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一業”引領特色產業闖出新天地——貴陽市“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系列報道之四

脫貧攻堅離不開產業支撐,只有打造適合本地的特色產業,才能築牢群眾增收致富的產業根基。


  貴陽各地圍繞“一品一業、百業富貴”發展願景,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定位和方向,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品”等產業發展格局,通過推動要素有效配置和產業有機融合,不斷整合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通產銷鏈,促進一二三產業在城鄉融合發展中升級增值,讓獼猴桃、葡萄等特色產業闖出新天地。


  整合產業鏈

  獼猴桃競爭力日益增強


  4月,獼猴桃枝條吐露新芽。修文縣龍廣鎮興農村產業路兩邊成片的獼猴桃林長勢喜人,嫩綠的枝芽正孕育著群眾的致富希望和產業的發展前景。


  村民張安明的200餘畝獼猴桃基地採取“種養結合”的模式,用生豬養殖產生的糞汙發酵做成有機肥澆灌獼猴桃,實現綠色循環發展。“今年,獼猴桃加上養殖,預計收入會超過400萬元。”看著眼前枝葉繁茂的獼猴桃,張安明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獼猴桃是修文縣的農業支柱產業,也是脫貧攻堅的支撐性產業,像張安明一樣因獼猴桃產業發展而增收致富的群眾不在少數。發展至今,修文獼猴桃種植面積達16.7萬畝,盛產期可產果15萬噸至20萬噸。全縣種植戶已達6000餘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95戶。


  修文獼猴桃產業發展局副局長黃亞欣說,規模化種植為全產業鏈發展奠定基礎。修文縣在保障獼猴桃品質的基礎上,把獼猴桃精深加工作為產業發展的核心戰略,致力於獼猴桃全產業鏈發展。


  “品質是修文獼猴桃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命脈,要有效把控修文獼猴桃的品質,必須做到多管齊下,全面發力。”黃亞欣介紹,修文縣通過大力推廣獼猴桃質量安全標準體系、開展農資市場執法檢查、進行宣傳動員和技術培訓、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和證後監管等工作,提高獼猴桃產品質量、維護市場形象。


  隨著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產量逐年增加,產銷矛盾成為修文獼猴桃產業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2015年起,修文縣著力推進“基地提升、科技支撐、品牌創建、精深加工、金融創新”五大工程,把獼猴桃精深加工作為產業發展的核心戰略,啟動獼猴桃科技園建設。


  經多年建設和發展,修文縣建成貯藏保鮮庫161座,容量1.6萬噸,其中氣調保鮮庫容量6240噸;擁有獼猴桃分揀線4條,年分揀能力達300萬斤,其中智能光電分選包裝線實現對獼猴桃的精細化分揀和包裝;培育精深加工企業5家,開發的獼猴桃果汁、果脯、脆片、果酒等走俏市場。


  依託獼猴桃產業,修文縣還建成7個省級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4個市級農業園區、15個休閒觀光產業園、4條美麗鄉村示範帶、88家精品客棧和休閒避暑度假農莊。


  “種植、加工、銷售、旅遊……獼猴桃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初見成效,現全縣獼猴桃掛果面積已超過10萬畝,今年預計綜合產值將超過30億元。”黃亞欣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提升價值鏈

  優質葡萄讓土地收益增數倍


  4月14日,清鎮市紅楓湖鎮蘆荻哨村村民王中平一早就來到葡萄基地,修剪、捆紮、管理……忙得不亦樂乎。“這幾天正值葡萄開花,得多上心打理。”王中平邊忙邊說。


  增收致富是蘆荻哨村人祖祖輩輩的追求。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週邊村鎮普遍還在種植傳統作物時,蘆荻哨村人就開始嘗試種植葡萄。經過幾十年,全村有一半以上人家都種有葡萄,王中平更是個中好手,家裡種了十多畝。


  “村裡家家戶戶種的都是水晶葡萄,這種葡萄產量不錯,每畝約產3000斤,好的能收到4000斤,但是價格不高,批發價格一斤一塊多,零賣也只能賣到兩三塊,算下來,一畝地一年也有三四千塊的收入。”即便如此,種植葡萄的產值也遠遠超過種植玉米和水稻,王中平靠著精心管護家裡十多畝葡萄過上了相對富裕的生活。


  然而,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葡萄等水果產業規模擴大,葡萄產量提升、種類日益豐富,水晶葡萄這一品種的價格逐漸下跌,一畝地的產值遠遠不能達到預期。


  調整葡萄品種迫在眉睫,可如何調?正當群眾一籌莫展時,政府引進貴州大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由該公司和清鎮市城投公司共同組建貴州智聯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清鎮市各鄉鎮規劃建設“一箇中心區、九大種植基地”,紅楓湖鎮蘆荻哨村葡萄基地就是其中之一。


  為讓葡萄產業“突出重圍”,當地政府採取“三變”模式、市場運作、利益共享的辦法,鼓勵農民流轉土地,推進土地向現代農業園區、特色規模基地和專業大戶集中,提高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水平,實現差異競爭、錯位發展。


  2017年,智聯農業公司流轉450餘畝土地,採取大棚和露天兩種方式,種植品質優良的陽光玫瑰葡萄。公司法人唐泓介紹,陽光玫瑰葡萄品質優、口感佳,同時不裂果、不脫粒、豐產,更重要的是價格高,超市裡一斤能賣到幾十元甚至上百元。


  “保守估計,每畝地可產葡萄1500公斤,按每公斤批發價40元估算,除去土地流轉費、管理費、人工費、運輸費等,每畝地可賺5萬元,是老品種葡萄的10倍以上,是傳統種糧收入的50倍以上。”唐泓如是說。


  當地群眾將土地流轉給公司後可到基地打工,工資每天80元至150元不等。王中平把家裡十多畝土地流轉後,憑藉多年的種植經驗在基地裡當上技術員,每月工資4000多元,加上每畝土地每年700元的流轉費,一年少說也能賺上五六萬元。


  “相比以前自家種葡萄,現在的工作輕鬆些,不但可以學到更多的技術,還能旱澇保收。聽公司講,以後還要發展深加工和觀光旅遊,相信隨著產業的不斷髮展,會有越來越好的發展機會,也會有更多人因產業發展受益實現增收致富。”王中平對於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


  打通產銷鏈

  折耳根“香出黔地”闖四方


  春日裡,在雲巖區對口幫扶的長順縣長寨街道長坡村貧困殘疾人創業示範基地,看著一批批折耳根被有序運走,基地帶頭人吳建香滿臉笑容。


  “原來,田間地頭種出這最常見的折耳根,可以變成貴州特色產品,通過高鐵、飛機和網絡,走到省外,甚至走向世界。”吳建香感慨。


  幫助吳建香基地裡折耳根成為特色產品走出黔地的,是貴州香出門食品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由雲巖區國有企業貴州龍騰稷豐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整合資源培育打造。


  黔品出深山,事情得從2018年說起。彼時,作為一家生產折耳根休閒零食的貴定小微企業,香出門食品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高玉雙一腔熱情做出產品後,卻不知道怎麼把產品賣出去。“盯著費用較低的農貿市場和便利店,每個月勉強只能賣幾萬塊錢,廠子十幾個工人每週只上一兩天班。”高玉雙坦言,自己當時不懂營銷、沒有渠道,企業陷入困境。


  偶然的機會,高玉雙接觸到龍騰稷豐團隊。“品牌塑造、技術攻關、渠道拓展,他們用專業讓我毫不猶豫地抓住了‘救命稻草’。”高玉雙說,在龍騰稷豐團隊的全方位幫助下,公司的折耳根產品的包裝設計、市場定位、品牌打造等都很快得到質的提升。


  去年9月底,在2019中國·貴陽國際特色農產品交易會上,全新的“草根出英雄”折耳根休閒零食正式推出,迅速成為展館裡的“爆款”。隨後的第二個月,產品的單月銷售額便突破30萬元。


  好消息不止於此。在做好全方位平臺包裝的基礎上,龍騰稷豐團隊還依託各種資源,全力幫助品牌破解發展痛點,成功將產品送入機場特產店、高鐵站以及星力百貨、首楊水果等渠道銷售。


  “產銷對接是貴州農業產業發展的核心和關鍵所在,企業一定要把目光和中心從‘抓生產’向‘抓營銷’傾斜。”龍騰稷豐公司董事長黃俊說,作為一家以“為全省優質特色農產品賦能”為使命的國有企業,公司一直致力於建設全渠道市場體系,線上以傳統電商平臺、新型電商平臺、新媒體銷售渠道為主,線下以商超門店、便利店等傳統渠道為主,通過內容創造帶動產品營銷,幫助農業企業產品實現產銷對接。


  “除了紮根省內市場,公司還致力於拓展省外大市場,助推‘黔貨出山’。”黃俊說,目前企業已初步覆蓋以北京、上海、武漢、廣州為重點的華北、華東、華中、華南市場,並以高鐵、機場等重要交通樞紐為節點,全力拓展更廣闊的市場,逐步打通貴州農產品出山的“高速公路”。


  隨著合作的逐漸深入,高玉雙的信心越來越強。“瞄準以折耳根打造貴州特色農產品的目標,如今我們已經逐漸構建起‘機場+高鐵+旅遊’的外銷渠道體系,大型商超和部分批發市場流通渠道也逐步打通,質量上去了,銷路打通了,假以時日,相信我們一定能夠實現‘草根出英雄,香味闖四方’。”高玉雙說。


脫貧攻堅離不開產業支撐,只有打造適合本地的特色產業,才能築牢群眾增收致富的產業根基。

  貴陽各地圍繞“一品一業、百業富貴”發展願景,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定位和方向,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品”等產業發展格局,通過推動要素有效配置和產業有機融合,不斷整合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通產銷鏈,促進一二三產業在城鄉融合發展中升級增值,讓獼猴桃、葡萄等特色產業闖出新天地。

  

  整合產業鏈

  獼猴桃競爭力日益增強


  4月,獼猴桃枝條吐露新芽。修文縣龍廣鎮興農村產業路兩邊成片的獼猴桃林長勢喜人,嫩綠的枝芽正孕育著群眾的致富希望和產業的發展前景。

  村民張安明的200餘畝獼猴桃基地採取“種養結合”的模式,用生豬養殖產生的糞汙發酵做成有機肥澆灌獼猴桃,實現綠色循環發展。“今年,獼猴桃加上養殖,預計收入會超過400萬元。”看著眼前枝葉繁茂的獼猴桃,張安明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獼猴桃是修文縣的農業支柱產業,也是脫貧攻堅的支撐性產業,像張安明一樣因獼猴桃產業發展而增收致富的群眾不在少數。發展至今,修文獼猴桃種植面積達16.7萬畝,盛產期可產果15萬噸至20萬噸。全縣種植戶已達6000餘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95戶。

  修文獼猴桃產業發展局副局長黃亞欣說,規模化種植為全產業鏈發展奠定基礎。修文縣在保障獼猴桃品質的基礎上,把獼猴桃精深加工作為產業發展的核心戰略,致力於獼猴桃全產業鏈發展。

  “品質是修文獼猴桃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命脈,要有效把控修文獼猴桃的品質,必須做到多管齊下,全面發力。”黃亞欣介紹,修文縣通過大力推廣獼猴桃質量安全標準體系、開展農資市場執法檢查、進行宣傳動員和技術培訓、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和證後監管等工作,提高獼猴桃產品質量、維護市場形象。

  隨著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產量逐年增加,產銷矛盾成為修文獼猴桃產業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2015年起,修文縣著力推進“基地提升、科技支撐、品牌創建、精深加工、金融創新”五大工程,把獼猴桃精深加工作為產業發展的核心戰略,啟動獼猴桃科技園建設。

  經多年建設和發展,修文縣建成貯藏保鮮庫161座,容量1.6萬噸,其中氣調保鮮庫容量6240噸;擁有獼猴桃分揀線4條,年分揀能力達300萬斤,其中智能光電分選包裝線實現對獼猴桃的精細化分揀和包裝;培育精深加工企業5家,開發的獼猴桃果汁、果脯、脆片、果酒等走俏市場。

  依託獼猴桃產業,修文縣還建成7個省級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4個市級農業園區、15個休閒觀光產業園、4條美麗鄉村示範帶、88家精品客棧和休閒避暑度假農莊。

  “種植、加工、銷售、旅遊……獼猴桃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初見成效,現全縣獼猴桃掛果面積已超過10萬畝,今年預計綜合產值將超過30億元。”黃亞欣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提升價值鏈

  優質葡萄讓土地收益增數倍


  4月14日,清鎮市紅楓湖鎮蘆荻哨村村民王中平一早就來到葡萄基地,修剪、捆紮、管理……忙得不亦樂乎。“這幾天正值葡萄開花,得多上心打理。”王中平邊忙邊說。

  增收致富是蘆荻哨村人祖祖輩輩的追求。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週邊村鎮普遍還在種植傳統作物時,蘆荻哨村人就開始嘗試種植葡萄。經過幾十年,全村有一半以上人家都種有葡萄,王中平更是個中好手,家裡種了十多畝。

  “村裡家家戶戶種的都是水晶葡萄,這種葡萄產量不錯,每畝約產3000斤,好的能收到4000斤,但是價格不高,批發價格一斤一塊多,零賣也只能賣到兩三塊,算下來,一畝地一年也有三四千塊的收入。”即便如此,種植葡萄的產值也遠遠超過種植玉米和水稻,王中平靠著精心管護家裡十多畝葡萄過上了相對富裕的生活。

  然而,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葡萄等水果產業規模擴大,葡萄產量提升、種類日益豐富,水晶葡萄這一品種的價格逐漸下跌,一畝地的產值遠遠不能達到預期。

  調整葡萄品種迫在眉睫,可如何調?正當群眾一籌莫展時,政府引進貴州大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由該公司和清鎮市城投公司共同組建貴州智聯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清鎮市各鄉鎮規劃建設“一箇中心區、九大種植基地”,紅楓湖鎮蘆荻哨村葡萄基地就是其中之一。

  為讓葡萄產業“突出重圍”,當地政府採取“三變”模式、市場運作、利益共享的辦法,鼓勵農民流轉土地,推進土地向現代農業園區、特色規模基地和專業大戶集中,提高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水平,實現差異競爭、錯位發展。

  2017年,智聯農業公司流轉450餘畝土地,採取大棚和露天兩種方式,種植品質優良的陽光玫瑰葡萄。公司法人唐泓介紹,陽光玫瑰葡萄品質優、口感佳,同時不裂果、不脫粒、豐產,更重要的是價格高,超市裡一斤能賣到幾十元甚至上百元。

  “保守估計,每畝地可產葡萄1500公斤,按每公斤批發價40元估算,除去土地流轉費、管理費、人工費、運輸費等,每畝地可賺5萬元,是老品種葡萄的10倍以上,是傳統種糧收入的50倍以上。”唐泓如是說。

  當地群眾將土地流轉給公司後可到基地打工,工資每天80元至150元不等。王中平把家裡十多畝土地流轉後,憑藉多年的種植經驗在基地裡當上技術員,每月工資4000多元,加上每畝土地每年700元的流轉費,一年少說也能賺上五六萬元。

  “相比以前自家種葡萄,現在的工作輕鬆些,不但可以學到更多的技術,還能旱澇保收。聽公司講,以後還要發展深加工和觀光旅遊,相信隨著產業的不斷髮展,會有越來越好的發展機會,也會有更多人因產業發展受益實現增收致富。”王中平對於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

  

打通產銷鏈

  折耳根“香出黔地”闖四方

  春日裡,在雲巖區對口幫扶的長順縣長寨街道長坡村貧困殘疾人創業示範基地,看著一批批折耳根被有序運走,基地帶頭人吳建香滿臉笑容。

  “原來,田間地頭種出這最常見的折耳根,可以變成貴州特色產品,通過高鐵、飛機和網絡,走到省外,甚至走向世界。”吳建香感慨。

  幫助吳建香基地裡折耳根成為特色產品走出黔地的,是貴州香出門食品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由雲巖區國有企業貴州龍騰稷豐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整合資源培育打造。

  黔品出深山,事情得從2018年說起。彼時,作為一家生產折耳根休閒零食的貴定小微企業,香出門食品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高玉雙一腔熱情做出產品後,卻不知道怎麼把產品賣出去。“盯著費用較低的農貿市場和便利店,每個月勉強只能賣幾萬塊錢,廠子十幾個工人每週只上一兩天班。”高玉雙坦言,自己當時不懂營銷、沒有渠道,企業陷入困境。

  偶然的機會,高玉雙接觸到龍騰稷豐團隊。“品牌塑造、技術攻關、渠道拓展,他們用專業讓我毫不猶豫地抓住了‘救命稻草’。”高玉雙說,在龍騰稷豐團隊的全方位幫助下,公司的折耳根產品的包裝設計、市場定位、品牌打造等都很快得到質的提升。

  去年9月底,在2019中國·貴陽國際特色農產品交易會上,全新的“草根出英雄”折耳根休閒零食正式推出,迅速成為展館裡的“爆款”。隨後的第二個月,產品的單月銷售額便突破30萬元。

  好消息不止於此。在做好全方位平臺包裝的基礎上,龍騰稷豐團隊還依託各種資源,全力幫助品牌破解發展痛點,成功將產品送入機場特產店、高鐵站以及星力百貨、首楊水果等渠道銷售。

  “產銷對接是貴州農業產業發展的核心和關鍵所在,企業一定要把目光和中心從‘抓生產’向‘抓營銷’傾斜。”龍騰稷豐公司董事長黃俊說,作為一家以“為全省優質特色農產品賦能”為使命的國有企業,公司一直致力於建設全渠道市場體系,線上以傳統電商平臺、新型電商平臺、新媒體銷售渠道為主,線下以商超門店、便利店等傳統渠道為主,通過內容創造帶動產品營銷,幫助農業企業產品實現產銷對接。

  “除了紮根省內市場,公司還致力於拓展省外大市場,助推‘黔貨出山’。”黃俊說,目前企業已初步覆蓋以北京、上海、武漢、廣州為重點的華北、華東、華中、華南市場,並以高鐵、機場等重要交通樞紐為節點,全力拓展更廣闊的市場,逐步打通貴州農產品出山的“高速公路”。

  隨著合作的逐漸深入,高玉雙的信心越來越強。“瞄準以折耳根打造貴州特色農產品的目標,如今我們已經逐漸構建起‘機場+高鐵+旅遊’的外銷渠道體系,大型商超和部分批發市場流通渠道也逐步打通,質量上去了,銷路打通了,假以時日,相信我們一定能夠實現‘草根出英雄,香味闖四方’。”高玉雙說。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李春明 黃秋月


讓特色農業 成為致富產業


  把特色農業打造成為致富產業,推動農村產業革命向縱深發展,帶動農民增收創富、助力脫貧攻堅大有可為,前景無比廣闊。


  不管是修文縣的獼猴桃,還是清鎮市紅楓湖鎮的葡萄,都是將地方特色農業培育壯大,成為品牌和產業,實現“一品”帶動一方發展的典範。鞏固已有的脫貧攻堅成果,必須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因地制宜培育和壯大特色農業,不斷髮展和延長產業鏈,能夠有效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推動城鄉經濟良性互動、共同發展。


  讓特色農業成為致富產業,要科學統籌、因地制宜、精準施策。貴陽城市周邊的山區不少,特色農產品較多,發展特色產業具備一定條件,但是發展特色產業不能各自為政或一哄而上。要在因地制宜的基礎上,發揮市場“無形的手”的導向作用和政府“有形的手”的宏觀調控作用,按照特色化、差異化、互補性等原則,以全市一盤棋的思路制定規劃、量體裁衣,選好龍頭產品,通過打造一個產品,發展成為一個產業,並且不斷衍生產業鏈,從而帶富一方百姓。


  把特色產品發展成為特色產業,既要重品質保障,更要重品牌塑造。要在大力宣傳的基礎上,注重文化培養、內涵提升和品牌保護,讓“一鄉一品”、“一縣一品”中的“品”成為各地的閃亮名片,讓品質成為產品參加市場競爭的“敲門磚”,不斷擴大產業發展的市場,源源不斷地噴湧出更多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


潘朝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