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軍情五大猜想——殲20到底有多可怕!

2020中國軍情五大猜想——殲20到底有多可怕!

殲-20編隊低空掠過田野


近日,殲-20曝光7機編隊翱翔藍天畫面,這是目前殲-20目前出現機次最多,編隊數量最多畫面。

2020年3月2日,空軍在線發佈《 殲-20,出擊!走近國之重器》,視頻大氣磅礴,氣衝霄漢。出擊預示著殲20的編隊作戰能力,已經成型。國之重器意味著殲20的強悍。

2020年是殲-20服役的第四個年頭,殲20現在到底戰鬥力如何?空軍已經裝備多少架?這些都不得而知,殲-20作為中國使用黑科技最多的戰鬥機,我想不管現在還是未來,官方都不會公佈其性能參數。我們也只能從細枝末節的事件中分析一二。

據悉,2018年空軍組織的“金頭盔”比武中,有兩架殲-20與當年成績最好的殲-11B進行了“開放空戰”,結果殲-11B被72:0的戰果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到了2019年,殲-11B部隊聲稱已經汲取了失敗教訓,專門制定了一套應對隱形戰機的戰術,結果在對攻演習時又被殲-20以108:0擊潰。

108:0從數據上比當年F-22創造的144:0記錄略低,但不能就此說明誰更優秀,F-22是在中東地區有過實戰的唯一的五代機,其戰鬥力也是得到社會承認的,但他畢竟是20多年前的一款戰機。我們還是要綜合分析各項數據,才能確定誰才是最先進的五代機。

2020中國軍情五大猜想——殲20到底有多可怕!

F-22猛禽戰鬥機


隱身方面:五代機與四代機最本質的區別就是隱身,殲-20取得如此恐怖的數據,正是說明四代機與五代機的代差有多大。

1、殲-20使用新的超材料將人類隱身技術帶入了一個新時代:它既不是讓電磁波反射,也不是讓電磁波吸收,而是通過在物體表面覆蓋特殊的超材料,引導著被物體阻擋的電磁波繞著走,從而實現完美隱身。

另外,2020年,3月5日,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的《大國重器》節目第八集首次披露,中國在全世界首次實現超材料(Metamaterial)量產,而這種超材料可用於新型戰鬥機隱身蒙皮。未來批次殲20戰鬥機和將正研製的第二代艦載戰鬥機都將採用完全不同於F-22美國五代機的隱身手段,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兼具寬頻段雷達隱身和紅外隱身的超材料薄膜技術的國家。

2、F-22使用的是隱身吸波材料實現隱身,屬於被動隱身手段,主要是通過物理結構實現電磁波的折射,或者被材料吸收,但實際上,電磁波的傳播性質和傳輸介質的折射率密切相關。另外F-22需要停放機庫,吸波材料需要定期維護。

3、F-35新批次也將使用超材料隱身。

4、蘇-57遵循了邊緣平行的隱身設計原則,結構上用了複合材料(降低雷達反射截面積的特殊塗層),並沒有使用隱身材料技術。這與俄羅斯五代機當初的定位有關,將機動性定位五代機第一要素。


2020中國軍情五大猜想——殲20到底有多可怕!

蘇-57

總結:殲-20和F-35最好,F-22次之,蘇-57最差。

雷達方面:

1、殲-20裝備中國最先進的某型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300公里探測距離,並且對海搜索距離達到了220-200公里。(中航南京14所給“梟龍”block 3批次戰鬥機所研製的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具有1000多個T/R單元組件,作用距離達到170公里,空對空作戰性能上完全不亞於甚至超過了F-35戰鬥機的AN/APG-81雷達。)


2020中國軍情五大猜想——殲20到底有多可怕!

殲20


2、F-22裝備的AN/APG-77是源相控陣機載雷達。

3、F-35裝備AN/APG-81有源相控陣雷達,AN/APG-81雷達的技術來源是F-22戰鬥機上面的AN/APG-77有源相控陣雷達,但AN/APG-81發射/接收模塊(T/R單元)上比只有1000個模塊的AN/APG-77要多一些,達到1200個模塊,不過,AN/AGP-81雷達在探測功率上比F-22上面的AN/APG-77要差很多,少了整整1/3。也就是說,AN/APG-77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可達150-200公里,AN/APG-81只能夠達到100-130公里左右。但是,T/R單元模塊量的增大讓AN/APG-81雷達的多目標打擊能力明顯增強,在有效探測距離內的空中情況掌控能力要強於AN/APG-77要強,探測的位置也更加的精準。


2020中國軍情五大猜想——殲20到底有多可怕!

F-35雷達

4、蘇-57使用的前視X波段N-036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1部N-036前視X波段雷達,2部X波段側視雷達,2部N-036L翼前緣L波段雷達,1部後視雷達。

總結:殲-20最優,F-35、F-22、蘇-57各有所長

載彈方面:

1、殲-20隱身條件下可攜帶6枚。機腹內部彈艙6枚。4個外掛點(三聯裝),可外掛12枚。總共18枚。霹靂12空空導彈射程150公里。


2020中國軍情五大猜想——殲20到底有多可怕!

機腹4枚,兩側各1枚

2、F-35隱身條件下可攜帶4枚。機腹內部彈艙4枚。最多可外掛12枚。總共16枚中遠程空空導彈。中距離空對空導彈AIM-120D射程180公里(有說120-150公里)。最大載彈量可達9噸。


2020中國軍情五大猜想——殲20到底有多可怕!

F-35載彈量比較


3、F-22隱身條件下內置6枚。中距離空對空導彈AIM-120D射程180公里(有說120-150公里)。裝備20mm機炮。


2020中國軍情五大猜想——殲20到底有多可怕!

F-22內置彈倉

4、蘇-57隱身條件下內置4枚,最多可外掛12枚。載彈量可達6噸。中距離空對空導彈R-77射程150公里。裝備20mm機炮。

總結:隱身條件下,殲-20和F-22一樣。突破隱身後,F-35最佳。。

2020中國軍情五大猜想——殲20到底有多可怕!

殲-20編隊飛行


作戰效能:

1、殲-20是我國首款五代機,單座雙發配置,兩臺渦扇10B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特殊的鴨翼式佈局,擁有先進的氣動設計,讓殲-20擁有出色的機動性和空中格鬥能力,而殲-20油箱較大,最大航程達到了3000公里(掛載4個副油箱達到6000公里),讓殲-20可進行遠程戰略打擊。


2020中國軍情五大猜想——殲20到底有多可怕!

殲-20珠海航展機動性表演

2、F-22是美國兩大軍火巨頭“馬丁”和“波音”共同研發的戰鬥機,也是世界首款五代機,F-22的問世奠定了美國航天霸主的位置,出色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F119配置,最大速度為2.25馬赫,讓F-22擁有出色的機動性和空中格鬥能力,綽號“格鬥之王”,航程2000公里,外掛2副油箱,最大航程3000公里。

3、F-35是美國在F22的基礎上研發的一款單發多功能五代機,加大風扇直徑,放棄了高性能,最大的特點就是大。最大時速為1.53馬赫,不能實現超音速巡航。機動性和格鬥能力差,主要用於對艦、對地轟炸。航程1500公里。

4、蘇-57是俄羅斯研發的首款五代機,其綜合性能出眾,兩臺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配置,擁有出色的機動性和持續作戰能力,是俄羅斯最先進的戰鬥機,最大航程為3600公里。


2020中國軍情五大猜想——殲20到底有多可怕!

殲-20編隊起飛


總結:殲-20最優,F-22次之(畢竟是一款20多年的戰機,氣動佈局設計方面不如殲-20),蘇-57受制於隱身差,其他方面比F-35優秀。


2020中國軍情五大猜想——殲20到底有多可怕!

殲-20



據美刊《國家利益》雜誌此前公佈一份數據顯示,在90年代時全球空戰就進入了超視距作戰,在未來,80%的空中戰爭將是在超視覺環境下進行!因此未來戰鬥方向為超視距作戰。

F-22是世界上第一款五代機,引領了當時戰鬥機發展的方向,但畢竟是2005年服役的一款戰機,在當下的環境已有些不合時宜,即便美國也不再生產。F-22最大的優勢就是隱身和空中格鬥。

F-35是F22的改造版,運用了當下新的科技成果,但為了滿足ABC三種型號,飛機受制約比較大,是一款對地對海轟炸為主的戰機,肥胖的機身使得其機動性能極差,不適合近戰。最大優勢就是隱身性能強。且已大範圍量產。


2020中國軍情五大猜想——殲20到底有多可怕!

蘇-57

蘇-57是俄羅斯一款不夠成熟的五代機,由於對五代機的定位偏差,仍然以空優為主,隱身性能差,難以跨入五代機門檻。最大的優點是機動性能強,對地、對空、對海功能齊全,優於目前所有的四代機。


2020中國軍情五大猜想——殲20到底有多可怕!

殲-20殲-16殲-10C編隊

在未來超視距戰爭中,出色的隱身,更遠的雷達探測和中遠程的導彈攻擊才是發展的方向,做到隱藏自己,發現對方,更能打到對方。而殲-20在這幾個方面都是最優秀的。


殲20戰機是中國第一款隱形戰機,集成了中國航空工業和電子工業最高技術,無論是其隱身性能、超機動性、還是雷達和航電系統,都代表著世界最高水平。

技術是在發展的,殲20戰機是後發優勢,未來改進潛力還很大,航電系統、雷達系統,包括相關配套武器系統。而在這些方面中國都已是世界頂尖水平。


2020中國軍情五大猜想——殲20到底有多可怕!


當然殲-20也受制於發動機技術落後影響,目前裝備的WS-10B發動機為過度機型,適配性WS-15還未定型量產。雖然WS-10B發送機落後於F119,但由於其優異的鴨翼佈局和靈動機身邊條,使得殲-20的阻力系數更小,在發動機方面相差的1噸推力得到彌補,因此殲-20能實現超音速巡航。

好消息是,WS-15發動機已經定型試飛,預計2022年量產。屆時殲-20動力將進一步提升。成為領先全世界的最先進五代機。


2020中國軍情五大猜想——殲20到底有多可怕!

殲-20大象漫步

2020中國軍情五大猜想——003核動力航母驚豔全球

2020中國軍情五大猜想——過於先進,不宜公開的航母艦載機殲31

2020中國軍情五大猜想——轟20戰鬥轟炸機

2020中國軍情五大猜想——直-20服役後比阿帕奇、黑鷹更強嗎?

附:飛機和發動機參數

飛機參數:

F-22:空重19噸,最大時速2.25 馬赫,超音速巡航1.5馬赫。最大起飛重量38噸。作戰半徑900公里,外掛副油箱則最大作戰半徑1200公里(空優雙發重型戰鬥機)

殲-20:空中15噸,最大起飛重量39噸。能實現超音速巡航。作戰半徑,1500公里(重型雙發多功能戰鬥機)

F-35:空重12.2噸,最大時速1.53馬赫,不能實現超音速巡航。最大起飛重量31.8噸,最大作戰半徑600公里。(對地對海多功能單發中型戰鬥機)

蘇-57:空重18噸,最大時速2馬赫。最大起飛重量35噸。最大作戰半徑1500公里。(多功能重型雙發戰鬥機)

發動機參數:

F119:推重比10~11.5,最大推力17噸,涵道比0.2~0.3,重1360千克。二維矢量推力發動機重1360千克。

F135:推重比10,最大推力18噸,涵道比0.57,重1460千克。F119改造版。加大風扇直徑,放棄了高性能,最大的特點就是大。二維矢量推力發動機

AL-41F1-117S:推重比10,最大推力15噸,三維矢量推力發動機

WS-10B:推重比9,最大推力14.5噸,三維矢量推力發動機。

WS-15:推重比10-11,最大推力18噸,三維矢量推力發動機。(預計)

殲20大事記:

1、2011年1月11日首飛。

2、2016年首次亮相珠海航展。

3、2017年3月9日服役。

4、2017年3月13日裝備渦扇10B發動機。

5、2017年7月30日殲-20三機編隊亮相朱日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90週年閱兵。

6、2017年9月28日列裝部隊。

7、2018年2月9日列裝空軍作戰部隊。

8、2018年10月30日珠海航展首次打開內置彈倉。

9、2019年10月1日殲-20現身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閱兵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