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太多,我打算自己创业了

创业这件事是这几年最时髦的事情之一,在中国,每100个劳动人口中就有9个人是创业者,这其中包括自雇和个体小商户在内。这就意味着即使你不是创业公司的老板,也有可能是创业公司的员工。

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国这几年慢慢形成的创业规律,一般想到创业,大家的第一映像就是北上广深这几个城市,尤其是赚钱的互联网企业。

香帅的团队曾把2019年上半年工商登记注册的企业,按照行业进行了筛选后发现,其中选出了10.7万家互联网科技公司,然后看他们都分布在哪些城市,你会有一个惊讶的发现。

这些公司在一线城市的有1.8万家,二线城市有4.2万家,三线以下的城市则占了44%将近一半,那为什么一直觉得产业公司都集中在北上广呢?

其实是因为这些公司更容易受到市场的关注,媒体也更愿意报道。

该团队把拿到了风险投资的创业公司又做了一个统计,发现2015年到2019年有记录的主动融资的公司有6万多家,其中只有不到2万家获得了风投,这2万家里面有将近80%的公司都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成都这些城市。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公司里面能挺过风险拿到C轮融资的企业里,超过87%的公司都集中在以上几个城市,而且光北京就占了40%

所以厉害的公司都聚集在了这些城市,你看到关于这些城市的报道自然也就多了。创业公司也有很强的“产业聚集”效应,一个地方同一个产业的聚集,会使得劳动力和资金的聚集,也会产生知识外溢的效果;比如美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曼彻斯特纺织业,纽约的金融业。

当然这些创业公司扎堆聚集的城市也有自己独特的行业区别,比如北京就是旅游文化、儿童服务和数据分析行业的天下。因为北京是当之无愧的文教创业之都,也有着浓厚的文化历史底蕴。

上海是半导体集成电路、零售运营系统、供应链和物流创业者的天堂,因为90年代上海搞的张江高科技园形成了一大批集成电路企业。

深圳市智能制造行业的天下,因为它背靠珠三角发达的制造产业链。深圳的服饰行业也是因为长三角地区有着纺织技术的优势,再加上背靠阿里电商系,从制造再到销售整个产业链都打通了。

以上是大城市扎堆创业想象背后的原因,那么在小城镇创业是否还有希望呢?这里有个观念,就是创业不一定要融资才叫创业,比如个体小商户和雇佣劳动机构都不需要融资。中国目前有着世界领先的物流冷链和运输基础设施,这使得很多小城镇也有了自己的机会。

比如山东临沂有一个做“高档腐竹”的公司,他们就是利用当地土壤的特殊优势,生产了高端的腐竹,他的价格高出正常腐竹的10倍,卖到了50元一斤。

一开始这种高价腐竹在当地基本卖不出去,因为当地的消费能力到不到这个水平,后来随着大家消费升级需求的出现,各大冷链运输的发展,使得它的腐竹有了更多销路,于是开始纷纷入驻盒马鲜生、海底捞、马努火锅等大牌食品企业当中。

比如山东滨州市的湾头村,有一个湖,里面的水草质量特别好,适合做编制篮,正好当地村民有编织手艺,所以他们2008年全村开了500多家淘宝店,光年销售额在100万以上的店就有23到30万家。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好多,想要找到这样的机会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个,要找到符合当地特色,能在质量和成本上有较大的优势。

第二个,要做符合万元美金社会和大城市需求,或者升级传统特色的产品。

第三个,充分利用中国高效低成本的物流和商业平台基础设施。

当符合以上三个特点的时候这个产业就是有机会的。

机会太多,我打算自己创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