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明明都學過,考試還是做不出來?

笑靨如花映窗臺


很多人總是犯同樣的錯誤,很多老師課堂上講過的知識點和題目,或者自己在練習的時候做過的題目,會在考試中遇到,那為什麼還會做錯呢?

1、心理素質:很多人在考試過程中沒有調整好狀態,試題一發下來的時候,看到試題就會緊張起來。人在緊張的時候,思緒是很混亂的,這樣會導致對已學過的知識點發生短暫的失憶,記不起來。就跟很多人背的很熟的詩詞,一到考試默寫的時候就會忘記是一個道理。所以平時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把考試當成是一種課堂測試一樣,平常心對待就好了。

2、粗心大意:這個小毛病是很多人都會犯的,考試的時候,看試題的時候看到是熟悉的題目,自己做過類似的題,題目都沒有完全看完,就開始作答了。很有可能題目裡設了陷阱,數據換了,或者是要求換了,如果你不夠仔細的話,很容易就中了出題者的圈套,導致答題錯誤。還有一種可能,粗心大意,題目都看錯,那麼答案也肯定不會正確了。還有一些人,在草稿紙上做的是正確的,抄題的時候,抄錯了,這種都是導致失分的重要原因。所以,在答題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看清楚題目的要求,再進行答題,答題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是否與草稿紙上的一致,細節決定成敗。

3、過於自信:很多人對自己的答題非常滿意,覺得萬無一失,一做完題目,馬上就交卷,也不進行全面檢查。如果時間充足的話,答完題一定要進行檢查,看看是否有答錯、漏答的題目,往往就是這一個舉動,就能讓你跟其他同學拉開距離。

4、知識不牢固:很多人在課堂上認真聽課了,也學會了老師傳授的知識點。但是課後沒有對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只是聽懂了原理,實際操作起來並不會運用,一到考試就發現自己無從下手,不知道從何搭起。這種就是很典型的對知識掌握不夠牢固,就跟紙上談兵是一個道理,只會看,實際不會做。

總結:上課要認真聽講,課後歸納總結,多做習題,考試前心理暗示,調節心態,以平常心對待一場考試。答題的時候認真看清楚題目要求,分點作答,答完再檢查一遍,保證答題準確率,避免犯低級錯誤,做到這些想這樣不考高分都難。




小王老師呀


這種現象普遍存在著,有些知識看似簡單,老師講過之後,學生好象是明白了,其實則不然,現在好多孩子愛面子,當老師問,聽懂了嗎?明白了嗎?他們只是隨聲附和,其實並不是真的懂了,這樣似是而非的問題,一旦考試,他們仍然不會解答。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但要加強基礎知識教學,還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掌握答題方法,對於一些不易弄懂的知識,要多講多練,反反覆覆多講幾遍,往往老師感覺挺簡單的問題,學生卻感到很難,這就要求我們做教師的,耐下心來,認真鑽研教材,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關注學生個性發展的同時,要面向全體學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沂蒙園丁


“平時學得很好,考試總是不好。”用這句話來形容班裡個別學生,應該是很恰當的。

作為一名老師,你應該不止一次發現這樣的學生,平時上課的時候,提問他們,他們基本上都能回答正確。比如數學題,讓他們去前面板演,也大都是正確,即使偶爾出現錯誤,老師告訴他們錯了,再認真看看,他們會改正過來的。至於作業,他們寫得一點兒也不比那些學習好的同學差,正確率也是沒得說。

可是,每一次考試成績出來的時候,他們的成績往往是“不理想”的,老師、家長們都認為“不可能”。而當老師再讓他們做一遍錯題的時候,他們依然是大都不會做。問題出在哪裡呢?

要說他們沒學會吧,可是他們能回答對問題,作業也沒有大的差錯,咋就考試成績不好呢?

俗話說:有因必有果。那麼這些學生成績不好的結果,也一定是有它的原因的,細究之後會發現,原來問題出在開始和過程。

先說課堂上,老師提問時,他們之所以會,是因為老師當時的提問,都是緊跟著講課內容,應該說沒有多少難度,而且這些問題都是建立在老師正在講的內容上,有老師的提示、引導,學生只要認真聽,大都明白。而有些問題,實際上是老師已講內容的重複,學生回答時,並不需要獨立思考,只需複述一遍就可以了。

課堂的學習、提問,不知不覺讓他們形成了思考的依賴性。考試的時候就不同了,整個過程完全是獨立的,沒有任何的提醒,他們就不知道如何思考、從何處下手。所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是很有必要。

再者,像上面提到的數學隨堂練習,讓學生上前面板演,這些板演的題,都是和剛剛講過的例題,基本上都是一模一樣的形式,算法也是一樣的,只不過是變了個數字而已。課堂的板演,大都是比著葫蘆畫葫蘆,很多連“比著葫蘆畫瓢”都稱不上。所以,除了不學的,其他的學生都會。

課本上的知識是最基本的,也是基礎——沒有學會課本的基礎,就不可能有提高。但是隻學會課本知識是不行的,必須要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才行。這些學生就是學得太僵化了,考試的時候,雖然還是同樣的知識,變了一種形式,他們就不會了。所以用不同的形式,從不同的方面,舉例講解,讓他們知道知識的“多面性”、“多變性”,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是很有必要的。

最後是缺乏課後練習,這樣的學生,大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總是被動學習,不會主動學習。也就是說,他們在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以外,往往不知道該幹什麼,所有空閒的時間,都用來玩了,沒有再去根據自己的情況再練習、複習,更不會去“刷題”。

考試是以課本為基礎的,但卻不是照搬照抄的,而是有著變化、發散、拔高的。只有課堂的學習和基本的練習,是不夠的。就像數學,雖然每一節後面都有練習題,但是它們都是緊跟著前面的知識的,雖然有所變化,但是都有明顯的“痕跡”,學生很容易發現。

學習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所以不要被孩子表現出的“假象”給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