的舞臺。我也在這片教育的沃土上越變越好,越走越遠。我們堅守著三尺講臺,我們的理想在學生身上延續,我們的價值在學生身上體現,我們無悔於自己的選擇。初心不忘,使命在肩,我們必須以百倍努力和忠誠,砥礪前行,不負芳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