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太多,我打算自己創業了

創業這件事是這幾年最時髦的事情之一,在中國,每100個勞動人口中就有9個人是創業者,這其中包括自僱和個體小商戶在內。這就意味著即使你不是創業公司的老闆,也有可能是創業公司的員工。

我們先來看一下中國這幾年慢慢形成的創業規律,一般想到創業,大家的第一映像就是北上廣深這幾個城市,尤其是賺錢的互聯網企業。

香帥的團隊曾把2019年上半年工商登記註冊的企業,按照行業進行了篩選後發現,其中選出了10.7萬家互聯網科技公司,然後看他們都分佈在哪些城市,你會有一個驚訝的發現。

這些公司在一線城市的有1.8萬家,二線城市有4.2萬家,三線以下的城市則佔了44%將近一半,那為什麼一直覺得產業公司都集中在北上廣呢?

其實是因為這些公司更容易受到市場的關注,媒體也更願意報道。

該團隊把拿到了風險投資的創業公司又做了一個統計,發現2015年到2019年有記錄的主動融資的公司有6萬多家,其中只有不到2萬家獲得了風投,這2萬家裡面有將近80%的公司都分佈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廣州、成都這些城市。

更有意思的是這些公司裡面能挺過風險拿到C輪融資的企業裡,超過87%的公司都集中在以上幾個城市,而且光北京就佔了40%

所以厲害的公司都聚集在了這些城市,你看到關於這些城市的報道自然也就多了。創業公司也有很強的“產業聚集”效應,一個地方同一個產業的聚集,會使得勞動力和資金的聚集,也會產生知識外溢的效果;比如美國工業革命時期的曼徹斯特紡織業,紐約的金融業。

當然這些創業公司扎堆聚集的城市也有自己獨特的行業區別,比如北京就是旅遊文化、兒童服務和數據分析行業的天下。因為北京是當之無愧的文教創業之都,也有著濃厚的文化歷史底蘊。

上海是半導體集成電路、零售運營系統、供應鏈和物流創業者的天堂,因為90年代上海搞的張江高科技園形成了一大批集成電路企業。

深圳市智能製造行業的天下,因為它背靠珠三角發達的製造產業鏈。深圳的服飾行業也是因為長三角地區有著紡織技術的優勢,再加上背靠阿里電商系,從製造再到銷售整個產業鏈都打通了。

以上是大城市扎堆創業想象背後的原因,那麼在小城鎮創業是否還有希望呢?這裡有個觀念,就是創業不一定要融資才叫創業,比如個體小商戶和僱傭勞動機構都不需要融資。中國目前有著世界領先的物流冷鏈和運輸基礎設施,這使得很多小城鎮也有了自己的機會。

比如山東臨沂有一個做“高檔腐竹”的公司,他們就是利用當地土壤的特殊優勢,生產了高端的腐竹,他的價格高出正常腐竹的10倍,賣到了50元一斤。

一開始這種高價腐竹在當地基本賣不出去,因為當地的消費能力到不到這個水平,後來隨著大家消費升級需求的出現,各大冷鏈運輸的發展,使得它的腐竹有了更多銷路,於是開始紛紛入駐盒馬鮮生、海底撈、馬努火鍋等大牌食品企業當中。

比如山東濱州市的灣頭村,有一個湖,裡面的水草質量特別好,適合做編制籃,正好當地村民有編織手藝,所以他們2008年全村開了500多家淘寶店,光年銷售額在100萬以上的店就有23到30萬家。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好多,想要找到這樣的機會遵循三個原則:

第一個,要找到符合當地特色,能在質量和成本上有較大的優勢。

第二個,要做符合萬元美金社會和大城市需求,或者升級傳統特色的產品。

第三個,充分利用中國高效低成本的物流和商業平臺基礎設施。

當符合以上三個特點的時候這個產業就是有機會的。

機會太多,我打算自己創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