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李世民的曾孫李適—從明君演變成昏君,他跟李隆基一模一樣

大家好,我是民間小俗事

我最近看了一個非常勵志的故事,一個22歲的大學生,卻是一個已經創業八、九年的創業者了。他自小家裡比較窮,父母年紀比較大,不出意外的話讀完初中,高中的學費就沒有指望了。

太宗李世民的曾孫李適—從明君演變成昏君,他跟李隆基一模一樣

圖注:普通的一張圖

但他不想輟學,他不想輟學後在家裡待著幹農活,他明白知識對時代的重要性,所以每天放學或放假就到學校門口或集市賣東西。用幾年攢下來的零花錢成為第一筆創業資金,從玩具到零食,全都嘗試過,後來就堅持下來賣辣條,十年的時間裡不僅僅自己完成了學雜費、生活費的自給自足,還買了臺自己的車,目前雖然還在讀大學,但已經存下了不少錢

十年的時間,相信他這麼長的時間裡也曾自暴自棄。但他堅持下來了,所以他成功了。

從明君到昏君—唐德宗李適

這讓我想到了一個歷史上的一個帝皇唐德宗李適,曾是明君卻因為遇到挫敗自暴自棄,成了一個令後代世人唾棄的昏君,他究竟經歷了什麼?

太宗李世民的曾孫李適—從明君演變成昏君,他跟李隆基一模一樣

圖注:李豫—唐代宗

李適的父親是代宗李豫,他曾跟隨父親李亨收復兩京,平定了安史之亂。而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也算是個出色的君主,不僅上馬能殺敵,下馬更能治理國家。可惜的是李豫在公元779年便病逝了,之後便是本篇文章的主角唐德宗李適了。

“代宗之朝,餘孽猶在,平亂守成,蓋亦中材之主也。”—《新唐書·卷六·本紀第六》

曇花一現的“明君”— 李適

太宗李世民的曾孫李適—從明君演變成昏君,他跟李隆基一模一樣

圖注:李適-唐德宗

李適十幾歲的年紀便因為戰爭的爆發,跟隨宗室躲避戰亂,在逃亡的路上也算是經歷了戰火的洗禮。所以他深知李唐江山,祖宗的基業得來不易,經營更不易。所以在父親代宗去世後,他一當上皇帝就大刀闊斧地幹了一場,不僅僅親賢遠佞、更是大膽放權於臣子。

選用楊炎為相,而楊炎雖然度量小,但確實是有能力的人,不僅創造出了“兩稅法”摒棄了重稅的“租庸調製”,大大減輕了農民群眾的壓力,使得人們勞有所得。在外交上大膽地罷免了四方朝貢,極力修復與外番的關係。一時之間國內發展迅速,呈現了一片欣欣向榮,儼然又是一幅“開元之治”的盛世藍圖。

賜文武官階、勳、爵,遣黜陟使於天下,賜子為父後者勳兩轉。二月丙申,初定兩稅。—《新唐書·卷七·本紀第七·德宗》

唐德宗李適執政理念—發生了改變

太宗李世民的曾孫李適—從明君演變成昏君,他跟李隆基一模一樣

圖注:李適-唐德宗(局部)

從他的一些勵精圖治來看,不得不說已然是一個明君了,那為什麼被後代世人,乃至如今的史學家都一致認為是昏君呢?因為時間的流逝,並沒有帶來人們群眾所希冀的盛世,反而是一個滿目瘡痍的貪腐朝廷

德宗執政到中期政策和執行理念方向完全變了,削藩失敗後,國庫空虛導致他變得猜忌忠良,瘋狂斂財,而且還放縱藩鎮日漸強大,這種姑息養奸的行為直接導致政令不達,是李唐王朝的衰敗的原因之一。他的政策和戰略乃至理念,幾乎與登基之初成了反比

究竟他是如何發生了這麼大的改變,變得和唐玄宗一樣、執政虎頭蛇尾的呢?

唐德宗李適自暴自棄的兩大原因

從一些史籍中,我得出了以下兩個原因:

太宗李世民的曾孫李適—從明君演變成昏君,他跟李隆基一模一樣

圖注:藩鎮地圖

1.“奉天之難”-李適繼位之初是傾盡全力打擊藩鎮割據的,畢竟經歷過安史之亂的他十分明白諸侯分割領土的行為對一個王朝帶來的危害有多大,但是無奈適得其反

究其原因無非就是歷經幾朝,藩鎮勢力的不斷擴大與朝廷歷經安史之亂後的衰弱未能恢復。在雙方矛盾越演越烈的情況下,最終爆發了著名的“奉天之難”,在此戰中德宗本人都被逼得從逃離奉天

懷光奪楊惠元、李建徽所將兵,惠元被害。丁卯,車駕幸梁州,留戴休顏守奉天,以御史中丞齊映為沿路置頓使。—《舊唐書》卷七·本紀第七·德宗

2.自暴自棄—“奉天之戰”後,被藩鎮諸侯挑戰了中央的權威,德宗竟灰心起來,不再採取打擊藩鎮的政策,而是採用安撫懷柔,但諸侯們並不是綿羊,有的吃就行,他們是狼

德宗的懷柔政策使得他們越來越放肆,而德宗在群狼環伺下,失去了往日要中興李唐的雄心壯志,不僅被摧毀了鬥志,還有決斷力,在奉天逃亡的生活中思想也完全被扭曲了。不僅僅自己私設銀庫斂財,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還默認官吏貪腐,打擊忠良

太宗李世民的曾孫李適—從明君演變成昏君,他跟李隆基一模一樣

圖注:自暴自棄的德宗

“但官軍未到京城以前,能去逆效順,及散歸本軍本道者,並從赦例原免,一切不問。”— 陸贄《奉天改元大赦制》

在這各種因素下,德宗意志的衰敗不僅僅使得前期打擊藩鎮帶來的成效付之東流;姑息養奸行為更使得藩鎮之中的河朔三鎮融合成了鐵板一塊,碰也碰不得,儼然成了一個國中之國

而藩鎮割據的戰爭中被自己人背叛,導致戰爭失敗,這一錯誤的釀成雖然有他不可控制原因,政策的改變、執行力的變更也可歸結於自身意志力的薄弱,但接下來他的這個政策決定才是導致唐朝被打入地獄再難翻身的原因。

宦官掌權—霍亂大唐朝政

李適執政到後期因為官吏們貪汙風氣已成氣候,使得民生凋敝。他一改前期親賢遠佞,嚴禁宦官干政的做法,演變為了重用宦官,打擊忠良。為什麼他認為宦官才是最忠誠於他的,那是因為在戰爭的逃亡中只有宦官一直跟隨他。這種想法使得他犯了他在位期間最大的錯誤,他不僅賦予了宦官兵權,還將禁軍之中最精銳的神策軍交給宦官手中。

太宗李世民的曾孫李適—從明君演變成昏君,他跟李隆基一模一樣

圖注:宦官掌權

這些宦官們自恃兵權在握,不僅僅干預朝政、對於各種朝廷決策專斷獨行,更是控制了宮廷,使得皇帝都不敢招惹他們。就這一個決定把自家後代幾任皇帝都坑了,宦官發展到後期不僅可以隨意廢掉皇帝更換新的,更是出現了弒君等行為,一直到唐朝末期才解決了宦官問題帶來的危害,但此時已經過去了百餘年,可以說這時的李唐皇朝已

不復往日“貞觀、開元”等盛世之景,留下的不過是一副山河破碎的殘軀。

天寶以來,宦官浸盛。貞元之末,分羽林衛為左、右神策軍以便衛從,始令宦官主之,以二千人為定製。—《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六十三》

看法

李適從父親手裡接過一個剛剛匡扶起來的李唐,在位27年的時間,卻因為自身的自暴自棄,使得這個已然呈現出盛世藍圖的大唐江山成為了泡沫

假如李適在削藩遇到困難的時候堅持下來,亦或是奉天之難後堅定本心,積累經驗,勵精圖治,那是否會成為跟太祖一樣的明君呢。所以我認為從歷史中汲取到的教訓就是不管遇到任何困難,都要專心致志、堅持不懈這才是通往成功道路的基石。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六十三》、陸贄《奉天改元大赦制》、《舊唐書》卷七·本紀第七·德宗、《新唐書·卷六·本紀第六》。喜歡探討更多歷史知識請關注我吧!


你是否曾有過自暴自棄? 單選

0

0%

有的,差點我就那個啥了。

0

0%

沒有,目前成功人士一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