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的汉墓出土一文物,被称为史上最古老的眼镜,改写了西方历史

1980年,江苏扬州邗江县甘泉镇农民烧窑取土时,意外发现一座汉墓,考古专家通过挖掘考证之后发现,汉墓主人是广陵王刘荆——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九子。

江苏的汉墓出土一文物,被称为史上最古老的眼镜,改写了西方历史

虽然刘荆这个人不靠谱,但他的墓中却出土了不少好东西,其中一件在当时可是“黑科技”,这件文物的出土可以说改写了西方历史,让中国在一个技术上领先世界1300余年,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物件就是一个圆柱形金器——“嵌水晶金圈”,水晶是经过打磨制成的凸透镜,可以放大文字。简单的说,这就是“单片老花镜”,考古界称之为史上最古老的眼镜。

江苏的汉墓出土一文物,被称为史上最古老的眼镜,改写了西方历史

众所周知,根据史书记载,1268年罗吉尔·培根最早记录了用于光学目的的透镜,1352年意大利人绘制了眼镜图片。明朝万历时期,眼镜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不少士大夫开始佩戴眼镜。

不仅西方人,大多数国人也都认为“眼镜”技术最早是从西方传入的,但是这座王墓出土的这个“黑科技”物件,颠覆了很多人的传统认知。

江苏的汉墓出土一文物,被称为史上最古老的眼镜,改写了西方历史

刘荆死于公元67年,这个“单片老花镜”少说距今也有2000年了吧,那么说这个“黑科技”,让中国技术领先了千年,改写了西方的“眼镜发明”历史,应该不为过吧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说中国发明眼镜这个结论不太靠谱,但是只要你认真研究过历史,就会发现这个结论极有可能是真的。

江苏的汉墓出土一文物,被称为史上最古老的眼镜,改写了西方历史

周朝的甲骨文中最小的文字仅有一毫米见方,如果没有“放大镜”这种物件,怎么可能会刻上这么小的文字?而且殷墟甲骨文显示,早在武丁时代,甲骨文上就有眼疾的记载,如“贞王弗疾目”、“大目不丧明”等,说明眼镜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还有春秋战国时代,墨子和墨家提出了小孔成像原理,对光的折射原理也有一定的研究。与此同时,战国水晶杯的出土,证明中国古人磨制镜片技术早已成熟

江苏的汉墓出土一文物,被称为史上最古老的眼镜,改写了西方历史

从文字记载到考古文物,这一切都说明中国早在千年前就有了“眼镜”技术,不仅如此,埋藏地下2000年依然寒光闪闪、锋利如昔的剑,就是因为使用了一种叫铬盐氧化的黑科技,而这一技术直到上世纪50年代西方才成功发明。

随着地下文物不断的重现于世,人们对中华文明辉煌的认知也一次次被刷新。可惜的是,由于频繁的战争或主流社会的漠视,古人很多惊人的“黑科技”,没能传承延续下来。

江苏的汉墓出土一文物,被称为史上最古老的眼镜,改写了西方历史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这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虽然古人很多伟大的智慧,我们可以通过考古发现并学习,但那毕竟太局限,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书籍学习一下国家的历史智慧,比如这本《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就非常好。

江苏的汉墓出土一文物,被称为史上最古老的眼镜,改写了西方历史

1961年,61岁的王力先生,时任北大中文系教授,教授《古代文学》一课。为了避免晦涩难懂,在课本前写了两章通识(基础知识),作为讲义,没想到因为通俗易懂、旁征博引,被学生喜爱。

遂出成书,叫做《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此后60年,修订4次,再版数十次,成为各大高校历史、文学、语言学的入门教材。

江苏的汉墓出土一文物,被称为史上最古老的眼镜,改写了西方历史

翻开这本书的目录,第一感受,全面。274页,不算薄,但也不算厚,可目录罗列很多。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饮食、衣物14章,无所不包。

江苏的汉墓出土一文物,被称为史上最古老的眼镜,改写了西方历史

但看看书名,常识,是值得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这样的知识并不多。14章,王力先生从14个不同的角度讲述古代文化,希望给读者建立起一个全面、立体的古代中国。

江苏的汉墓出土一文物,被称为史上最古老的眼镜,改写了西方历史

虽然章节多、篇幅少,但在王力先生的笔下,以点及面,由一及万,寥寥几句便把事情讲得无比清晰。

整个过程“原来如此”“竟然是这样”的惊叹,连绵不绝,如果你对中华文化也很感兴趣的话,就点击下方购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