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據“央視財經”報道,在國內的電商平臺上,經常可以看到來自韓國東大門的品牌服裝,不過最近,韓國關稅廳卻查扣了大批被剪標後,偽裝成韓國東大門品牌的中國服裝,然後再加價賣給中國消費者。而這些衣服的價值更是高達3000多萬元。
今年6月份,韓國一名設計師同樣低價購入中國服裝,剪標偽裝成韓國製造服裝,高價在韓國市場銷售,從中非法獲利7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20萬元。
由於剪標、走私服裝等案件頻發,韓國關稅廳表示將在今年10月份之前在韓國製衣工廠、物流中心、機場等地對進出口服裝原產地進行強化管制,同時還將通過提高檢查率等方式嚴厲打擊走私行為,以維護韓國服裝市場秩序。(中央財經報道)
【題目預測】
“中國造”改標“韓國造”,這種欺騙消費者的行徑屢見不鮮,對此,你怎麼看?
【參考】
現如今,人們對於海淘的熱度依然不減,化妝品找代購,出國也要買回個馬桶蓋,去免稅店絕不會兩手空空,各式各樣的衣服也是喜歡外國的牌子。似乎國人對於非本國的商品都有一種盲目的“喜愛”,然而這樣的需求也讓一些不良的商“絞盡腦汁”來迎合國人的品味,從中賺取利益。
“中國造”改標“韓國造”,一方面不僅破壞了中韓兩方的市場秩序,另一方面也是對消費者的欺騙。
韓國採取措施制止,這種破壞市場行為,理所當然。但是,對於我們國人來說,也有很多問題需要深思。
第一電商平臺的商品信譽如何保證?在報道中,這些改標服裝均是在電商網購平臺銷售,消費者只能通過商家的圖片以及文字描述來選購商品,對於衣服到底是“中國造”還是“韓國造”只能憑藉商家拍攝的衣服標籤產地辨別,甚至買回衣服也已然無法得知究竟出自哪裡?
第二為何中國商品非要掛上“韓國造”就能賣出高價?這說明中國品牌意識不強,而國人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更希望有高質量的商品,而外國品牌已打出口碑,受到消費者青睞。
第三還是消費者心裡有崇洋的心理,覺得外國的就是比中國造的好,盲目的跟風追捧,對國產商品不自信。
“中國造”改標“韓國造”,高價賣給中國人,對於韓國來說,是走私,是破壞服裝市場秩序問題;對於我們自己來說,則是電商平臺的工作信譽問題,產品品牌問題,國人不自信問題,我們必須破解這些問題,刀刃向內,割除病灶,方能健康前行。
一電商平臺應設置專門的平臺監管部門,加強對入住平臺商家的資質審核監管,不僅能提高平臺的信譽,更能保障消費者權益。
二國內各大廠商應成立自身的品牌,用高質量的產品取得老百姓的口碑,相信不久的將來,國人會人知道中國造的好處,甚至也會有更多外國人買中國製造。
三消費者也應調整好自己心態,不要盲目的崇洋媚外,盲目跟風海淘,隨著社會發展中國已越來越強大,要對中國造有充分的自信與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