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如黛,美景入畫”不如去伏羲大峽谷走一遭吧

伏羲大峽谷,原名伏羲山飛龍峽,是一條以典型的紅巖嶂谷群地質地貌景觀為主的峽谷景區。進入峽谷,俯身遠望,青山紅石碧水,猛然間有點焦作雲臺山的感覺,似曾相識。谷口兩山對峙,含情脈脈,似一對合歡親吻的少男少女。

中間瀑布穿流而下,直奔谷底,一洩千里,可謂大峽谷的“五大看點”之首。只是,近幾年景區內的瀑布水流普遍比往年小了許多。鑲嵌在大山深處的大峽谷,終年流水不斷,谷底飛瀑、跌水、深潭、平湖,清幽涼爽,巨大的岩石像被打磨過似的潔淨光滑,在這裡可以享受世間少有的“岩石浴”。

“山色如黛,美景入畫”不如去伏羲大峽谷走一遭吧

伏羲大峽谷是距離鄭州最近、落差最大的紅石峽谷,山水相交的難得佳景。自駕遊路線:鄭少洛高速—新密西出口向右—新密石坡口—沙古堆—田種灣—尖山鍾溝—伏羲大峽谷,路程55公里,時間大約一個小時。

大峽谷景區以伏羲文化和紅石大峽谷為主要特色,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反映伏羲文化的形成、發展、傳播以及後世影響;下部,深切感受峽谷風光,體驗自然鬼斧神工。

進入景區,沿谷口拾級而上,5公里旅遊線路瀑潭相連、跌水潺潺。行走於崖廊下,徜徉在山水間,蜿蜒曲折,步移景換。

“山色如黛,美景入畫”不如去伏羲大峽谷走一遭吧

沿山路緩步前行大約二十多鍾,轉過山障,視野大開,映入眼簾的便是大峽谷的“第二大看點”——飛龍瀑布。瀑布尤如蒼龍出海,直衝雲霄,飛出九天之外。

“山色如黛,美景入畫”不如去伏羲大峽谷走一遭吧

2013年大峽谷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維護,並且圍繞地質公園和伏羲文化進行了深度開發。特別是在沿途石壁下鑿孔鋪建的木棧道,長約數公里,既省去了上下石階的艱辛,又可近距離體驗水山本色。木棧道,伏羲大峽谷的“第三大看點”。

“山色如黛,美景入畫”不如去伏羲大峽谷走一遭吧

棧道盡頭,陡然向上。一段70多度傾斜的臺階,讓人望而生畏。一階階爬上去,總是覺得階面太窄,根本沒有下腳之處。於是,八字形、俯身前行。或許,更為簡單穩妥的方法是,兩手向前,扒著臺階,低頭悶進,一氣呵成,根本不用旁邊的扶手。

上了天梯,棧道頓時平緩了許多,也終於有了可以歇腳的地方。溪水清脆,順流而下,景色再次映入眼簾。如果帶著老子或者孩子,天梯算是大峽谷內最大的挑戰。

“山色如黛,美景入畫”不如去伏羲大峽谷走一遭吧

亢龍瀑地處谷底深處,是伏羲大峽谷中風景最為秀麗逶迤的部分。站在谷底,抬頭上望,水流鋪面而來,盡收眼底,宛若輕紗薄霧,珠簾倒卷,錯落有致,美不勝收。

記得以前,棧道是開鑿在瀑布左側的。如今,卻改道在瀑布的正前方。木梯曲折陡峭,雖直達谷底,別有洞天,卻是極易錯過。如果你來,一定要走下谷底,一探究竟。此處稱得上伏羲大峽谷的“第四大看點”。

“山色如黛,美景入畫”不如去伏羲大峽谷走一遭吧

一路都在峽谷內行走,讓人始料未及的是,峽谷盡頭竟是高峽出平湖的另一番景象。伏羲湖視野開闊,輕盈流暢,碧波盪漾,清澈見底,恬靜溫柔。伏羲大峽谷的“第五大看點”。

“山色如黛,美景入畫”不如去伏羲大峽谷走一遭吧

穿過這座高約幾十丈、長約兩公里的高臺,馬上就要走出伏羲大峽谷景區。這裡是俯瞰大峽谷和伏羲湖的絕佳位置。只不過,在體力消耗怠盡之際,再爬上這高臺,絕非易事。

“山色如黛,美景入畫”不如去伏羲大峽谷走一遭吧

“山色如黛,美景入畫”是鄭少高速新密西出口處伏羲大峽谷的旅遊宣傳語。黛,古時女子用來畫眉用的青黑色顏料,也代指女子的眉毛。唐白居易《長恨歌》雲:“六宮粉黛無顏色”。清曹雪芹《紅樓夢》曰:“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畫眉之墨。”

看到這兒了,不知各位看官可曾有想法去伏羲峽谷之中暢玩一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